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十贯娘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7

分卷阅读267

    品质,勤奋。

    甭管现在日子过的如何,他们都会天不亮就悄悄起来,有空就各自找了地方,学一些新的搏斗技,一连便是一上午。

    甚至在燕京那边,如若不值更,他们是要上两种课程的,一经史,二兵书。

    从梯儿上下来,童金台便裹着头洗了个热水澡,等出来一问小厮,今儿家里是又不开灶了,他媳“妇”儿一大早就回娘家了。

    恩,既她回去了,那自己也去丈人爹家混一顿吧。

    如此,童金台便换了家常的衣裳,披了半新不旧的斗篷,抱着铜炉溜溜达达的出了门。

    一出大门他便看到吉祥家的跟着一辆车子往这边走,他身边的车上也是拉了一大堆东西。

    这一看便知是怎么回事儿,他刀头儿又要贴补弟兄们了。

    自打佘先生悄悄住在家里,大概他不在宫,皇爷便发现他格外重要,如此每天一大早,燕京那边总要来几辆车,什么吃的用的,皇爷觉着好的,便都给自己弟弟贴补些。

    给佘先生的便是给亲卫巷一巷子的。

    果不其然,等吉祥到了他家门口,便笑眯眯的让人卸了四篮子水果下来。

    童金台好奇,便弯腰打开篮子去看,就见不大的五斤筐内,分别装着两筐细叶梨儿,一筐桃儿,一筐林檎(苹果)。

    若是一年前甭说吃了,是见都没见过,而这一年,三不五时都有的吃,还吃的都不待吃了。

    从皇爷那边能混到,跟着头儿去先生那边能混到,下半年那个叫平慎送来的比宫里还要多。

    有时候值更的时候,遇到后面主位娘娘过生辰什么的也有赏赐,他们几个的赏赐总是特殊的,不能赏一个菜,几贯钱这样的怠慢,最少都是赏一席上席,那席面上主位娘娘为了体面,便会搭配各“色”果子。

    看看果子的新鲜劲儿,童金台便对吉祥家笑了下道:“呦,这是去岁九月入窖的。”

    吉祥嘿嘿一笑,走过来压低声音道:“三爷好眼力,可不是九月入窖的细叶梨,昨儿南边送来一些新供,宫里的窖便放不下了,皇爷觉着既富余了,就分分旧的吧,这不是天不亮就送来几百斤,“奶”“奶”让找了筐子,给各家都分些,这个节气这玩意儿可稀罕喽,可一出窖也放不得几日,三爷跟三“奶”“奶”赶紧吃着,千万就甭放坏了。”

    想起大肚子婆娘,童金台便点点头,他抬眼看到车上还有空筐子,就一伸手拽了一个,从地下的筐子里各“色”选了几个大的放满一筐,盖好盖儿,抬脸吩咐家下给他们“奶”“奶”放好,便提溜着筐儿往巷子外走。

    佘吉祥好奇便问:“三爷哪儿去?”

    童金台扭脸看他:“能哪儿去?丈人爹家混饭去啊。”

    吉祥一听便笑,还举起大拇指对他说:“三爷这亲事可美的很,家里都不用开灶的。”

    童金台也稀罕这一点,便点点头确定道:“那是!”

    说完他便走了,脚步那叫个飘傲。

    也不止他,亲卫巷一堆蹭饭王,成亲的还好说,那几个没成亲的基本就是到了饭当口就去打听,今儿谁家吃什么啊,若喜欢就去蹭一次,有时候也不必打听,甭管成先生家做“药”膳,还是孟万全家做香锅,那都会早早的打招呼,而头儿家那边几乎每顿都会派人过来问,今儿要不要给他们做?便是成亲了也是如此,像从未分开过一般。

    其中蹭饭王之最便是童金台,他丈人爹家就隔一条礼部巷,人家更是有啥好吃的都惦记他。

    又因太近,他家里便时不时来个丈母娘溜达着,起先董氏还懂得遮掩,可是相处习惯了她才发现,自己这个女婿脾“性”特别单纯讨喜,跟你好便是跟你好,尤其是喊她,也从不喊岳母,就跟着张婉如喊娘。

    她甭管来女婿家多少次,女婿都笑眯眯的,还时不时还给她送花儿戴,有时候在燕京看到什么好东西,也都捎回来,要人跟他媳“妇”儿说,给爹娘送一份。

    这就亲不够,爱不够了。

    童金台提着果篮溜溜达达到了丈人家,没到大门口呢,远远的门子们就看到他了。

    几个门子站起来就笑,也都知道这是亲姑爷来蹭饭了。

    张家是前朝旧臣,老早几房人就在燕京老宅一起住着,这不是新朝起了,归降旧臣日子到底不好过,更不敢显眼,便卖了燕京的老宅,把从前的奢华都隐藏起来,悄悄的就搬到了庆丰泉后街住。

    他家老太太是活着的,便不能分家,如此也是拥挤着,四房人住在一套院儿里。

    这不是张婉如撞了大运么,找了个金女婿么,张家有了撑腰的,其余三房才敢在去岁末,都买了泉前街的地面,开春就预备各家建屋子了。

    大房那门子远远看到姑爷,便蹦下台阶,小跑到童金台面前接了筐儿,弯腰问候:“呦,姑爷来了。”

    童金台笑着问:“你家姑“奶”“奶”在那边呢?”

    得打听清楚媳“妇”在哪,也好一起混吃。

    这门子一笑道:“回姑爷话,姑“奶”“奶”一大早便跟大太太去唐家茶会了……”

    童金台住了脚,看看他:“不在?”

    这门子点头,却笑着说:“老太太那边今儿点了后厨的羊舍肚烩,那菜滋味好,最是下酒不过了。”

    还全家都知道你爱吃。

    老张家几代官宦,他家的厨子总有拿手的菜肴。而童金台最爱吃这一口,他一听便笑,又问了句:“我爹呢?”

    这门子听多少次都觉着诧异,泉后街六条巷子,就再也找不出一个这般的女婿,人家长房儿子三个,俩嫡出一个庶出的,人家都喊父亲,都没这样喊过爹。

    门子赔笑道:“大老爷前院西厢房给少爷们上课呢。”

    老张家对儿孙教养严格,如今家学也不敢开了,便在家里兄弟四个轮番的教养子弟。

    与门子说着闲话,童金台便进了张家的大门,一进门他也不往后宅走,就径直走到西厢房那边,远远的便听到一阵读书声。

    又走没有几步,他便来到面阔三间的西厢房,这一探头,便看到里屋四五张书桌,大点的小舅子们正在安静的用功。

    而正当中这间屋,就有一群的小小舅子,正摇头晃脑袋的背书呢,他的老丈人坐在主位,正低头认真的看一副碑拓,还不时伸出手去比划两下。

    年前张正辞在吏部颇受排挤,他也觉着干不长了,便托病在家不去。

    可谁能想到,腊月那会部里老大人让人传了信儿,让他出了元宵便去文书上报到去,这便是打算用他了。

    如此,张正辞便想着年前给子弟们多补补课,他与三个弟弟这辈子因为前朝旧臣的锅,前程也就是这样,可家里的子弟却能考新朝科举的。

    一时间张家哀鸿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