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7

分卷阅读327

    团团转,也不管她是不是做给自己看的。他心想着,能知道这些事儿,该她管就好。慢慢磨吧。林海也不阻止她,只顾着哄怀里的儿子。

    “旻官儿,一会儿把药喝了,喝了药很快病就好了,就能和哥哥一起到院子里玩雪了。”

    “苦。”旻官儿瘪嘴。

    “喝了药可以吃糖。”林海耐心地哄。

    又是林海抱着按压xue位,纪氏喂药,好容易把一碗药喂进去,旻官儿咧嘴啊,啊,给父亲看,等着吃糖。

    林海赶紧让纪氏喂了两块枫糖,旻官儿苦着脸又有含糖的甜,那纠结的小表情,逗笑了屋里的所有人。

    “婉容,你带人去吃饭,我先看着旻官儿。”

    纪氏看儿子就扒着丈夫一人,也只好先去吃饭了。

    等纪氏吃了回来,儿子已经在丈夫怀里睡着了。林海想放下儿子去吃饭,旻官儿却紧紧地抓着他的前襟,一放炕上就惊醒。林海没法就只好一直抱着儿子,食不知味地由纪氏喂着吃了一些东西。夜里,夫妻合作,又给儿子喂了几次水,还喂了一次药。

    上半夜,一切好好的,下半夜凌晨的时候,旻官儿果然又烧了起来。

    主院的人,林海给分了两拨,小厨房彻夜留着火。林海小心地用温热的水,给儿子搽拭颈部、前胸、后背、腹股沟,手心、脚心等处。忍着心疼,把旻官儿唤醒,又喂水,又喂退烧药,到快天亮的时候,旻官儿的温度略退了些。

    林海打发林谨去告假,儿子病危,他才不管忌讳不忌讳,什么小朝会了,先保住儿子再说。

    第235章 林海98

    林海还是头一次请假, 而今上听说了林海的小儿子病危, 赶紧让太医院派两位擅长小儿科的太医,去林府帮忙诊治。

    两位太医被林诚直接领到纪氏的主院, 跟着林诚的小厮进去禀告后, 迅速出来说:“老爷请大人们进去呢。”

    俩太医一见林阁老, 两眼凹陷, 熬得都是血丝,胡子拉碴的, 没了半点美男子的风采。袍子是皱巴巴的,一看就是揉搓了一夜的。可怀里,还稳稳地抱着一个没声的小孩子, 轻轻地拍着。

    俩人吓了一跳,别是孩子怎么地了吧。

    “老爷, ”林诚轻声提醒林海。

    “坐。”林海把怀里孩子露出来, 声音轻的几乎不可耳闻。

    孩子看上去过了周岁, 眉眼精致, 和林阁老几乎一般模样。却鼻翼翕动,脸颊发红。一看就是在发热。

    太医心下暗呼侥幸,不是要死的模样,甚好。

    林海把儿子在怀里轻轻转了个方向,把细嫩的小手臂的衣袖, 轻轻捋了上去, 递给俩太医诊脉。二人仔细诊脉后, 又看了赵老大夫的方子, 退到一边小声商议一会儿,方回来轻声说道:“林阁老,这方子是对症的,极好,没什么可改的。”

    林海点头,“谢二位费心,也替我谢谢圣人关怀。”林海示意林诚。

    林诚引着俩位太医离开主院,边走边说,“还请太医见谅,我家老爷到了这年纪,快知天命了。前几年在江南,大公子三岁的时候,开始就是着凉,后来就夭折了,然后先太太也跟着去了。昨夜都是我家老爷抱着四公子,喂水喂药的,一夜没合眼。”

    俩太医点头,表示理解。林诚送上厚厚的诊金,太医还不敢收。林诚只好说道:“我家四公子除了老爷,谁也不跟,谁也喂不进一口东西的。”

    俩太医立即明了,知道回去该怎么说了,也就笑纳了林诚送的诊金。

    林海抱着儿子,照顾了三天,孩子的热度终于退了下去,也肯让纪氏和奶娘抱了。赵老大夫又给换了方子,旻官儿眼看着一点点地好起来,纪氏却在熬了三天后,病倒了。

    “大人,县主不比大人,身体壮实。这连产二子,多少是损伤了元气。年前那一病,看着是好了,还是不能和以前一样。这次是累的,好好休息几天,当没什么大事儿。”赵老大夫开了方子,絮絮地和林海解释纪氏的病况。

    林海点头表示理解,在现代,俩大人照顾一个病娃,也常常是娃好了,mama病倒了。一是累,二是心理压力。孩子好了,当妈的心里一放松,就躺倒了。

    林海又休了几天,一边照顾儿子,一边照顾妻子,要不是帮忙的人多,林海自己都得躺倒了。

    夫妻这几日日夜相对,林海也就有空与纪氏详聊,从纪氏在李老大人家的生活、问到纪氏的外祖家、问到纪氏在娘家、最后问到纪氏最初的记事时候的事情。林海把纪氏所有的经历一捋,深深为纪氏惋惜,这就是一块璞玉,没落到好工匠手里,被一般的石匠凿个囫囵个,就打发出门了。

    “婉容啊,京里读书人家与武官门户教养孩子不同,而我们家还是个两不靠。说是读书人家,却是靠功勋封的侯爵。说是勋贵,到我这一代却没了爵位。还好,我考了出来了。”林海很是感慨林家的际遇。

    “夫君自谦呢,探花不是谁都能考得的。”

    “也是,呵呵。先祖的功勋是谋略,虽是和武官勋贵是一起分封的,却还是与他们不是一道的人。我这个探花,在翰林院里,要不是有张家照应,也会和宁国府的贾敬一样,被真正读书考上来的清流们排斥。去了御史台,还是荣国侯的大舅兄照应我。就是以后外放去江南,主官两淮盐政,也是荣国公的遗泽。”

    “所以夫君与张家、贾家走的这样亲近。”

    “对,我家这多代都是独子,五服里没人。不与他们走近些,就没人往来了。可我与他们走的再亲近,你说能近得过咱俩的那兄妹五人吗?”

    纪氏摇头。

    “这五个孩子,以后个个都得成器,才能彼此相助。婉容,我给曼曼选了贾家的琮哥,一是两家门第相当;二是俩人出身相仿;三呢,琮哥是由张家长子发蒙。要是没什么意外,以后翰林院的掌院,很可能就是他的了。荣国侯是打算让琮哥,拜到张家大房门下。张家啊,在当今的这一朝,是又要起来了。”

    “夫君,贾家的大姑娘不是要嫁过去张家了?我们还需要再与贾家结亲吗?”

    “张家如今没分家,是因为二房张钰还在,他该往六十数了。瑛儿是嫁去三房。以后的张家,掌舵的是大房。可惜我们……”

    “不能与大房直接结亲?”

    “是啊,不然我何必要转弯呢。弟子和儿子也差不了多少。琏儿呢,是我和张家二房的张钰一起教导的。你明白吗?”

    纪氏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二房老爷不在了,张家就要分家。张家在朝几世,门生故旧遍及朝野,口碑好,威望高,现在朝里还有不少人,顾念张家前代的人情。这些个她听丈夫说过。

    “晏晏的婚事,是我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