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十贯娘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6

分卷阅读256

    一个要求,踏踏实实少点花样,只坐稳了,谁调你都不许走,哪怕官升一级也不许走,若是强调你,就找我去,我看谁敢动你。”

    崔佑不懂,却认真的点头道是。

    看他应允,陈大胜便抬手又与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道:“这个位置我有大用,十年之内~我有大用。”

    看弟弟轻易就许出一个肥差,陈大义心中虽有所求,却不提,毕竟崔佑都安排好了,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几个人坐起来,一直喝到夜幕降临,陈大义才难得说了句:“也不是我这个时候扫兴,就看看现在这日子。”他抬脸看看屋顶,便有些心酸说:“看这屋子,看咱吃的这些东西,咱全家被卖的那时候,我就一直不敢忘,有时候闭起眼,好像还是昨日一般。”

    倒是陈大胜闻言想起一事,他就问陈大忠:“哥,骗了咱家那个财主家,你还记得叫什么么?我那时候小,吓昏头了就什么都没记住。”

    众人一听愣了,陈大勇看看上面两个,也不说话,仰头就是一碗,一伸手把这碗摔了。

    好半天儿,陈大忠才呲呲牙,拍拍他肩膀道:“弟,这事儿你甭管,你上面三个哥哥都活着呢,我先来,你忙你的正事去。”

    陈大胜看着几个似乎早就有协议的哥哥,便点头不吭气了。

    这一夜便又是闷酒,喝就是往死了灌自己。就是有了好日子,如今大家伙也过不到心里去,觉着内疚着慌,仿佛多吃一口都欠了谁的感觉。

    次日天大明的时候,巷子口老陶家状元腋下卷著书包正要出门,他推开家里的大门,一眼便看到亲卫巷的那个贵人手里提着马鞭,正靠在对街吃油糕。

    老陈家开福锅,就吸引了好些肩挑手提的小贩来街里做营生。而老陶家对面这墙便被一个炸油糕的占了。

    说来也有意思,这卖油糕的才起了锅,就来了个豪客,他带了满满一兜兜铜钱儿,就牵着马靠着墙买油糕吃。

    这位是个肚量大的,就头一团糯米面下了锅,出一个糕他买一个,吃完一个再买一个。

    等到十七八个糕下去,那对面那大户的门推开,这豪客便笑了起来。

    卖油糕的就听这位笑眯眯的冲着对面喊:“小状元,喊你四叔去,就说我赶巧京里去,今儿就把他那事儿办了……”

    第84章 第84章将周家兄弟丢给兵部的……

    将周家兄弟丢给兵部的熟人,  陈大胜便转身走开了。

    兵部那小吏是个伶俐的,看下陈大胜的眼“色”就知道怎么照顾,经历大人没有多添一句额外的话,只照一般的常例满额照顾就是了,费用甚至不必过百贯。

    小事,  小事儿!

    便是这样,  周家兄弟已经感恩戴德了,  直将陈大胜送至兵部街口才折身回去。

    离开兵部大街,陈大胜不敢街市行马便只能牵着走,  他今儿心情好,便故意牵着马匹绕着闹街行走。

    年前的燕京是热闹的,  就像干爹说的那般,只要给民一口暖和气,  不等多久便能看到万物复苏了。

    从前陈大胜并不懂这个世界,看什么也看不出个更深的道理,  就看个人多人少,  热闹不热闹,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他能看着布点布匹估“摸”出棉花的行市,能看着物品种类估“摸”出运河的畅通程度。

    运河若畅通,茶价,  粮价,布价便平。

    而今陛下想的一切店都在此刻开门了,皮店,  毡店,江米店,羊rou店,芽茶店,酒店,酒楼,粉店,绸缎杂货,足足有几百间,几百种货物,便是这样,干爹都说,百年前书上写的燕京,还有海外的商人来内陆交易,盛况更是空前。

    来做贸易的海外人与他们不同,他们的头发,眼珠,是五颜六“色”的,信仰政体也更是不同……干爹向往那样的盛世,但也担心商税上来之后,会引起民风渐变,士农工商,当商位靠前民便势利,以利衡人便违背大道,干爹求的利,乃是义者利之和也之利,是天下均衡之利,是与物之间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才是最适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哦,这种很深的天下问题,也是所有老大人要“cao”心的事儿,他也只是背了,还是不懂的,要慢慢的才能琢磨明白。

    他穿着朴素布袍在街巷行走,心情十分自在,就是牵的这匹大黑马招了眼,偶尔游手无赖跟上几步,又看到亲卫所的印记便赶紧跑了。

    恩,燕京治安堪忧,要是出事多,皇爷又要敲打人了……?他“cao”心这些作甚?想到这里,陈大胜竟失笑的摇摇头,也不知道何时开始,他想问题的角度竟与朝上的老大人们相似了,真是吃饱了撑的。

    一气儿走到主街,他总算站住,回头去看热闹的坊市街区,便想起干爹的那些话,这么大的国,一场内“乱”,大家都想稳稳当当的,可是这些老百姓又哪里知道,其实这个国就从未安宁过。

    一月南司嗪郡巡抚以苛虐引发民“乱”,二月宁州兵变,三月边税监桂奔肆虐激民变,四月,五月,六月直至现在,不是这里洪涝,便是那边冰雹,大小地动月月都有,朝上没有一日安稳的,像是戏文里说的那些几拍案啥的,都是再小不过的事情,皇爷轻易都不会去过问的。

    看前面道路通畅,陈大胜这才踩镫上马,便听到前面一阵禁街的锣声。

    “飞廉!飞廉兄!这里这里……!”

    陈大胜在马上看去,却是对街酒楼二层,正有两个青年满面笑的跟他打招呼。

    惯熟的很呢,一个是康国公家的旁支康瑞,还有一个是皇爷养子,太师李章的孙子李敬圭。那康瑞是后半年才跟他们耍子的,他跟李敬圭混,算作半友半跟班。

    陈大胜冲他们笑笑,一拉缰绳便过了街,下马,把马缰绳递到迎出来的掌柜手上问:“楼上人多么?”

    掌柜连连鞠礼,陪着笑说:“不多不多,两位小爷大早上就来了,不让陌生人上去。”

    陈大胜听了,这才愿意上楼。

    这是燕京的四大街,临街的酒楼除了吃酒,还有个看热闹的功能。

    李敬圭亲跑下来迎接,见了陈大胜便笑道:“今日也是巧,竟抓住一个清闲的陈飞廉。”

    陈大胜也笑:“快过年了,你也不家里帮衬着?怎么就跑出来了?”

    李敬圭闻言便一撇嘴:“我可跟哥哥不一样,我还没成家呢!我还好些,他们也不怎么罗嗦,你知道么?阿蛮昨日就进宫了,非要赖在宫里过年呢。”他挠下脑袋,“露”出一丝少年人的窘迫道:“就是那点旧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都没在家里长大,偏他们还想东管西管着,我就是坐在家里就别扭,不爱看母亲哭,就躲出来了,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