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我居然磕了燕王和我的CP!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3

分卷阅读203

    皆入内阁参与政事,隐隐以解缙为首。

解缙淡淡地说道:“太子已立,汉王理应离京,这本就是法度。”

在朱高炽得封太子后,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藩云南。然因为朱高煦痴缠许久,帝王迟迟没有强求汉王就藩,如今造成京城内虽有太子,也有藩王的局面。

胡广皱眉,“汉王毕竟比太子更得万岁宠爱,如此也是常态。如今汉王已是知道你的名讳,你再往上捅,可得小心他盯上你。”

胡广本性谨慎,这话可说是他掏心窝的话了。解缙深知如此,虽感友人好意,这他的性情一贯如是,倒没有放在心上。

当初请立太子,金忠、解缙等都是拥立朱高炽的,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则是偏向朱高煦,在旗帜鲜明之时,双方各有何人早就清楚明了。如今汉王落败,当初那些支持太子的人自然成为朱高煦的眼中钉rou中刺。如今汉王留守京师不愿离开,那恣意妄为间早就流露了些痕迹。

这话题暂且打住,两人都深知再聊下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黄淮自远处走来,身材峻拔,美髯飘飘,走来迎风而动,他大笑着说道:“二位凑在这里说些什么呢?”

胡广没好气地看他,“你方才躲哪儿去了?”

黄淮含笑说道:“这不雅之事可不必谈,我方才来的时候听到杨荣与胡俨正谈及何尚书呢。”

杨荣前段时日刚升任太子右谕德,在这七人中岁数最小,很是机敏。胡俨则是刚任为国子监祭酒,日后便不再参预机务了。

胡广认真想了想,这才说道:“这何尚书当是神奇,如今这朝中偏偏只有他没有派系,却深得万岁恩宠。”

黄淮捋着他的美髯须,摇头说道:“可不尽然,他与太子殿下的关系可说是不错。”

此前何玉轩在朝廷中并未有声名,在救驾之事后方才渐渐崭露头角,工部清洗中唯有他独善其身,并且在之后平步青云,一跃成为工部尚书。明面上没人说些什么,实则暗地里都在讨论是否就是他掀起了工部的变革。

解缙默然起身,胡广与黄淮皆知道他不喜欢这些背后探讨的事,任由他离开后,反而叹息了声,“其实解缙所言不错。”

太子居东宫,汉王出宫辟府。

可汉王留京,确实不是好事。

一提及此事,两人的脸色便低沉了下来。

……

“滚!”

朱高煦一脚踢翻了桌椅,让伺候的侍女惊恐地退了出去,赵王朱高燧坐在他的对面,一张小脸满是无奈,“二哥你做什么发脾气?”

他就坐在朱高煦的对面,那一脚踢翻了桌椅虽然不是朝着他来的,但是那上面的汤汤水水可是把他弄得可惨。

朱高煦眼眸满是狠意,“你刚才说的话可是真的?”

朱高燧耸肩,靠着背后的软枕说道:“我为何要骗你,大哥身边的人就那几个,难不成我还会认错?”

“好啊,这一个两个都会在父皇面前给我说小话,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汉王俊俏的脸上充斥着狰狞的厉色,瞥了一眼朱高燧说道:“为何父皇偏要我就藩,怎么不让你去?”

朱高燧没好气地说道:“可别了,你以为我不用,今日刚被父皇寻去,约莫是在北京。”自从北平被定为陪都,就改名为北京。

他们这三人中,唯有朱高煦能得些父皇青眼,汉王敢违抗不去,朱高燧可不敢,过些时日就要去北平就藩了。

汉王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北京是父皇龙起之地,你有什么不满意的?不然你替我去云南?”

赵王嬉笑了几声,连称不敢。

朱高燧原本与朱高炽、朱高煦的关系都不错,自从太子封位后,这无形间的隔阂就渐渐产生了,赵王与汉王的关系反倒比从前更好。

朱高煦收敛了气势,沉默了半晌后说道:“父皇有文渊阁那些人在眼前碍眼,就算我一直留在京城也无用,总得想办法把他们拉下马。”

赵王悠哉地吃了颗果子,“何玉轩、金忠这两人暂且是动不得的,解缙与黄淮如何?”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些笑意,“三弟懂我。”

永乐元年,八月,正是秋收的好时节。

何玉轩收到了自北平而来的一份书信,他与北平的联系唯有那短短的两年,会给他写信的人少之又少,何玉轩还未拆开就预料到是谁。

刘生在书信中细细地描述了这一年多的经历,并随着而来许多保存良好的种子。

许是当初与何玉轩一通发力,让刘生对不熟悉的作物有着强大的好奇心,舶来品都会栽种一二,反倒是弄出了不少稀奇的东西。何玉轩看着刘生书信里的内容很是感慨,如今在工部的推行下,山东等地正在小面积种植番薯等物,等今年秋收的成果如何,一旦可行便能彻底推广了。

何玉轩把那些珍惜种子收起来,派小吏送去屯田部的人使用。

下午他还有个廷议要参与,何玉轩一想到这事就有点烦躁,然他如今是工部尚书,这样的事务是逃脱不掉的。

廷议大多是由皇帝住持,与午朝不同,常是在重大事项决定前才召开,不定时的会议参与人士大多是内阁与六部等。

何玉轩到文渊阁的时候,还未看到帝王,反倒是金忠老神在在,身边正有侍郎在说些什么。他一眼瞥过去,这阁内的人约莫就清晰了些。

兵部、工部、户部等三部尚书与侍郎,并三科给事中,议事的地点在文渊阁,怕是这七位大学士也会参与。

金忠注意到何玉轩,乐呵呵地笑道:“子虚也来了。”

何玉轩同户部尚书郁新各自点头致意后,视线擦过友人徐玮辰后就踱步走向金忠,身后跟着的王侍郎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工部与兵部这两部少有摩擦,且两位尚书大人的关系不错,彼此下属的关系也还尚可。

“金大人。”何玉轩拱手。

金忠摆了摆手,看着何玉轩说道:“看来子虚这些时日的伙食不错。”

何玉轩无奈,金忠明摆着是知道这两三个月宫廷内外的传闻。帝王多次传召工部尚书陪膳,如此行径已经持续了数月。

过不多时,帝王并文渊阁几位出现,这廷议才算是开始。

兵部与户部的事为要,何玉轩就是个旁听的,时不时点个头便是。在议论声中,他好似感觉到有人的注视,不经意地抬头,正好对上解缙的视线。

何玉轩与解缙不大熟悉,可对他仗义执言颇有好感,留意到他的注视后便点头示意。解缙微愣,继而也是一笑。

兵部数月前便在准备安南事务,可当时金忠谏言此时出兵不妥,安南的sao乱暂时平定,在此时出兵不合时宜。金忠的劝谏被朱棣听进去,而后便暂停了安南的事宜。今日招兵部与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