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填房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8

分卷阅读168

    再拿了两百两买见面礼,如今就只剩下三百多两了。

    “你那些香料什么时候卖出去啊?”刘玉真数了数匣子里的银票和碎银子,问道:“家里的银子可是不多了,我们再过些日子还要请了亲戚来暖屋子呢。”

    “虽说只有亲近的两三家人,但那也是一笔耗费,没有两百两估计办不下来。”

    “我已经让钱贵去办了。”陈世文走了过来,拿起账册瞧了瞧,叹道:“这养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刘玉真笑他,“我都说也出一些的,你非不肯,这可赖不得我。”

    “你的嫁妆银子还是留着买首饰吧,”陈世文弯腰,凑近了她低笑道:“我的好太太。”

    第94章

    “快让开些, ”刘玉真推他, “热得很。”

    陈世文不但不让, 他还坐在了刘玉真身侧,笑道:“如今墙根下就摆了两个冰鉴,怎么会热?”

    刘玉真无奈, 略往旁坐了坐, 道:“我有正经事要和你说呢。”

    陈世文拿过扇子给她摇, 柔声问:“什么事?家里的事你做主便是了。”

    “是慧姐儿和康哥儿的事, 也是你的事,”刘玉真道:“先前外祖母问我康哥儿可曾开蒙,我便答了, 然后她老人家说不知我们是要送到书塾还是你亲自教导。”

    “我记得你曾说过是要送他到书塾的。”

    “不错,”陈世文回头看了眼乖巧练字的两个孩子,回道:“他年纪小,整日闷在家里这性子长不好,得送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才好。”

    “况且我也要温书,更要找个营生,也无法整日教导他。”

    “我也是这般答的,于是外祖母就跟我说了附近的一个书塾,你可要带康哥儿去瞧瞧?”刘玉真把书塾的地址告诉了他,“如今曾家的孩子们都是在那读书呢,那是个老举人开的。”

    “依着年纪的不同有三个夫子。”

    陈世文:“那我明日便带他去看看, 还有慧姐儿呢?你刚刚说还有慧姐儿的安排?”

    “正是, ”其中这个才是她想要说的重点, “也是曾家那头,外祖母是很看重女子教育的,还给母亲请过宫里头出来的姑姑。”

    “后来这姑姑又教导表姐、侄女和亲戚家的姑娘们,我想把慧姐儿送去。”

    “不为别的多几个玩伴也好,在家里的时候她除了芙姐儿也没什么要好的,如今到了京城若不让她多出去走走,可不得闷坏了。”

    “你觉得如何?”

    陈世文想了一下,“如此也好,只是这样一来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有些闷?”

    “当然不会,”刘玉真笑望着他,“我事情多着呢,只要我不停便做不完。”

    陈世文带着康哥儿去那书塾看了一番,不但让康哥儿去那里读书,还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那书塾里的夫子听说他是上科贡士,便请他到书塾给即将下场考秀才的学子们讲课。

    每日早上讲一回,一月给十两银,一年便是一百二十两。

    他就同意了。

    回来和她说:“那位举人是个有文采的,难得是的并不迂腐,书塾里的几位秀才也是各有所长,的确是个好地方,很适合康哥儿。”

    “我今日与他们交谈,颇有进益。”

    “那便好,”刘玉真给他算一笔账,“康哥儿如今刚学四书,束脩是一年二十五两,你这教一年可是把他近五年的束脩都挣回来了。”

    “说起这个,”陈世文从袖袋中取出几张银票,道:“这是卖香料得到的七百两,你收起来吧。”

    “那么一小箱子就挣了两百两?”刘玉真有些惊讶,“我以为能有一百两便不错了,毕竟从买到卖也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每日到达京城的船便有好几艘。”

    “香料不同于别的,”陈世文解释道:“钱贵挑的都是外番来的香料,如乳香、沉香、檀香等,这没有些门路是买不到许多的。”

    “而且我这身份,那些来往的差役们也不敢盘削,所以才能带这么一箱子,旁人带多了可是要缴税的。”

    “这些挣钱的法子还是吕举人告诉我的,”陈世文感叹道:“可惜吕举人身子还未好全,已经决定下科不来京城参考了。”

    吕举人就是当初和他一起病倒,但病情比他要严重许多的那位老举人了。

    听说如今才刚刚能下床。

    钱贵替陈世文去探望过一回,还送了些药材去,回来说吕举人骨瘦如柴,好几回差点挺不过来,难怪吓得不敢再上京了。

    一早,陈世文和康哥儿就去了书塾,慧姐儿也被段嬷嬷带着到了曾家,于是家里头就只剩下了刘玉真一人。

    她招了春杏她娘来询问她在京城的嫁妆是怎样的情况。

    春杏她娘与春杏多年未见,这几日都兴奋得很,见着了刘玉真就要给她磕头,“姑娘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是做牛做马都偿还不尽的!”

    “您尽管吩咐!”

    “郑mama不必多礼,”刘玉真让人扶她起来,“我今日是问一问你,我娘给我的嫁妆,如今是何模样?”

    春杏她娘郑家的从怀里取出了一本账册,道:“姑娘请看,您出嫁的时候,太太给了您一个宅子,便是此处了。”

    “一个庄子,但远得很,打马也要一日一夜,除了送些米粮、鸡鸭之外这鲜菜便送不过来,如今是我那不成器的大儿子管着。”

    “庄子上有山有田,山地有一百多亩,种了些果子,田地这些年陆陆续续置办下来则有三百二十亩,都是中上等的良田。”

    “另有几亩烂泥巴田,依着老太太的吩咐,种着藕呢。”

    “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个铺子,每月能收十两租,月头的时候我那当家的就去收,往常都去送去给老太太。”

    “便是如此了。”郑家的说完便束手站在一侧,等刘玉真问话。

    刘玉真暗暗点头,这和她了解到的一般无二,以前他们一家都不在京城,外祖母那边也有自己的庄子,所以庄子上的收成都是不留的,收回来后便卖出去。

    而由于离京城比较近,这谷子、麦子能卖的价也高些,五百文一石。然后还有果子、蘑菇、笋、木材、竹子、藕、鸡鸭等等,除了挑些好的送去曾家做节礼外,那个庄子每年能有五百多两的进项。

    然后铺子的一百二十两,这座宅子租出去的每年三百两,全年下来差不多一千两。

    但如今她们来到了京城,这就没有这么多了,宅子收回来庄子上的出息也不能全卖了,那一年也就三百多两。

    缩水了一大半。

    刘玉真用手指轻敲桌沿,问道:“如果我想要在京城附近买些田地,可有什么合适的地方?”说完她补充道:“不是用来种的,我想挖空了养些鱼,怎样的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