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十贯娘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79

分卷阅读479

    我就想悄悄进去弄点东西换银子花用,谁想到竟是被朝廷接手了,就给我吓的。”

    她拍着心口,瘦小无助的样子仿若从前。

    七茜儿想了想问:“那,那么难?你是如何熬过来的?”

    秦瑞娘眼神忽就亮了,她特骄傲道:“嗨!大灾大难咱都过来了,死人堆儿里都爬出来了,还有什么可为难的?您不知道,那时候我都有了,大着肚子,家里还有三个乡下来,门~都不敢出的老实孩子,咋办?要么一起难死,要么你就得想法子,得吃饭啊,得过下去啊!

    后来一咬牙,我就大着肚子直接跑到杀千刀的老军营,寻了那些兵爷我就跟他们说,好歹我是家眷,如今是一家四口半,要么饿死,要么您们行行好,就伸手拉巴一下。”

    七茜儿听的目瞪口呆,真的,上辈子凭着她那个没出息样儿,差人家秦瑞娘百倍去了。

    她讷讷问:“我记得你从前说话大声点子,都怕吓到自己。”

    秦瑞娘闻言,却拍拍自己的腿无所谓的笑说:“有经历了,又托生一回,我不是早疯过了么,也不差那一回!后来人家老军营的军爷仗义,就把运送牲口粪的活计给了我们家。”

    她看着自己的手笑说:“那时候多难啊,男人前面死活不知,每天各种消息都说他死了!后儿才知道,其实是没了一条腿,他自己舍不下我们娘母几个,也在熬。

    我家里没牲口车,就娘四个一人背一个筐子,天不亮就去马场,来回要背十多次牲口粪到化粪场,劳累一天人家给我们四十文,这就饿不死了~!

    我那丫头就路上生的,小名叫个臭妹儿,她人落了地,我就撕下一块裙布裹吧裹吧,放到粪筐里就背回家了,我是一日月子没过,硬是带着他们熬过这一年的……现在多好啊,我知足的,仿若一生的苦~都丢到这几年了。”

    七茜儿吸气,心里佩服,就伸出手拉住秦瑞娘道:“我就住在泉后街的亲卫巷,你去了打听我,一问谁也知道,往后无事了,你莫想那么多,直接就来跑亲戚了,对了,您夫家姓什么?”

    秦瑞娘笑:“老东西姓韩,叫石鹏,如今在左路军做个末流的马官儿。”

    七茜儿认真点头:“好,那我知道了,往后逢年过节~咱就把节礼走起来……”说到这里,她想了想问:“你看咱俩东拉西扯的,韩嫂子你说了一大堆儿,到底找我啥事儿啊?”

    秦瑞娘失笑:“嗨!看我这脑子,都疯坏了,真的,疯坏了!就我前窝那崽儿,麒哥儿!你跟他也不远,他也得喊你姑不是么。我这不是给迁了坟么,遗骨也找到义庄安放了,只等过些年我跟老东西走了,才能让他哥哥们送我们回老家去安葬……”

    她搓搓手对七茜儿笑道:“就,就我想讨您的便宜呗!不瞒您,我崽崽死的冤屈,我怕他心有怨恨走了歪路,跟着不好的学,好成了恶鬼……

    我打听了,您家供养着青雀庵呢,这一年寄存灵位的钱儿,得有三十贯,我老大都还没娶上媳“妇”儿呢,现在姑娘多金贵啊,尤其燕京姑娘,总得照顾活着的吧,您说是不是?反正我们是拿不起寄牌位钱儿的,就想随您的好路子,也送去青雀庵消消厌气,您看,成么?”

    这有什么,七茜儿痛快点头:“成,你去抱来吧,明儿我让尼师们带回去。”

    秦瑞娘一听高兴极了,她站起来往外走,走没几步却想起一事,回头认真的对七茜儿道:“瞧我这脑子,他姑姑,我在燕京城里,常看到你姐五蓉呢。”

    七茜儿诧异极了:“她,她没死啊?”

    秦瑞娘一瞪眼:“啥话,恶人自有恶人的报应,可咱是好人啊!就凭啥去死?”

    第165章 第165章(165)这是一个很……

    (165)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天气,  不冷不热,衣衫干燥。

    昨日太忙,霍五蓉本想在家睡个好觉,  不想大早上,便听见窗外有人唤她:“霍九郎,九郎……”

    真真下阴咒索命一般的喊法。

    实在无奈,霍五蓉只得起了,  蓬头垢面丝毫不讲究的推开窗子,  对外便骂了起来:“追魂呢么?你家长辈教的实在好!你南中会馆离了我会死么?”

    门外喊话的伙计吓一跳,霍五蓉不知羞,反倒他羞涩起来了。

    又想起柜上的事儿,他又讪笑的挠挠后脑勺道:“霍团头赎罪,  实在是慌张了,  就失了礼数,您甭跟小的较劲儿,小的就是厨下帮衬的土坷垃,  您一拍小的就碎了……”

    霍五蓉烦他这样,便咬牙切齿骂道:“你是给孤老□□的茶壶么?话多的要割舌头了,  说你娘的正事儿!”

    这位吐吐舌头,这才正“色”道:“劳烦九郎跑一次,实在是紧急的事儿,  有南中六十多个游学的先生明儿就到,又有大娘娘五月里过寿这事儿,咱南中百戏的爷们马上也要到了,  实在人太多,家里放不下,咱们掌柜的意思,  这事就得您出头了……”

    霍五蓉有些烦躁的一拨拉头发,有些气闷的关窗进屋,到底换了衣裳,迈着男人的步伐与那伙计去了。

    燕京城四十六坊市,南来北往,闲人乞丐,寺庙河道,饮食杂卖,艺人匠作,各种会社,□□,锦体,蹴鞠,斗宝,普渡,清音……真龙下榻,天下中心,呼啦啦你来我去,人多了便有了民间的规矩,有了社团,有了团头儿。

    历朝历代,团头儿这行当本跟行老的作用是一样的,都做各“色”行当头儿之用,最老的时候,团头只平衡管理泥水瓦匠,裁缝修裱的力工琐事。

    可大梁朝来了,改朝换代当口,本该做主的行头却躲了,这时,燕京城里便出了一个有担当,叫做姚春风的老团头。

    这位老先生了不得,他家早以前本是管着燕京城内大小阴阳先生的团头,到了他爹那一代起就开始团结各街巷的神婆,卜卦等玄门阴阳,划了地盘,定了行价,规范了偏门,开始德高望重起来。

    等到了姚春风这一代,就是子承父业继续管着偏门营生,一辈子靠着脚头的勤快,心“性”的灵气儿,也是不坠父风,有些威望。

    然,谁也没想到,呼啦啦老天爷一顿大石头砸下来,改天换地新帝登基,大梁朝来了。

    也就在这个当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那有点办法的各业行头便没有拧成一股绳,纷纷外逃了。

    倒是从前走偏门的这些小团头们,在姚春风的带领下,他们开始隐秘的帮衬起街坊来了。

    那会子都不敢出门,家里没有粮食断顿了,想典当东西找小团头儿。家里出了急症病人,找团头儿。家里死了人,想出城掩埋,找团头儿……

    那城看上去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