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

分卷阅读55

    功于朱说。

在孙家的这些天,陆辞固然忙于‘侍疾’,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眼皮底下,朱说却还是自由的。

横竖整个孙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陆辞身上,无人留意他的行踪,朱说就当仁不让地做了跑腿的中间人,趁着陆辞煎药的那点闲暇,小心汇报进展。

陆辞唯一漏算的一点,大概就是这次那位主持扑买的京官,因京中赋予其另外职务,而需提前赶回,不得不将封箱日期大幅提前了。

好在因李辛听取了陆辞的建议,不曾拖拉过,于是这会儿虽仓促了些,但也算是险险赶上了。

陆辞当然清楚极其看重此事的孙父也会出现,便不准备光明正大地出现。

而是等快到县衙时,就停了下来,随意请了一位路过的行人,将提前了几个时辰到那里,与孙父一干人焦急地等待结果宣判的李辛,直接叫到他这边来。

李辛一得消息,迫不及待地就找了个腹痛的理由,立马离开了那些人,直奔陆辞这来了。

因他太过紧张,脸色好不到哪儿去,找的这借口,倒也没让人起疑,尤其孙父见状,还无形中对他多了几分轻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一般扑买的限期是1-3个月。

2.投标的过程中,官府“造木柜封锁,分送管下县分,收接承买实封文状”。也就是送锁好的木箱到辖下各县镇,凡符合资格且有意投标的人,都填好自己愿意出的价格,密封后投入柜中。

而在评标的程序中,木柜的拆封必须是公开的,有州政府多名官员在场,并允许公众观看。

中标人确定之后,还有一道程序要走:公示,“于榜内晓示百姓知委”。以表示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正。最后,由政府给中标人颁发“公凭”,实质上就是订立合同。()

3.之前忘记说明,为什么陆母面对父母硬要让她嫁别人时离开了。

因为按照宋律,女子丧夫,如果她立志守寡,她的祖父母和父母有权力强令她改嫁。如果不令寡妇改嫁,反而会授人以柄,成为别人攻击的借口。

宋仁宗时,高官吴育有个弟弟,娶了媳妇。弟媳生下六个孩子后,弟弟去世了,弟媳妇决定不再改嫁。官员唐询上奏皇帝攻击吴育时,其中一条罪状就是他没有让弟媳妇改嫁。()

第三十三章

这些天里,李辛有同朱说联系着,严格地照着陆辞的谋划一步步去实施,情况更是一切顺利。

但真正到了这日,他心里又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能见到久违的陆辞,他才终于有了一个悬得七上八下的心落地的安然感,握着陆辞的手,发自肺腑地感叹道:“陆郎啊陆郎,我可算是又见到你了!”

陆辞笑道:“万事俱备,你愁什么?”

李辛当然不好意思承认,单是同那些颇有名气的富商们坐在一块儿,就已经足够叫他如坐针毡的了。

他苦笑:“最怕是庄户们临时变卦,或是公祖不让。”

陆辞莞尔:“与庄户间的契书立好了么?用的可是我替你找的那位牙人?”

李辛赶紧点头:“都立好了。就是那位牙人不错。”

陆辞:“只要正式立了契约,他们纵使反悔,你也不会落得两手空空。”

牙人在立契书时,不可能不确定好违约方对被违约的具体赔偿,那数额定然不小,至少能让爱占小便宜、摇摆不定的一些人望而却步了。

李辛面色就轻松一些,陆辞又慢慢地问:“你也没忘去官衙报备,呈上你父辈为原庄主的相关文书了吧?”

李辛接着用力点头。

陆辞再与李辛最后核对几项后,确定此事十拿九稳了,便笑道:“你已尽人事,现只听天命了。回去吧。”

李辛多少受到些鼓舞,又莫名有些失望——他未从陆辞口中听到最想听到的保证,面上倒不显露出来,只认真道:“多谢陆郎,那我便先回去了。”

陆辞颔首:“我便不露面了。你也莫对任何人说,此计与我有关的好。”

哪怕李诚是蒙冤才丢了庄园,他帮着一位萍水相逢的友人,与自己外祖家竞争扑买,传出去难免容易变味,落不得好名声。

李辛对这点好歹,还是一清二楚的,又朝着陆辞一阵千恩万谢,才转身离开。

他一走,陆辞便笑眯眯地看向朱说道:“这苏州城里,朱弟可还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想买的东西?”

至于李辛能不能做到保守秘密到底,陆辞其实也不在意。

横竖无凭无据的,硬说是孙家的外孙替他出的主意才能夺回庄园,也不见得会有人肯相信。

朱说听出陆辞的言下之意,不禁一愣:“陆兄是要启程回密州了么?”

陆辞道:“我该办的事,都已办好了,随时都可以回去。你若是想回吴县一趟,我也愿陪你。”

朱说拼命摇头:“多谢陆兄美意,此回……还是算了。”

他只有些犹豫,要不要提醒陆兄,关于同那柳七的约定呢……?

陆辞知他难处,自然不会劝说半句,笑道:“现你我籍籍无名,一穷二白,确实不好随意上门去。那等在再在街上逛一会儿,就打道回府吧。”

朱说还在纠结,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不过他也没能烦恼多久,就见陆辞去租马时,很自然地请人捎话去久住李员外家了。

“……”

朱说嘴角不自觉地耷拉下来。

原来,陆兄压根儿就没忘啊。

他心里顿时涌现一股说不清是如释重负居多,还是略感失望居多的复杂滋味。

等陆辞带着朱说取回木盆,在街上东逛西逛了俩时辰后,李辛内心所受的漫长煎熬,也终于等到了一个结果。

姗姗来迟的京官姓季,是一名台垣。官职并不算高,但御史台可向来是连宰相都说弹劾就弹劾的。

主持这类场面,他虽称不上经验丰富,但也绝不是第一次了。

他将包括秦知县在内的一干当地官员,都请了出来,又将官衙大门打开,任百姓来观看木箱的拆封过程。

在这些闲得无事正闲逛的百姓里,也不乏对主人悬置许久的李家庄园将落到哪家手里充满好奇的,不一会儿就聚拢了来,期待地看着小吏取来钥匙,将密封的木箱打开。

当里头一封封折好的竞价纸条被严格依照投入的先后顺序被取出时,最关心结果的这几位富商,也不由往前稍稍走了一步,又难掩敌意地向周围人看了一眼。

李辛……更紧张,不小心走了两步,还因靠得太近,被警惕的读价吏训斥了。

他脸色涨得通红,讪讪地往后退了回去。

耳畔隐约还听到周围人一两声嘲弄的轻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