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4

分卷阅读524

    。一个熟练的井工可谓百家求,这门技艺在秦国还是非常吃香的,并且是一门可以家家传承的吃饭手艺。



    不过李冰觉得这门手艺没有传到蜀郡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儿并不缺水。



    蜀郡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北部的高耸的秦岭山脉拦截了南下的冷空气,同时也阻挡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如是方造就了此地湿润多雨的环境。



    所以这里并不缺水,不缺水当然也不需要用地下水,就更不会掌握挖井技术了。



    加上蜀郡因山地环境将自己和外头隔绝开来,这一门技艺自然没有传入,甚至于当地人都不知道“井”这样东西。



    李冰却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打入蜀地的机会。



    他特地上书秦王嬴稷,请他派遣秦国擅掘井之人,并且申请了一整套挖井的器械,然后他就带着人在丰水期不方便修建水利的间隙挖了第一口盐井。



    然后很快就是第二口、第三口……大大小小的盐井就此在成都平原上落户。



    当地的百姓自然也更愿意购买官家便宜的盐,蜀郡甚至可以通过栈道将蜀地的盐送去长安,大大降低了秦国在盐政上对于齐国这个盐的最大出口国的依赖。



    靠着这些盐井,当地原本对李冰视而不见的士族也开始闻风而动,主动登门拜访,并且释放了友善的态度。李冰对对方过去处处下绊子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甚至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派人去对方的盐场打井的恳求。



    蜀人淳朴,自然投桃报李。当年冬季枯水期到来之后,这些掌握大量金钱和地方势力的士族都派了人过来帮忙修整灌县口。双方感情急速升温之下,对方甚至主动表示想要学习咸阳的知识。



    李冰当下就将这个好消息禀告了秦王庭,嬴稷对于蜀郡愿意学习秦国文化非常高兴,但派谁过去便成了问题。



    首要的一大难题便是地理因素。



    你说派个没名气的过去吧,人家会说你不重视,友谊的小船指不定还没上去就翻了。但是现如今有名气的年岁也大,没几个能受得了翻山越岭之苦,到时候老先生出了事于秦国损失更大!



    在秦国,文化人那可都是国宝级别的存在。



    秦王为此愁坏了,觉得这是个宝贵机会的朝堂各派系立刻上谏言,其中最靠谱的说法是派遣学子们过去,也给年轻人一个发挥和锻炼的机会。



    就当秦王愁得眉毛胡子都快打结之时,他忽然想到了鬼点子最多的吕小安,于是就指使曾孙子去向吕小安讨主意。



    吕安不知前因后果,当时的赵小政也说得不甚清楚,于是,正忙着捏泥巴(——赵政语)的吕安随口说了句:既然我们过去不方便,不如请对方过来呀。



    “到咸阳还能好好照顾一下。”将赵政的含糊话语不知道理解成什么的吕安如此说道,“既然对方不相信我们过得好,那不妨就让他们亲眼看看咯。耳听为虚眼见方为实,说再多都没用的,指不定人家还以为你是吹嘘呢。”



    吕安可以对天发誓,他就是这么一提议,他哪里知道秦王就真的这么做了。做了也就做了,但是咸阳没什么旅游线路啊。



    不知道哪个人提议的,他们竟然将风车和水车作为了一条特色线路,甚至将吕安当做了特色之一,大概意思就是——看,我们秦国的小崽子都能做出这么牛掰的东西哦,你说我们秦国厉不厉害?



    呃,这的确挺有震慑效果。但是对于吕安本人就是羞耻PLAY了,若非吕小安一番撒泼打滚,现在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他吕安而不是不清不楚的吕氏小童了。



    做人很低调的吕安感觉每次听他们介绍都觉得自己被架在了火上烤,风车水车他只是提了一个概念,主要还是匠人们造的。但对此,收了秦国一大笔工酬而且还接到了大笔风、水车部件订单的匠人们都十分淡定,还反过来劝吕安出名要趁早,多个年少聪慧的名气也挺好的。



    当差点被反过来洗脑的吕安从这些大匠宅院中出来时,他脚步都是虚软的。



    秦国处处是人才,他们甚至将从蜀郡带来的蜀黍进行烹制做成秦国口味美食再反推销给这些人,口口声声还称这是我们感情的象征,我们秦国愿意先一步了解你们云云。



    朴实的蜀人居然很吃这一套!



    而此后,这三人在咸阳待得太愉快根本就不想回去了。还是秦王看情况不对,觉得你不回去不是招人误会嘛,最后半强行半劝服地才把人安安稳稳送回去了。



    为此,这三人还用刚学会的秦文向嬴稷上了一册奏书,上头述说了自己震慑于秦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表达了想要留在咸阳继续求学的心愿。



    「终于有人觉得我们老秦人文化的博大精深」,秦王表示十分感动,然而最后还是拒绝了他们。



    这三个年轻人并未在历史上留名,但是因他们而出现的“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却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



    此后,年年打着“求学”名头从蜀地前往咸阳的学子们越来越多。事实上,跑来观光的人远远比求学的人更多。



    但是,人一到咸阳就往热闹的地方跑,送去上课了,还要扰乱课堂秩序,关心的话题都是咸阳哪儿哪儿好玩,这就不太好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蜀人性喜自由,不了解秦国文化和法令的情况下常会做出些让人为难的事情。



    无奈之下,秦国干脆另外开了一条【旅游专线】。秦国每年春天派会蜀话的秦人去褒斜道北端口的眉县接人,一路将人护送着来咸阳,还陪着他们观光。



    在自眉县到咸阳的过程中更是必须要将秦国法令……尤其是最关键的那几条要同他们说清楚。



    在咸阳活动的时候更是必须要抱团行动,不能脱离群体。



    如此玩上一圈之后,等秋末再将人送回去眉县。



    ……什么?冬天下雪了栈道难走?呃,这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反正你们不允许留在咸阳。



    如果要留也可以,先通过基础法学考试再说。



    早期这些来咸阳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咸阳,更被提还有什么考试,这些人只是来咸阳看个热闹顺便采购东西回去倒卖的,但渐渐就有年轻人表示想要留在咸阳求学的意愿,如此不过过了两年而已。



    这些来“旅游”的人每次回到蜀中都要将咸阳的消息带回去。巍峨的宫殿、强壮的兵士、美丽的姑娘、热闹的街市、风味完全不同的食物……每一样都能让他们津津乐道很久。



    但是最重要的印象还是秦军的强大。



    在蜀国人民基本还在使用布甲和木甲,少数才能够装备金属甲胄的情况下,他们沿途看到的秦军尽数覆甲执锐。虽然他们因为品级不同所穿着的甲胄品级也不一样,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