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秋雾没想到娘娘会专门用她:跟其余人比起来,她一向觉得自己没本事的,她不善言辞天生嘴巴不甜,人长得极普通不说,最惨的是稍微带点垂头丧气的感觉,长得不喜庆,在宫里属于不讨喜的宫人长相。兼之她没有那种管事的气质和范儿,天生不带压迫感,显然不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当时教导她的内务府嬷嬷就说了:她在宫里肯定混不好,只有一点记性好的长处,可在宫里,光记性好有啥用,顶多学规矩的时候少挨几顿打,想要在宫里出人头地,得会来事儿。 秋雾就是那种完全不会来事,要让她奉承人,就像上刑一样难的性情。 但在姜恒看来,这就是她最想要的侦查人员啊! 于是这些年,秋雾就一直雾气似的呆在永和宫里,她很少到姜恒跟前来说话,但一说话就是大事。 比如这回的流言。 昨夜皇上临走前留下话让她暂且在宫里歇着,姜恒觉得外头出了事,问于嬷嬷和秋雪都不知。而借事召来秋雾一问,就提前有了谱。 秋雾每天要去喂天鹅,负责各处传话,宫里各处的小道消息汇聚在她过耳不忘的脑子里。 就像当年齐妃去拉拢年嫔的事儿,哪怕皇上不告诉姜恒,她自己也会知道。 她熟悉皇上的心性,会替关心的人安排周到,但不代表她想坐在一个暗箱里头,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的等人安排。 姜恒对永和宫宫人的期许都是希望他们认字,知道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本职,何况她本人。哪怕她知道皇上待她待敏敏都是有心的,但正如走在悬崖窄路上的人,与其蒙着眼睛,相信别人会扶住你永远不会让你掉下去,不如自己能够看清前路。 且皇上是雍正帝啊,是个忙起来连自己都豁出去的人。 他不可能天天盯着照看她的安危,哪怕他有这个心,他也是个人,想法与现实从来是有距离的——当时姜恒还真心好想考清华呢。 第102章 这习惯可要改 接下来的日子,姜恒依旧在永和宫呆着休假。 恰如圆明园一池湖水,要不看下头的事儿,面上真是风平浪静,陶然不已。 这日,姜恒正在后殿院里带着敏敏看花。 后殿院子里花卉繁多,起初她还担心小孩子容易花粉过敏,别再惹起不舒服来。等敏敏学会了走路,姜恒就慢慢延长她在院中玩耍的时间,对四时草木也是一点点增加接触。 万幸女儿总是活泼泼的,没什么不舒服,当真是符合姜恒当时还未生她的祈祷:只要康健快乐就好。 而敏敏也总是很快乐。 她是小孩子,见了漂亮鲜艳的花,起初总想伸手去要。姜恒就开始试着对女儿说不行,跟开始能听懂大人话的女儿解释,不是什么都能给她:人生在世,别说公主,哪怕皇上也总有得不到的东西。若是孩子从小被人哄惯了,想要什么都能到手,长大了遇到人生求而不得的遗憾,只怕会钻牛角尖。 她自会尽力护着女儿,可人生这么长,谁能没点都不忍回头去看的遗憾,总得自己能走出来。 而敏敏确是个很乐呵的性子,便是想要的花拿不到手里,也少哭闹执着,乳母抱着她跟想要的花贴贴她就高兴了,甚至有一次抱着碗口大小的山茶亲了一口,就笑得很满足。 见女儿对花朵这种天然草木之色,比对涂成各种亮眼颜色的球更感兴趣,且认花不但能分辨颜色,同时还能锻炼嗅觉、触觉,姜恒就常带她出来接触大自然。 她正在教女儿认花,秋雪就走进来回禀养心殿来人来送东西,奉皇上命要亲手交到信妃手里。 姜恒点头:“让人直接到后面来吧。” 皇上近来忙的很,农历四月到五月初麦收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对庄户来说,这是比冬日还要勒紧裤腰带的煎熬:夏收的新粮食还没下来,旧年的粮食却快要吃完了。 于一国也是如此,仓庾中今岁各省的粮食还未收上来,但西北的大军可都是要吃饭的。 前明的经验之谈:欠什么别欠军饷。 这会子就瞧出皇上登基以来先讨债补足国帑的远见来了:如今只分批调配粮饷往西北去倒还忙转的过来,总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进来的小太监蓝色葛布衣滚两道黑边,正是养心殿的打扮。 姜恒只觉得有点眼熟似乎来过永和宫,倒是秋雪一眼认出来,悄声说了一句:“娘娘,这是苏公公的徒弟。”说着手上比了个八:上回在她们小厨房吃了八个鸭蛋黄馒头。 这位‘小馒头’上前请安,然后恭敬捧着一个锁着的木匣子和一封信。 如此说来,这位也不该是小馒头,该是小信鸽。 “万岁爷请信妃娘娘独个儿看这信与匣,奴才就在这儿等着回信。”还搞得神神秘秘的。 说来皇上外出时,常捎带家书给她,但此时两人都在宫里,皇上却让人送书信来,还是头一回,姜恒接过来一瞧,封口处还印着养心殿的红泥章纹,正经封着。 嘱咐秋雪先带着乳娘看一会儿敏敏,姜恒则自己回屋拆信。 信封里头两样东西,一张熟悉的山与花纹样信笺,上头是皇上的笔迹,力透纸背的疲倦,字迹也略有些草,带了点诉苦的味道:“奏本积若五岳之山,未可稍离。”又嘱咐她珍重自身,在尾才坠了一句:“启木匣,颇可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