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庶子为尊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

分卷阅读8

    这几日不见,你倒是又长高了。”杨世庆对李墨染,是喜欢的。作为先帝的老师,他经历了三朝,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但像李墨染这般聪明又知分寸的孩子,却从未见过,更重要的是,他才四岁。

“方才端大哥还说我轻了,师祖您又说我长高了,结合起来便也是说我瘦了,是最近念书太辛苦,我累着了。”李墨染义正言辞的为自己叫委屈。

“哈哈哈……”杨世庆听了大笑,“那你倒是说说,你老师又教你什么了?”

“墨染,你这小兔崽又存心来气我不是?”端磊吹胡子瞪眼的。

“老师说,师祖之才华横溢,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听听你这学生的话,就是说到人心里头去了。”杨世庆把李墨染抱在怀里,“墨染可知君臣之道?”

“老师?”端磊出声,李墨染还小,教君臣之道过早了。

杨世庆抬手,示意没事。

“自古仁君是贤臣的伯乐。”李墨染这话,有两层意思,若是碰到仁君,他便是贤臣。若是碰到昏君,他也许是乱臣。

只是不知,两位博古知今的人,可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那太子和静王,墨染会选谁?”杨世庆问。

若不是知道端磊是站在太子那边的,李墨染今日还不敢夸夸其谈。但就算知道,他尚且只是一个四岁的孩童,只能用自认为天真的表情问:“太子是谁,静王又是谁?”

“瞧瞧我都忘了,墨染根本不认识他们。”

“老师,今日咱们是品茶的,墨染也来喝喝看,待会儿给老师做首诗。”端磊出声。

端礼看看这位,又看看那位,突然很想问一句,叫他来是干嘛的?

第15章太后寿宴

十一月十八,林太后六十寿辰。

皇宫门口,停着众多马车,其中一辆属安国公府。而杨氏,携子李墨染,就在这马车上。

“墨染,进了皇宫之后不许乱跑,要一直跟在母亲身边,见着穿着官府的男子,要喊一声大人好,见着穿着华贵的妇人,要喊一声夫人好,可是听明白了?”杨氏也是第一次进宫,紧张自然也有,但李墨染年纪小,她更担心。

“母亲放心,孩儿会一直跟在母亲身边。”李墨染乖巧道。

“恩。”杨氏下了马车,又把李墨染抱下来,牵起李墨染的小手。

李墨染抬头看着杨氏,上辈子,在自己小时候,杨氏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这双手,让李墨染觉得很温暖。后来长大了,自己嫁给了赵元崇,帮静王夺储成功,这短短六年的时间,他和杨氏也开始形同陌路了。

在安国公府的这十多年,杨氏从来没有亏待过他,甚至让他觉得,这女人就像是自己的生母。

回过神来,杨氏牵着他,已到了太后设宴的琼林苑门口。

心,突然开始跳动。他进了皇宫,皇宫是距离赵元崇最近的地方,那人跟自己,近在咫尺。

李墨染的眼神四处溜达,周边有很多夫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而那些个孩子,有九成是他上辈子所熟悉的。

“李夫人。”穿着华贵,姿态端庄的夫人,是恭王妃。恭王赵启奎,是先皇长子,文孝帝的哥哥。如果文孝帝不是过继给林太后,那么这皇位,按照长幼有序来说,便是恭王的。

只是召国吸取了汤国的教训,废除了长幼有序的规矩。

恭王世子,今年九岁,名叫赵元浩。

恭王是个闲王,所以在上辈子赵元贤夺储的计划里,恭王没有参与,后来赵元崇起兵攻入京城,恭王还是个闲王。

和赵元崇婚后的第二年,李墨染完成了就去世了。后面的事情,他一无所知。

赵元贤夺储成功之后,他被打发了。在赵元贤给的那个院子里,他开始撰写,讲的是战后的改革法,请民,为民请命的意思。

因为他知道赵元崇会打进来,但是长达数年的战争,辛苦的是百姓。而且文孝帝在位期间,流离失所的难民没有得到照顾,反而使很多地方贫穷难挨。如此一来,赵元崇登基之后的召国,百姓的问题就会阻扰国家的发展,会耽误赵元崇的雄心。所以这部法,他为赵元崇而写。

“参见恭王妃。”杨氏行礼,“这是小儿墨染。”

“参见恭王妃。”李墨染跟着行礼。

“快请起。”恭王妃扶起杨氏,“元浩,来见过李夫人和李少爷。”

“元浩见过李夫人,见过李少爷。”

“世子有礼。”

上辈子李墨染跟这个恭王世子没有交集,也就不了解,今日得见,倒是觉得他彬彬有礼。再抬头看着,赵元浩面对微笑,斯文又礼貌,教养极好。

文孝帝众兄弟,唯有恭王在京城做了闲王,其他王爷先皇在位时就封了亲王去了封地,今日太后寿辰,都难得回来了。

恭王妃才在这边照个面,就被其他亲王妃拉了去。

“李夫人。”

“郑夫人。”这位郑夫人是大理寺卿郑探的正室。上辈子的大理寺卿杨无极,现在还只是大理寺少卿,从五品官员,不在此次的宴会名单里。

“这是犬子郑晖年。”郑晖年这人李墨染知道,满京城的天潢贵胄里,郑晖年是个不事生产的主,没什么本事,又仗着父亲是大理寺卿,整日游手好闲,偏偏又欺软怕硬,今年十岁。

“我听说安国公四公子李墨染三岁能作诗、四岁通歌赋,今日是特意来瞧瞧的。”郑晖年才不管郑夫人使的眼色,看着杨氏身边的李墨染。

上辈子的传说:安国公四公子三岁能作诗、五岁通歌赋。

这辈子倒成了:安国公四公子三岁能作诗、四岁通歌赋。

第16章太后寝宫

“谢哥哥看重,墨染会的诗、懂的歌赋,那都是母亲和老师平日教的几首,哥哥比墨染年长,懂的自然也比墨染多了。”李墨染奶声奶气的回答。

“就是嘛,我也是这么想的。”郑晖年哼了声。

郑夫人一脸忧心:“李夫人见谅,我这儿子不懂事,我这是怎么也教不来,他日来府上拜见夫人,还请夫人提点提点,将李公子教的那般好。”

“郑夫人谬赞。”杨氏其实也诧异,今日墨染说的这番话,她可是没有教过。

儿子三岁能作诗、四岁通歌赋,在她看来,那是从端磊口中传出的话,夸张了些。不过,这儿子自小聪明伶俐,她也是知道的。

但愿这是福气。

“李夫人、郑夫人。”

“韩夫人。”

“都在这里呢,我还寻思着怎么不见人。”

又有几位夫人走了过来。

这琼林苑不仅大,里面风景优美,华庭阁楼更是造的富丽,太后寿辰又恰逢圆月,月光银华下,大家交谈的兴致也高了些。

“墨染弟弟。”突地传来高亢的童音,转眼间见一孩子跑了过来,把李墨染抱进怀中。

“端大哥,你轻点,别把我衣裳弄皱。”他可是想穿着漂漂亮亮的,待会儿给赵元崇一个好印象的。

李墨染身边的郑晖年正和几名官家子弟在聊天,听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