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美人谋在线阅读 - 侯府

侯府

    

侯府



    小赵氏近来胃口不好,早膳没用几口就停了,旁边的李嬷嬷见她面色不愉的样子,知是因着刘二爷这段时间独宠郜姨娘,搞得后院鸡飞狗跳的,让小赵氏坏了心情,便捡着好听的话来哄她。

    刚奴才回报说,白姑娘今天晚些时候就要到了,太太要不要去给白姑娘准备的院子再看一眼,咱们府上的奴才再精细,也不如您细心呐。

    女人嘛,烦恼都是闲出来的,找点事儿做,就没空东想西想了。

    提起来娘家侄女,小赵氏确实来了几分兴头,以往跟jiejie的信件来往里,经常听她夸自己的女儿如何懂事可人,字里行间的骄傲,藏都藏不住。小赵氏膝下只有一个七岁的儿子,没有女儿,天天听jiejie这样讲,也心生了向往,可惜当初生头一个的时候坏了身子,这么多年,也没再怀第二个。

    李嬷嬷扶着她走到花廊里,小赵氏脚步一停,问道:对了,延礼是不是明天回来?

    李嬷嬷想了想日子,二少爷跟大少爷前些时候去了儋州游学,说是十六归家,今天十五,确实是明天回来,便道:是的,咱们二少爷上次回信说是明天能到。

    小赵氏忍不住一笑:这也巧了。

    李嬷嬷知道她的心思,自然顺着她的话讲:可不是么,两个人跟商量好了似的前后脚,这就是有缘

    笑容里透着意味深长的暧昧。

    小赵氏瞥了她一眼,神情中却不带责备:行了,有没有缘还得等见了面再说。

    刘延礼出生没多久,生母王氏病故,他两岁那年,小赵氏嫁给刘二爷做填房夫人,刘延礼也算是小赵氏看顾着长大的,二人之间并没有寻常嫡子跟继母之间的隔阂,关系尚算亲厚。如今刘延礼十六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虽说刘二爷不承侯府爵位,但二爷有官职在身,和大爷又兄弟情深的,加之刘延礼样貌不错人又上进,这刘二爷的嫡子身份,在京城权贵圈里也算得上热门。人一热门,打主意的便多了起来,外面的不说,单是侯府里,老夫人那儿,大太太那儿,都有了各自的主意。

    一个个的筹谋着自己儿媳妇的位置,也不问问她这个做母亲的愿不愿意。

    小赵氏性子佛系,可再佛系也有自己的脾气和算计,眼看着大太太跟老夫人在那儿斗法,心里慢慢的也有了计较。她们有人选想嫁进来,难道她没有吗?若论起来年龄和身份,谁有她的侄女合适?这么一合计,小赵氏就给怀庆去了信,信上说的明白,她知道jiejie也在为白静姝的婚事发愁,倒不如来一趟京城看看,比起怀庆那个小地方,京城的适龄子弟可不要多太多了。赵氏觉得meimei说的有道理,加之确实姐妹之间长久没见,所以才促成了这次远行。

    昌平侯府的少爷小姐们都住在侯府的东北角,白静姝此番来京,小赵氏特地讨好了几日老夫人,得了老夫人的准许,让白静姝可以跟自家府上的少爷小姐们住在一起。

    老夫人杨氏看出了她的心思,虽说这二媳妇突然横插一刀,让她不太高兴,但人家侄女来探亲,也没有拦着的道理。

    自己这两个儿媳妇,周氏仗着跟安国公府的关系,近年来愈发强势专横,小赵氏则优柔寡断,两厢比起来,若非要选一个,她自然选小赵氏。老侯爷的袭爵请书已经递到了圣上跟前,批复就是这两日的事情。待大爷袭了侯爷的位置,家里的中馈自然也要交给周氏来打理。老夫人并没有霸占着权利不下放的念头,但她知晓周氏为人,所以在这之前,该争的,该谋划的,都得思虑清楚,否则掌家大权到了周氏的手里,还有她的立足之地?周氏打的算盘她心知肚明,她跟周氏斗,二人不过半斤八两,难分胜负。如今小赵氏既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夫人别过来那个劲儿,倒觉得不如做个唱红脸的人来拉拢一下二房。想通了这个,老夫人便从善如流的让管家安排出一处风景秀丽的小阁楼来,离刘延礼的院子极近,正合了小赵氏的心意。

    主仆二人慢悠悠的过了垂花门,就到了静思院。

    侯府孙子辈的少爷小姐们一共十位七,大老爷四子三女,二老爷二子一女,算得上子孙缘厚。

    侯府嫡出的只有四位,大公子刘延章长房周氏所出,时年十九,二公子刘延礼二房原配孙氏所出,年十七,三小姐刘雪茹,长房周氏所出今年十三,还有一位小公子刘延之,是小赵氏的独子。

    小赵氏走到刘延礼的院子门口,却看到墙根一个穿着小厮短打的人在那里探头探脑。

    站住。小赵氏低喝了声,待他转过头,才惊讶道:四方?

    你怎么在这里?少爷呢?

    这次刘延礼和刘延章去游学,是身边两个小厮四方和太平跟着。

    四方支支吾吾的走到小赵氏跟前:回二太太,少爷他跟大少爷去打猎了。

    打猎?

    打猎就打猎,怎么不回来跟家里说一声?

    这孩子,还以为跟着大哥能学的稳重点,怎么现在刘延章也不着调了起来。

    四方撩起眼皮看了一眼小赵氏:两个公子是跟康王世子一起去的。

    小赵氏楞了下。

    原来刘延礼和刘延章今天上午就到了,哪知在城门外遇到了出城打猎的康王世子一伙人,刘延章跟其中的安国公世子赵堃关系向来近,就被叫着一起去了。

    刘延礼的靴子打猎不衬脚,就叫四方偷偷回来给他拿靴子。

    原本,世家子弟之间走动游玩也没什么,但这康王世子的身份,在京中却有些忌讳莫深。

    康王乃先帝的亲哥哥,骁勇善战,十五岁便上了战场,驻守西北二十年,手握四十万大军,打得北方柔然人十年不敢来犯。

    四年前,一向身体不好的先帝驾崩,康王元祐晟及其嫡子元昭胥回京送灵,扶持时年不过五岁的当今圣上登基,获封摄政王,可见帝不跪。

    西北则由其他三个儿子及几个心腹部下驻守,康王世子每年回去半年,在京中半年,已成惯例。

    康王父子入主京城这些年,时局大变,朝堂上下几乎被这对父子换了个干净,保皇派被倾轧殆尽,整个前朝唯摄政王马首是瞻。

    他们二人的野心,几乎是昭然若揭。

    昌平侯作为仅剩不多的中立人士,并不想自家子弟跟康王一系太多接触。

    奈何自己家的大儿媳周氏的哥哥是安国公的妹夫,而康王又是安国公的姐夫,安国公世子赵堃这几年跟表哥康王世子极为亲近,绕来绕去,也是绕不开的关系。

    昌平侯只能私下嘱咐几个孙子,不要跟康王世子往来。

    即便不说这政党缘故,昌平侯也不愿他们几个和康王世子有什么交集。

    他们这位康王世子,自小生在漠北,性子狂放不羁,是丝毫不知礼法为何物的一个人,风流浪荡成性,据说还有几个柔然美姬放在后院里,坊间传闻还道,此人甚好人妇,这样一个劣迹斑斑之徒,跟他交好,能走什么正路。

    朝堂的事儿小赵氏不懂,但康王世子的为人传闻她却是听过的,公公不喜孙子与他交往,这要是知道他们一块儿去打猎,少不了一顿责骂。

    小赵氏皱了眉头,刘延礼跟康王世子那边素无交集,若非因着刘延章,也不会被拽去打猎。

    她看着面前的四方,训道:你也是,少爷叫你偷偷回来,你却大摇大摆的进院子,这下谁人不知道少爷可能已经回来了。

    她向来嫌弃四方蠢笨,可刘延礼喜欢他跟着,没办法。

    四方呐呐称是,小赵氏剜了他一记眼刀子:若有人问起,便说是少爷打发你回来报平安。

    四方连忙点头应了,又道:那靴子

    说个地方,我叫人送去。

    自己养大的孩子自己知道,若是不合他意了,还不晓得要怎么闹呢。他小儿性子,惹了康王世子不开心便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