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4

分卷阅读324

    吗?”薛进隐下是赏灯会为大皇子选妃。

    “爹,难道哥哥的事,就这么算了?”

    薛进一笑,“傻闺女,那怎么会呢。你舅舅把依附忠顺郡王的人,凡兵部的都贬官折腾去了穷山恶水。爹爹这里会把甄家的买卖也一步步地蚕食掉。没了银钱,他们活受罪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可舅舅的信?”宝钗提起前几日父亲给她看的,二舅舅的来信。

    薛进从来把这女儿当儿子养,即便提到婚事,他也不想女儿如平常闺秀,躲出去由父母之命婚嫁。所以,他把王子腾的来信,仔细看了几遍,又反复斟酌了三日,抛开王子腾在妻子得罪贾赦、林海,这件事情上的不作为,抛开王家既往对薛家的算计等等,这婚事对宝钗却是没什么坏处。礼部四品郎中的嫡次子,那宝玉岁性格绵软了一些,自家闺女是个心里有主意的。真如王子腾所言,要不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亲舅舅保媒,薛家的皇商名头,并不能支撑宝钗嫁到这样的人家。

    薛进真的后悔年少的时候没好好读书,寻求在仕途上的发展。现到了女儿婚事上,只有人家挑女儿的,自己女儿要嫁去官宦人家,却没的挑拣人的余地。

    “宝钗,你是有主见的女孩子,爹爹和你敞开说,单就家事、人品,这门婚事,不说打灯笼难寻,可也是对你是再好没有的了。虽薛家有财,但爹爹要是把你嫁给五品官的儿子,就是多陪送十万两银子,还得能托到合适的中人。”薛进停口,看女儿难看的脸色说:“爹爹带你这两年,南北大川地游走,你该当是理解了商人与官宦人家的区别吧?”

    宝钗点头。

    “商家就是有再多的银子,哪怕我们薛家有皇商的名头,见了当官的,也是腰杆不硬的。所以爹爹不想把你嫁去商户人家。爹爹拿你当儿子养,你也不会如一般闺阁女子,听闻婚事就回避。爹爹细细给你说这婚事的好坏。”

    “宝玉性子绵软,对上你这样心里有主意的,你以后的日子,可以过的舒服自在。你姨妈从你mama过世后,就一直病着。你二舅舅这时候再提婚事,也是为安你姨妈的心。以你姨夫的年龄,万一你姨妈过世了,有你珠大嫂子管家,他也不会再娶了。等三年后,你嫁去贾家,十年内,万事有你公公在前头挡着,不虞有外人欺上门来。十年后,你凤表姐他们也该能在朝廷谋到个位置了,她也不会不照顾你。还有,要是薛家能得老天眷顾,你二叔和你蝌堂兄能在科举上有所斩获,你在京城,也不少娘家人撑腰。再之后的十年,你弟弟们,也该进学出仕了。”

    “爹爹,”宝钗一听爹爹都已经给自己谋划到二十多年以后,“爹爹既然这样说,女儿就听爹爹的。”

    薛进点头。自家姑娘明理、懂事,做父亲的心里骄傲、熨帖的感觉,比赚了多少银钱还爽快。

    “爹爹,都去读书,这家业谁来接呢?”

    “那书,不是人人都能读出来。二十岁上下,总能看出来适合做什么了。”

    “爹爹,您要扶正哪一个姨娘吗?”

    “不扶,爹爹这辈子,有你mama一个妻子就够了。她们都是扶不起来的。而且宝钗呐,你那些弟弟,个个都是庶子,想出人头地就得努力,无论是从商还是读书。对你以后也好。”

    薛进这一年连添三子。提起这个,他是由衷地感谢林海,要不是林海点醒他,他和薛迅还不会发现中毒的事儿。等他回金陵把那几个有嫌疑的奴才,抓起来想一一拷问出幕后指使人的时候,不想那几个奴才居然自尽了。气得薛进火冒三丈,却找不到人发泄。只能愤愤地撂下了。

    第233章 林海96

    祥和的日子, 如白驹过隙, 也如轻抚发丝而过的春阳暖风,不知不觉的就四月了。

    恩科的庶吉士提前结束了学业, 张旭去了吏部, 跟在程荫身边做了给事中。张旵考中了庶吉士, 张家的大嫂二嫂开始张罗张旵和迎春的婚事。因王夫人病的不能起身了, 纪氏就在荣国府与张家走六礼的时候,去陪着邢夫人完成那些礼仪。

    在晨官儿过两生日的时候, 贾赦和林海收到贾琏的信,他在六月中得了长子。

    这是风调雨顺的一年。顺利得林海以为自己是在梦中。而这般顺心的日子,快得他还没品尝够岁月顺利的甜美, 就在刚入冬月的时候,京畿及以北的大片地区, 陡降暴雪。

    气温突降, 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朝廷要筹款赈济遭受雪灾的百姓, 边关也在这时候告急。太上每在天时、政事顺利的时候, 就出来秀秀自己存在,强调一下太上权威,这时候避在慈恩宫,声影皆无。

    今上想着好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家底,顷刻间又要花的净空, 嘴角都起了火泡。再看着沉默的内阁的几位阁老, 想想缺口至少要百万两的赈灾银子, 也沉不住气了。

    “林大人, 你可有什么法子?”今上点名问林海。

    林海没法,谁叫自己是内阁的小字辈,和初进职场的菜鸟一般,有事儿就先点自己开头,然后是论资排辈的几位阁臣按顺序说,最后首辅做总结,今上拍板。这次序,林海几次想望天竖指头。

    “圣人,臣想赈灾得有足够的银两。”听林海这话,所有人要不是限于涵养,都想给林海一对白眼了。“臣以为,从荣国侯还了朝廷欠银后,其他欠银的官员,也应当都有所准备。不说要全额足数地还欠银,就是能还一部分,或者是十分之一,臣估计,也能够朝廷救济黎民百姓的。”

    看,看,看,这话说的,潜台词就是,不还,就是不想救黎民百姓了。不过也算是没把欠债的、还不起的逼到绝路上去,听听,不是全额,而是一部分,或者是十分之一。

    “林爱卿,这事儿,你看交给谁办好?”

    “这个……”林海要骂娘了,自己提议谁去收欠债,不是得罪谁啊。“看圣人属意。”

    今上没再说了,他也觉得自己问的有点逼迫过甚了。

    “那么内阁参议一下吧,今日把赈灾的章程、人选都定出来,追讨欠银的人。明日小朝会后就派人立即去做。明天要把银子拿到了。”

    圣人说完,走了……

    留下六部尚书组成的阁臣,面面相觑,谁也不开口说话。

    许久,兵部胡尚书先开口了。

    “李尚书啊,老夫这欠银也不少,想一次全还,砸锅卖铁也不够。我这就回家看看,最少能还了十分一二。”

    户部李尚书点头,有点是点了。“多谢老胡仗义帮忙,不如你先回兵部吹吹风。欠款的多是兵部的人。”

    胡尚书点头,先离了内阁。唉,欠银啊,自家祖宗怎么就信太/祖的了,借款安置伤残的老兵,自家该得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