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1

分卷阅读121

    己治下能出个两元进士,证明密州人才济济,也是能算入他这个知州的绩业的一部分的。

这么想后,李炳心情才终于彻底平复了下来。

然而远在汴京的陆辞,早把几年前就提出过、却一直不被采用,如石沉大海的自来水系统建议给忘得差不多了。

哪怕不久前通过陆母回信中,得知它终于被弄起来后,也未太放在心上,更不觉得会与自己有多大联系。

对李炳的满心纠结,更是一无所知,只专心复习。

况且在陆辞眼里,汴京虽好,但要想尝遍各地美食,还是实际去到每个地方,才能吃到最正宗的佳肴。

就算大宋船运发达,也不可能让他吃到最新鲜的洞庭鱼脍,鲜煮河豚啊。

要能选择述职地的话,他无疑是很乐意被外放去各个地方进行‘锻炼’的。

倒是在殿试前一日的早朝上,汇报地方事务时,新任省元而变得颇受瞩目的密州知州派人送上的奏折里,不仅对修建自来水的利处大书特书,还重点点出了出策人名姓。

那熟悉的名字一出,不但唤醒了因熬夜修仙而此刻昏昏欲睡的赵恒,还引起了许多朝臣的注意。

赵恒是感到稀奇为主。

他虽为九五之尊,对底下人的弯弯道道,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还是一介白身,就能让知州选择老老实实地上报,而不私吞了功绩……

单看这点,就能看出,这陆省元不但挺会办事,还是个颇通人情的伶俐人啊。

而刚刚一直表现得兴趣缺缺的枢密使寇准,捕捉到关键字后,大致消化了一下,耳朵抖了抖,精神倏然为之一振。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宋朝的地方机关分三级,分别为:路,府州军监,县。最大级别的“路”设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监司。次级别府州军监设有官员知府、知州、军、监、通判。

2.宋朝官员的升迁,其实有迹可循。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完成分内的事情,就会通过“磨勘”得到升迁的机会。“磨勘”,就是业绩考核制度,所有在官场任职的人,经过一定时期,都可以主动申请升职。经查明其资历与升职的规定相符,不需要在职务上有特殊的表现,职位都可以逐步上升。()

3.殿试头三名和省元初次任官,可以不必宰邑。()

4.殿试合格者会被授予一定的官阶。如仁宗时,状元授将作监丞官阶,榜眼授大理评事,探花授太子中允,并通判诸州。第四名授校书郎,第五名授奉礼郎;皆注签书诸州判官厅事差遣。第六名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初等职官,第三甲授试衔知县,第四甲授试衔主簿或县尉,第五甲授判司簿尉。()

第七十章

虽然李炳忍痛将修建自引水的功劳安了大半在献策的陆辞头上,但这说到底,只是给一城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程度。

且不说起效时日颇短,单是修造时,就因极其依赖周遭的竹木植被这点,而难以被其他地方复制,影响力便被极大地局限了。

李炳虽对此大书特书,但未在朝中掀起多大波澜。

倒不如说,这等小事,还是托了新任省元掺和其中的福,才引起了一阵小小惊奇。

然而也就惊讶这么一小会儿,连皇帝赵恒都很快丧失了兴趣,一脸敷衍地应付着之后的奏对议事了。

唯有寇准傲然而立,眼底流露出几分若有所思。

在未至殿试这步前,他素来不会对贡举投以过多关注的。

毕竟在他看来,通过省试者,有超出三成的人会在殿试中遭到黜落,要谈拉拢,显然还为时过早了。

但对于在汴京城中引起不小sao动的新晋省元,陆辞陆摅羽的名字,他纵表现得漠不关心,也不可避免地略有耳闻。

不过,他只知其是个虚岁仅得十七的北人,却不知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辈。

不在其位,已忧其政,一介白身,便已cao心邦国命运……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有德能志气,气魄非凡的士人,才当得起‘国士’二字。

这可太对寇准的脾气了。

等下了朝,他回到府上后,还心情颇好地哼起了小曲,就为他夫人所奇。

寇夫人一边婷婷立于一旁,等女使替他更衣,一边忍不住问道:“老爷今日瞧着,好似兴致颇佳。”

自被罢相,后又迁任枢密使后,寇准就日日臭着脸色,连皇帝都不给个好脸。

对他这又狂又牛的脾气,赵恒倒是早习惯了。

加上赵恒装神弄鬼久了,不知不觉间闹了个假戏真做,真修起了仙,渐渐多了几分清心寡欲的味道,就更少会和寇准计较。

在寇夫人看来,自家老爷今日这何止是兴致颇佳,与近日的黑脸一比,简直称得上心花怒放了。

寇准笑道:“确实不错。刚好你在,我且问问你,家里可有适婚待嫁的小娘子?”

寇夫人无语片刻,才无奈道:“……你我膝下空虚之事,难道老爷直至今日才知么?”

早些年她还会因此黯然神伤,然夫妇二人历来鹣鲽情深,逐渐地也就释怀了。

寇准抚须大笑:“夫人莫怪,是我高兴糊涂了。”

在见那晏小儿博得官家欢心,平步青云,渐有压制北人的势头久后,终于得知北人之中,出了个才能并具,还有志气的省元陆辞,他当然欢喜。

可算能有个争气的人进来,别老叫那些南人嚣张了。

头个浮现于寇准脑海中的念头,自然就是与趁对方还未一飞冲天前,与其结为姻亲,彻底笼络过来。

可惜他多年来膝下并无子女,想嫁个女儿过去,也变不出个人来。

寇准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暂且只能错失良机了啊!”

在他于府中感叹时,对此自己在早朝中小小的露了一回名的事还一无所知的陆辞,自然也不可能知晓,他险险地逃过了被前宰相、现枢密使的寇准捉婿一劫。

在省试放榜,到殿试将启的这短短十日里,他半天都没闲着,日日沉迷于读诗背诗写诗的死循环中,整个人都快学疯魔了。

一直坚定跟着陆辞的节奏前行的朱说,自不用提,疯得快比陆辞还要厉害。

就连最为散漫的柳七都深受这凝重紧张的气氛感染,没了半点旖旎念头,而是心甘情愿地成日闷在屋里,强攻各种论题。

直到最后一天,陆辞才强迫自己放下所有已近倒背如流的诗集,踏出房门,然后拉着同样学得头昏眼花、精神恍惚的另三人一起,出门踏青去了。

由于陆辞一行人这些天都足不出户,那些聚在门前的冰人也好,好热闹者也好,具都讨了没趣,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