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填房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8

分卷阅读218

    状元吗?”

    “这读书做官,最要看的是才学,身份家世那是次要的。”

    “想当年书院里头家世比这陈文博好的人是不知凡几,”他笑道:“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身上的那件锦袍还不太合身,瞧着便像是随意做的。”

    “二十两估计都不用。”

    “而你家大爷我,身上穿的金丝锦袍便要三百两银,可是如今你看他高中状元成为了翰林院修撰,而你家大爷我连个举人都没考上,秀才的名次也不高。”

    “这里头啊,不过是短短十年而已。”邹家大爷摇头道:“再过十年,就又不知如何了,你莫要小看了这宅子,朝中首辅大人家里也不大,但那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吗?”

    那小厮好奇又惊讶地问:“这陈大人难道将来还能做首辅?!”

    邹家大爷语塞,又敲了他一记,“我这是打个比方,打个比方懂不懂?!我没说他将来能够做首辅,但他是朝廷里少有的南方进士,对我们这些南边的人来说与他交好有莫大好处,不然你家大爷我怎么干巴巴地跑来?”

    “难道真的是为了给他送那些干瘪的种子?”

    小厮吃痛地捂住头,小声问道:“懂了懂了,那大爷,他们家这养鱼的方子我们还买不买啊?刚刚陈大人好像不太乐意。”

    “那就不买了。”邹家大爷随意地罢手,他在屋子里走了几步,然后吩咐道:“让肖管事尽快把那什么青庄拿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莫要拖太久了。”

    小厮一凛,知道自家大爷这是认真了,于是不敢再开玩笑,恭敬地回答:“小的明白了,这就让人去催一催。”

    邹家大爷缓慢点头,然后又道:“这次回去家里后你记得提醒我,下回上京把大奶奶和几位少爷都带上。”他自言自语,“这后宅之事,还是得女眷来办。”

    第126章

    一家急着卖, 一家急着买, 所以青庄的买卖很快就达成了,而且由于刘家看到是在海上有几分薄名的邹家想要, 还卖了个好自动降价, 连带着过户才六万两。

    刘玉真看着契书喜不自禁。

    没忍住又转头对着陈世文笑得很灿烂,问他,“这个,这个真的是我的了吗?”

    虽然她已经问过好几回了,但是陈世文还是和第一遍一样认真地回答, “是你的。”他笑望着她,又道:“若你想要去看看,也可以让人安排一番。”

    “不了,”刘玉真摇头,小心地叠起那张契书放置在一个空匣子里,然后合上盖子, “过几年再去吧, 免得二婶知道了生出事端来,我们如今只需找个妥帖的地方见一见那庄头就好, 让他依着我的想头去做。”

    “等再过些年木已成舟后再说出去也不迟。”她们大房如今是过继的关键时刻,还是不要让府里的二房知道太多为好,不然他们恐怕会以为大房想要争夺家业, 从而在过继上生出事端来。

    陈世文没有意见, “那我让人安排, 正好县衙那边也已经分妥了我的职田, 要种什么你一起都安排了吧。”

    职田,是朝廷除了俸禄之外给官员的额外收入,依照官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的职田会安排在他任职的地方以方便管理。但京城显然是没有这么多地来分的,所以京官的职田就安排在原籍。陈世文是从六品,依制享有职田五顷。

    除此之外还有每年冬夏的冰敬、碳敬等灰色收入,不过他还没有上任,所以这些刘玉真并没有见过,只是听外祖母略略提了一下说一年有两三百两。

    不过白得的这五顷地也很让她惊讶了,若是要买得三万两银呢,不由得打趣道:“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靠着这读书科举就积攒下了别人几辈子的家底,还都是白得的,不知道多少人要羡慕。”

    “这些田在何处?可有人打理?”

    陈世文用手在桌上画了几道线,勾勒出县城的大致模样,然后解释道:“这些田在此处,都是上好的良田,目前由租了这些田的佃户们打理。”

    “有了出息后官府会一并买卖,然后再将银子送来,当然,若是我们想要自己打理也是可以的。”他补充道:“就是家里没有这么多的人,离村子也远合适的佃户不好寻。”

    刘玉真明白了,想了想道:“那就都不变吧,我到时候一并安排他们种一部分油菜和芝麻,收了之后都拉到我那油坊去榨油,反正家里也不缺米吃。”

    说完了这些她抱着装契书的匣子走进内室放好,然后出来与他边喝茶边细说家事,“四meimei的嫁妆已经备妥了,我们从京城带了些,路上又买了点,加上娘这些年积攒的以及最近在县城里采买的,共有三十六抬。”

    “至于陪嫁的下人,娘也同意了把她身边伺候的都带去,如此也就差不多了。”

    正说着,春杏掀开竹帘走了进来,“老爷,太太,德管事求见。”

    刘玉真:“德叔回来了!那定是铺子那事有着落了,他在何处?”

    “姑娘您说得没错,”春杏道:“李三和德管事都把事情打探清楚了,在前院等着向您回话呢。”

    刘玉真站了起来,“那事不宜迟,我们去瞧瞧他们玩弄了什么把戏吧,若真的有猫腻,我定不会轻饶的。”

    “什么猫腻?,”陈世文也跟着站了起来,关切地问道:“你的铺子出了什么事?我跟你一块去瞧瞧吧。”

    “也好,”刘玉真拉着他往外走,“这件事也巧,是我查账的时候发觉的,我不是有一个陪嫁的铺子嘛,就在县学附近卖些米面等物。以往每月都有一二十两进项的,谁知道我们这次去京城后是越来越少,有时候还有亏的……”

    不短的一段路足够刘玉真把事情说清楚了,听完后的陈世文道:“的确是有些蹊跷,所以你就让人去查了?”

    “自然,”刘玉真有几分得意,侧身看向他,“这样的事情单纯地查账是查不明白的,我让人去问住那附近的人了,看看他们最近两年有没有遇上铺子里没有米面,然后要走远了买的情况,若是有呀,那定是有问题的。”

    “有理。”陈世文点头,“那我们便一起去瞧瞧吧。”

    前院的堂屋内,德叔恭敬地回答:“……问了十几家,的确是有一两家说有时候买不到,要走远了买的。姑娘,我看可以把铺子里的掌柜和伙计绑来问话了。”

    刘玉真安静听完,然后转头看向李三,“你打听得如何了?”

    李三回道:“小的取了个巧,专挑了那些都在月底买谷米的人家,十家里头有三家和德管事说的一样,这还没满一个月呢铺子里头就说没有了,没有了。”

    “让到别处去买。”

    “不仅如此,有两家人还说有一回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