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1

分卷阅读361

    林海这里去张家,张钰对贾琏的选择也持赞同的态度。

    三天后,贾琏抱着算盘来找林海。

    “姑父,我没出门练了三天了。”

    “是吗?练好啦。”林海看贾琏挺自得的,“你先从1 加到100,看看是多少?快点打。”林海恶趣味地想起折磨初学算盘的小学生的这道题。

    噼噼啪啪,贾琏报了一个数,5051.

    林海晃头,“不对,再算。”

    三遍三个结果,贾琏额头的汗,涔涔而出。

    “错哪里了,知道吗?”

    贾琏摇头。

    “从一加到10 ,记下来。复核一次。没累加十个数,就记下来,复核一次。”

    “5050。”连续三次都是这样的结果。贾琏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对了。

    “永琏,以后在户部,计数的时候多呢。要是出了一点的错误,复核的人看出来告诉你,还是好的。就怕把你的错当没发现,层层报上去,出了篓子了,多了几次,你就没有以后了。”

    “那复核的人就不担责任吗?”

    “每次换不同的人和你担,三五次之后,你计算出来的东西,还有人敢信吗?”

    贾琏膛目结舌,愣在那里了。

    “为什么?”贾琏开口,声音艰难地发出来。

    “你当户部的人都傻啊?看不出来你奔着侍郎,甚至尚书去的啊。呵呵……张家仨兄弟各选一部,然后你到了户部。你能琢磨出来,当圣人看不出来?还是户部的人看不出来?”

    “姑父教我,我该怎么办?”

    “凉拌。进了户部,分给你的活不能出错。把你荣国侯世子的身份收起来。就当自己是没背景、没靠山的二榜进士,好好埋头干三年,就熬出来。”

    贾琏咧咧嘴。

    “我和你敬大伯都是这么熬出来的。别人看着我当尚书、做入阁,背后的禅精竭虑又有谁看到了。文章都在功夫外的道理,你懂;在朝廷里做事,也是一样的。”

    贾琏领训,继续去练习算盘。

    新一波庶吉士开始在翰林院的三年学习了,才散馆的庶吉士们,满怀入阁的豪情壮志,被分到朝廷的各个衙门或者外放各地。太上皇的精神头,比起三年前差了许多,等闲也不出慈恩宫了。今上终于开始磨刀霍霍,向着既往反对他、既往蔑视他、既往欺/辱他的人举刀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盘踞江南多年的土皇帝——甄家。

    甄家也曾想在今上登基后,向今上投诚、靠拢,几次要把家里的女儿,通过甄太贵妃送到宫里。开始是想把庶女送入今上的内宫、或者大皇子做侧妃、而后是二皇子,都被今上挡了回去。今年的选秀,恰好甄家的嫡女长成了,就送到京里参加选秀。

    甄家这个女儿,是精心养育长大的。在秀女里一站,不言不语地,仅仅凭仪态、外貌,就在全宫的女人里拔了头筹。当今却冷笑着,让皇后把此女赐给忠顺郡王做侧妃。

    “繁森,甄家想通过一女儿,就抹平了过去,做梦。”当今幼时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多是来源甄家母子。他要这一对太上娇纵的母子知道,到了该还的时候了。他要让太上看着,却救不得。

    在今上的示意下,御史台开始弹劾甄应嘉。有网罗的罪名,更多的是切实的事情。当今发了圣谕,命甄应嘉上京自辩。与圣谕同时下去的,还有五百御林军。

    今上叮嘱领军的缮国公世子,“这差事办好,你就还是兵部做侍郎,要是办不好,你就等着缮国公府被抄吧。”

    吓得缮国公世子连连保证,就是肝脑涂地,也会办好这差事。

    第260章 林海123

    出了内廷,牛世子带着密旨去找贾赦, 问怎么样才算是办好了差事。贾赦转着眼睛, 也想不出来怎么算好。末了, 让人回府取了车, 落衙的时候,带着牛世子乘车,进了林府。

    “林阁老, 还望您救我一救。”牛世子说着话, 就给林海下跪。

    “别,快起来,起来。”林海赶紧去扶。

    林海扶起牛世子, 问出来是为甄家去江南的事儿。

    “当今可给了你密旨?”林海拣重要的问。

    牛世子一愣,立即说道:“是。只是让我便宜行事。”

    “那你去江南, 就不能大张旗鼓地去了。到了以后莫扰民, 收集好甄家的罪状,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来。要准确、要有苦主、要真的不能掺假, 禁得起刑部、大理寺还有圣人的复核。然后围好甄家, 莫走了一个, 也莫死了一个。等再有圣旨下去, 当是抄甄家的圣旨了。抄甄家的时候, 千万莫伸手, 别贪!甄家的东西, 今上看着呢。谁贪了一分银子, 都是从圣人的口袋里抢了那一分银子。你知道圣人、朝廷有多缺银子。也就这些了。”

    牛世子谢了林海,头重脚轻地上了贾赦的车子,跟去荣国府。

    “恩侯,你说今上会要抄甄家吗?太上还在啊。甄太贵妃还活着啊。”

    “甄太贵妃活着如何了?如今还管得了今上!你醒醒吧,甄太贵妃和太上要能管得了今上,忠顺的亲王早就不会变郡王了。你再看不明白,赶紧回家,把世子位置让给你儿子算啦。”贾赦要不是看缮国公在军队、兵部的经营多年,势力非同一般,早就不想鸟这没脑子的牛世子了。

    “恩侯,可御林军那些人,怎么可能在抄家的时候不伸手。”

    “你明天好好选人吧。选那些要前程,不贪财货的人。你在兵部混了二十年,别说这点子令行禁止做不到。赶紧回去准备吧,别漏了口风,甄家要是转移了钱财,就是你没办好差事了。”

    牛世子谢过贾赦的提醒,忐忑不安地回府,和自己老爹商量了半宿。

    翌日点选了五百御林军,带着心腹家将,纵马奔赴金陵。

    进了九月,林海几番遴选后,终于确定了教授儿子四书五经的先生。是张昭推荐的他的举人同年张启功,因是同姓张,虽无亲族关系,也往来密切一些。张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考了二次春闱不中,因父母亲丧事又错过二次春闱,再没有勇气去考了,就在家乡做了塾师。这次儿子春闱中了同进士,外放去了贵州的一个中等县城做县令,全家舍不得这来之不易的七品官,又没能力谋个好地方。听说林阁老要为公子寻先生,就托到张昭那儿了,想在林海这里结个善缘,为外放的儿子修一条回京的路子。

    五个孩子一起读书。张先生有些吃惊。

    林海只好解释,“林晨、林暮有些淘气,非得长女管着些。林旻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捣蛋,而幼女心细,能帮先生盯着。”

    未上课,张先生就对林府的几个孩子,有了初步印象。三个儿子都是顽皮的,分为明淘的、蔫坏的,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