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2

分卷阅读462

    东西,量少,还可以。要是多的话,真不是东宫这些人能够胜任的。

    太子妃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只是把几个针线做的好、做的快的,抽调出来,专职做这些。然后在小年的时候,趁着娘家嫂子进宫,给她送嫁妆庄子里的收成,把这事儿,和娘家嫂子说了。

    “嫂子,这事儿,不是一半天做完就不做了的,单我们府上,也供不起。不如和亲朋好友都招呼一声,等开年的时候,在我这里,一起商量个章程出来。”

    年初一的时候,所有够了品级的诰命,都到紫禁城觐见太后、太子妃。有一些与石家联络比较近的,就向太子妃打听起产院和小衣服的事情。

    太子妃笑得端庄,话说的委婉。

    “那产院,听太子殿下讲过。是圣人因为京城里,有一些家境窘迫的、请不起稳婆的产妇,都是在家里自己生产的。产后常有新生儿因照料不当,着了七日风等的。圣人为了救助这些家贫的产妇,办了免费的产院。太子殿下就想锦上添花,给那些在产院出生的小娃娃,一人两件和尚服,二块尿布,和一条包孩子的夹被。只是东宫人手少,做起来就忙不赢了。”

    如此的善事,谁不想在太后、太子妃跟前,买个好,又不抛费多少,立即就有人热心表示,自家也可以襄助一些。

    太子妃笑道:“产院都有人记账的,谁家捐赠了多少,每月月初,都要用大红纸抄录上月的捐款人、捐款的银子、或是衣物,贴在产院墙外的。谁领了捐赠的东西,也要在帐本上按手印,也会抄录了,贴出去的。”

    这法子好,比去庙里捐香火银子好的太多。一群人,在太后的慈宁宫商量起来。往年的初一赐宴,大家都是端着架子,拿着筷子装装样子,再哄太后说说奉承话。今年多了太子妃,原打算不过是再多说几句奉承话,因着产院和新生儿小衣服的事儿,女眷是聊的热热闹闹的。

    最后还是太子妃,推了太后出来挑头,把这事儿弄出了一个大名堂来。

    等太子晚上回到东宫的时候,太子妃笑咪咪地把一个帐本送到太子跟前。

    帐本上写着皇家慈善会几个大字。这字写的真不怎么样,但太子认识这字是出自太后。

    “明允,太后挑头,捐赠了二百两银子,其他人比着递减,最少的是十两银子。至于各家要捐赠小衣服等襁褓的,做好后就直接送去产院那边记账的。”

    太子翻看帐本记录收到的银两,这笔捐赠的银子,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卿卿,你可朕帮了孤的大忙。这笔银子以后可以用来给周岁以内的贫家生病小儿。”

    稳婆和医女的月俸由太医院出,房子是药铺,圣人还划了一笔银子,做产妇急救的药费。

    现在石氏弄了这么个慈善会,这银子可以覆盖到周岁以内的小儿了。

    “明允,这个先不急吧。要是明年没这么多银子。今年小儿生病了,有免费的救治。明年没有,岂不是要招来百姓怨恨?”

    “后继的银子,孤来想办法。有太后这皇家慈善会名头,做事就不用缩手缩脚了。就是这帐得多几个人看,免得有人匿了捐赠的银子,还不如不做呢。”

    太子想了又想,把负责的人,圈了一个范围:户部、东宫,还有出房子的药铺。

    “卿卿,东宫这面看帐的,你看谁家诰命夫人合适,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个小组,每月查账一次。这人选一年一换。”

    “好主意。”石氏心里迅速形成一个方案。

    “明允,你看这样好不好?”石氏用手指虚点帐本上的诰命夫人,“宗室一位,勋贵一位,武将一位,清流二位。公主和郡主等都划到宗室里。至于银子放在谁那儿,是不是要问过圣人?”

    第332章 废太子36

    第二天, 太子觑着圣人高兴的时候, 把皇家慈善会的事儿, 报给圣人。

    头天在慈宁宫发生的事情, 圣人早得了详细的禀报。他听了后,当时就乐得合不拢嘴。看看,自己选的太子妃多聪明, 漂亮话说的, 不仅推高了自己, 而且还表现了太子的孝心、仁义,又怂恿了太后出头,让那些穿金戴银的诰命, 高高兴兴地出了银子,东宫还能把着皇家慈善会的权。

    “父皇, 儿臣和石氏商量着, 这银子和东西,都是善心人捐助的,可不敢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了。”

    太子把石氏提议的、每月的、对账的人选一说,圣人笑了。

    “明允啊, 你们这才多少银子的,要弄成这么大的阵仗。幸亏了你们要选的这些对账的人,都是不要工钱的。”

    “父皇,儿臣是想着, 今年只有六家产院, 要是试行一年, 这法子好。就慢慢推广到下面的州县去,只要是皇命能及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产院,会救助到更多贫困人家的。”

    “好。”

    圣人为太子的想法叫好。心怀天下的苍生百姓,才是一位储君、仁君该想、该做的。

    圣人非常支持。开年后就让内务府派了一个积年的老帐房,每月帮着拢一下六家产院的开销。张太傅也从户部调了一个老主事,协助算账。至于其他人选,也在上元节前,都一一到位了。

    产院的事情,走上正轨以后,有圣人和太子经常问着,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太子又把精力,投入到战马改良和火器改良。

    战马这事儿,不是一年两年能见效。而火器的事情,太子去了工部的兵器工坊,里里外外视察一圈后,回来就摒弃了所有内侍,和圣人单独说话。

    “父皇,儿臣这两日在兵器工坊,觉得有三件事,得立即改了。”太子郑重、谨慎的态度,使圣人更认真地听了。

    “一是统一度量的标尺。这些工匠,一人一个尺度,甲、乙做出来的东西,都不能替换。火器一旦出了问题,修复起来难度增加。相当多的火器,多是浪费闲置了。”

    “二是提高工匠的效率。一个人一支火器,从头做到尾,耗费的时间太长,依儿臣看,如果标准统一,不如一人只负责一个部件,熟能生巧,最后装配到一起,速度会快很多,也容易修复损坏、更换部件。。”

    “三是要提高工匠的待遇。这些工匠的吃、住,都太差了。”

    太子露出圣人你懂我的意思的表情。

    圣人叫来工部尚书和侍郎,让他们去工部的兵器工坊看看,回来给自己交折子。改日圣人收到这三人的折子,比对这太子的那份,叫贾代善看。

    贾代善仔细看了一遍,对圣人说:“圣人,太子是您教导出来的,所以才想的周全、长远。从太子的折子里,老臣只看出来这句话,想要马儿跑的好,就得给马儿吃够草。还有工部那仨,要是他们,有储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