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3

分卷阅读333

    廷建义学,展开全民识字,由免去徭役的秀才、举人,每月五天义务教导六岁以上孩童等百姓识字,内容为、、,三、五年后再增加刑律的宣讲。

    林海从接了礼部尚书的职务,就把这事儿在心里反复酝酿。因今年不是大比之年,又不须派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去巡查、考核基层州县的秀才等。年后,他就带领左右侍郎核查了全国各州县的举子、秀才的人数、分布,又与户部借了各州县的人口的册子。有了初步的数据做支撑后,召集礼部的所有人员参与,分组研讨,讨论了二个月,都认为此事可行。

    唯一担忧的就是,有些偏远地区的读书人太少,有的县城,连秀才都没有多少,教书的人数不够。

    礼部为此讨论起来,可否由这样县城的童生,承担秀才的义务,朝廷给与其免去徭役的奖励。或者是有这样得了童生的人,去做义学的先生,朝廷给与秀才一样的免赋税待遇。

    林海这一折子在小朝会激起所有的官员参与讨论,吏部认为既往考核地方官员,其中就有一项是教化百姓,因此吏部支持林海这具体奏议。

    有刑部官员认为,三年后再教刑律,太晚,能不能把也一起当作识字的教材?

    兵部有官员大声嘲笑,那岂不是兵部可以把军队的五十四斩都可以做识字教材了?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先圣曰‘有教无类’。圣人,臣赞同兵部,把军队的五十四斩当成士兵的识字教材,作为考核将官的一则。”

    户部李尚书出列问道:“林大人,这百姓教化是好事,可这建义学的费用,从哪里支出?”

    “、、都是在秀才的脑袋里装着,穷的地方不须准备桌椅、购置书本,用碳条写到木板上、墙壁上,学生可以用沙盘做纸、用树枝做笔,学写字。”

    户部李尚书一听不用从户部支出,立即对礼部的奏议表示赞赏。

    林海最后还加了一句,“圣人,臣认为女童也应该去义学认字,和男孩子一样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认字的女孩子出嫁了,在家就可以给自家孩子启蒙,教导孩子以上的内容,可谓事半功倍。”

    林海的奏议,竟然也没多少反对的人。因为越是贫困的地方,男女的界限大防等反而越轻,女儿要和男人一样去讨生活。而富裕的地方,自然有办法建立女子义学,请得到女先生教书。

    反对女童识字的声音不是没有,都被“孟母教子”怼了回去。小朝会的官员,谁不明白,母亲识字,懂道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好。但是对女童,有人建议学、等。

    顾安出列往上奏道:“圣人,本朝以孝治国,是天下人都该学的。女童先学了,以后也会秉承孝道教导子女。、不过是学认字。这些学完再去学、也可以。可是依臣看,先学刑律,教导子女什么不该做,更好些。”

    贾赦出列:“谁去教导、?秀才还是举人?”

    鸦雀无声。

    礼部的奏议,当庭获得通过。剩下的具体实施等,将有吏部参考礼部的条例,详细派给基层官员执行。而礼部官员到基层对秀才的考核,将按照吏部的章程增加此项。

    今上小朝会后,召了林海去内书房。

    “如海,免礼。坐吧。”今上非常高兴,不用朝廷多花费,凭借教化百姓、全民识字,百年盖棺定论的时候,他自然能拿到文治的功劳。前后千百年,对上任何一任帝王,他也不遑多让。

    “这奏议甚好。如海怎么想到此事的?”

    “不瞒圣人,盖因臣长女先是教导她院子里的小丫头识字,然后最近臣几个幼子,喜欢去臣长女院子里玩。那些识字的小丫头,就都成了先生,再教导其他人。”

    圣人点头,赞道“如海得女启迪,都与社稷有功。应予表彰。繁森,你看给该给什么表彰好?”

    程荫笑,“圣人赐婚如何?”

    林海往上行礼,圣人狐疑地左右看看俩人。

    程荫笑道:“圣人,臣去岁到荣国侯府上,为如海荐臣做主考官一起小酌,酒至酣爽,如海应了臣为次子的求娶。”

    今上开怀,让程荫去荣国府谢林海,还是他的意思,见程荫能如此替他系牢林海,顿时开怀大笑,“好姻缘,好姻缘。”即刻召了专候着写旨意的翰林学士,为程林俩家写了赐婚的圣旨。

    林海和程荫赶忙往上叩谢圣恩。

    “如海,听说你酿的酒水甚好,等你嫁女的时候,别忘记朕这沾边的媒人。”

    “臣唯好此道,沉湎几十年,多少得窥一线小巧。惭愧,惭愧,不值一提。”

    “谁人没点喜好,酒色财气,爱卿选的是位列第一的呢。”今上打趣林海,林海笑笑,赧然受了。

    林海和程荫一道出了内书房,二人对今上能赐婚,都感到轻松。程荫的想法,听自家夫人和女儿说起过林海长女相貌,虽年幼,也极为美丽。前年,皇后和圣人,选了三品官员的嫡女,给大皇子做侧妃,让没有攀附之心的官员,都心生惴惴。眼下二皇子就快十五岁了,选妃也就是这二、三年的事情。到时候再请旨免选,让小心眼的今上,记为和他抢儿媳妇就不好了。

    林海心里更舒爽,早早给黛玉订婚,就是想避开十三岁的选秀。黛玉一天天大起来,越发美丽,要是被皇家惦记上了,有麻烦呢。如今得了赐婚,对女儿好,对自己也好。倡议全民识字的扫盲运动,能收到赐婚的旨意,一举两得啊。

    独自在上书房批折子的当今也是心情舒爽,程荫为自己做事,就是肯下功夫。林海提议的教化百姓,不用十年八年,就能见到大成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想林海现在是阁老了,还把嫡长女许给程荫的次子,倒是有点委屈林家父女了。什么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弥补弥补林海父女?那还是恩侯的亲外甥女呢。

    这婚事,定是恩侯促成的。恩侯的情,又欠了一次。今上在心里记下,以后找机会补!

    程荫的次子婚姻如此,他长子的婚姻呢?由他自家做主?今上摇头,再看吧。可惜自己次子尚弱,还要过俩年选皇子妃,不然也能早点再笼络一位重臣。

    要是能早点把九边将军和朝廷重臣们,都笼络在怀了,朕,才算是真的得到皇位了,真的一言九鼎了。

    今上撂了御笔,想起忠敬亲王、忠顺郡王身边的那些人,摁着额角有些郁郁,父皇尚在,总不好明着来。什么时候,能把他们身边的握了军权的人,都拢了来,或都替换了去呢?

    纪氏领着孩子们,接了宣旨的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