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成了男配们的白月光之后(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3

分卷阅读113

    闹了半天,还是为了江山社稷?!

    密探心内满是钦佩的退了出去,悉心将门关上。

    灼华这才深吸一口气:“姜和玉,就是国师寂缘。”

    姜濯川眉头一皱,这是他在臣下面前惯常的表情。

    但随即,还是舒展开来。

    “有根据吗?”

    “没有,是我……曾经在梦里见过他摘下一半人【】皮【】面【】具的样子,也看到了他的一些过往,可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必然的结果。”

    她没试图给姜和玉求情,没这个必要,别管自愿与否,他的罪行都是罄竹难书。更何况,姜和玉若是得知他喜欢的姑娘,为他跟仇人求情,估计也不想活了。

    “原来如此。”

    这对他的妻子来说,可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况且无法拿到台面上明说的细节证据并不重要,她在一团乱麻似的局面中,指出了清晰的方向,这就够了。

    这之后自然就好说了,内抓国贼,外镇番邦,一切井然有序。

    若说唯一的弊端,就是所谓的新婚休憩都泡了汤。

    这么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过年。

    灼华独守空闺的日子倒是不少,但这种程度的相聚,倒是给了她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两辈子母胎solo惯了,如果强行跟另一个人从早到晚形影不离,也是会让人不适应到近乎窒息的灾难。

    但她自己高兴,东宫内对内情一知半解的人冷眼看着,却觉这太子妃真是可怜!

    你想想,捏传奇女子,凭着美貌和手段嫁进东宫,结果除了偶尔被当成军师用一用之外,也不怎么受宠的样子,简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王子公主婚后一地鸡毛的范本……

    对此,灼华一无所知,偶尔觉着别人的眼光怪怪的,便用从姜濯川那儿学来的法子震慑下人。

    于是,新的传言喧嚣之上:太子妃被冷落之后,不再温婉可人,傻兮兮的等待男人垂怜,开始立威,要稳固自己的势力啦!

    这消息一出来,最高兴的莫过于闫道蕴。

    他还没开始挑拨离间呢,事情就开始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果然,那幻梦不是什么前世,而是上天给他的预知。

    只是东宫被姜濯川清缴数次,如今俨然是铁板一块,他纵然想去跟太子妃勾搭上,却也不得其法……

    于是灼华分毫不知,她仍旧被人惦记着,自觉岁月静好。

    至少为人妇的辛劳,她倒是没体会到。

    关于政务,确实是在忙的,偶尔插两句嘴出出主意。

    插不上话的时候,就旁听,原本是觉着姜濯川太辛苦,打算了解一下他都在忙什么,这样安慰他的时候,话还能说到点子上。

    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姜濯川开解她——

    灼华:“气死我了,说得好听是为旧主报仇,其实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群人渣,败类,土匪!”

    姜濯川:“没错,就是土匪,但他们就算没这个由头,也还是不会走正路,照样会祸害百姓,倒不如如今都汇聚到一起,好一网打尽。”

    灼华:……好有道理。

    遂化愤怒为食量,多吃了一碗饭。

    除此之外,就很清闲了,没人教过她怎么管家,所以东宫的内务,她也插不进手。

    姜濯川在外,礼数周全得很,也经常提醒灼华不要忘了宫内的规矩,但那些,都只在东宫宫门之外,而在宫内,哪有什么举案齐眉的说法,怎么高兴怎么来。

    所以,灼华不用宫女布菜,甚至将宫女太监都直接打发走,有时候是跟姜濯川二人对坐,各自大快朵颐,独自一人的时候,就将菜都扒拉到饭上,自制盖浇饭,端着窝在床上,一边看话本子一边吃,这才是常态。

    跟着灼华进宫来的晴雨,每每在门外见到这一幕,心内都不由感叹,这太子殿下还真是纵着小姐呀,她早先还担心,自家小姐进了宫,会被拘束的受不住呢!

    结果全是白担心,她比在府里的时候,还不守规矩,不在乎形象。

    话说回来,她有没有过形象,都是个问题……

    第72章 .  侧妃   我会让那玩意儿存在?

    一转眼, 就到了除夕。

    贵妃娘娘差人来要东宫新一年各项用度的单子,宫人自己做不了主来管灼华要,灼华表示:这啥玩意, 我没有, 不会做,找赵回要去!

    赵回此刻碰巧也在东宫内, 还真变戏法似的, 掏出了两份清单。

    没错, 两份,然后将这两份都交给了灼华,让她挑一个去应付贵妃娘娘。

    从前东宫没有女主人的时候, 幕僚赵公子就要兼职管内务,否则他出去外头寻花问柳不好么, 还得时常在东宫住, 还不是怕自己那个发小什么都亲力亲为,最后龙椅都没坐一坐就猝死了!

    原本赵回以为,殿下娶了太子妃进门, 他肩上的担子就能卸下来,结果根本没有。

    不, 还是卸了点,在当狗头军师出主意方面的担子……

    还好,这也是东宫内部的事, 不至于传到外头,给稀奇古怪的传言再添一笔。

    新年过后,老皇帝的病,到底是瞒不住了。

    他不再上朝,一切交给储君代理, 但朝堂上,意外的没发生什么动荡。

    这也是跟原文中不一样的地方,但灼华这次没有一丝丝意外。

    她人都在东宫,哪里看不出,大邺朝暗地里的决策权其实早就在姜濯川手上了,否则他跟老皇帝针锋相对时,也不会那么硬气。

    无欲则刚,姜濯川本人不追求权力,当不当皇帝都行,说实话甚至可能觉着不当皇帝更轻松,只是生在帝王家,享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以他的责任心总不好强行推脱责任罢了。

    反倒是老皇帝,只他这么一个堪当大任的儿子,若不给他继承,怕是眼看着就要被别人篡夺了去,等过上两三代,还姓不姓姜都难说。

    但就算交接再平顺,也总会有人暗地里生事。

    这半个冬日过去,身为泰王旧部的叛党只抓住一部分,正主姜和玉,甚至是曾经亲自劫持过灼华的那个老头子,都始终不见踪影。

    与此同时,北疆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偏偏年轻的将领被打压多年,如今赵家亲自训练出的队伍倒是听话,可朝廷派去支援的队伍,却未必服此统帅。主将树立起充足的威信需要时间,可拖的越久,就越是劳民伤财——

    守到春天,是更适宜作战了,可兵祸不息,百姓又怎么安心种田过日子?

    如果想要快速平定外患,御驾亲征是最好的方式。

    老皇帝这纸糊的身体肯定是不行了。

    姜濯川这个已经代理朝政的储君去,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他对此没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