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廉亲王闻言叹息道:“只怕你去求情也不顶用。” 年羹尧脸色阴沉:“是啊,皇上偏信李卫等小人言语,便是我去求情也未必听得。唉,今日是王爷去云南,明儿说不定就是我被扔到哪个荒山野岭去了。”年羹尧替自己委屈了起来。 廉亲王趁势就开始忽悠他:“年总督,皇上待你还是不同的,当然也是你有本事,青海除了你还有谁能守住?要皇上真的对你狠心,现在云南乱着,何不让你出马,倒是把我这种不通军务的塞了去填这个窟窿眼。可见皇上还是心疼你,也是留着要重用你的。” 年羹尧被廉亲王一番话说的入了心坎,脸上阴转晴,心中暗道:果然,皇上这会子冷落我又能怎么样,以后青海一旦出事,还不是得用我?哼,那时候我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 内心傲娇完毕,年羹尧又觉得没本事保住自己的廉亲王实惨,就问道:“那我能替王爷做点什么?”想起廉亲王福晋跟自家夫人的亲密来往,年羹尧拍胸脯道:“王爷放心,我家夫人必会多照看王爷府中的。” 八爷笑得非常柔和:“府中是要你多照料,但还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我此番去安南之事已经定下,圣意如此不可违背,更不能含怨。若是让皇上知道我心中不满,只怕会为难我的家人。所以托你一事,素日年总督与相熟的官员来往,可多宣扬下皇上待我的仁德,让我出去办差跟待亲兄弟恂郡王一样。” “到底我额娘和儿子都在京中,先跟皇上服了软,才能保住他们,将来才能回来不是?” 年羹尧果然乖乖按他说的办。 年羹尧这种新上了廉亲王府船的人,都能被他忽悠走,何况旁人。 像老九老十更是坚决服从廉亲王的指挥,从这时候起,满口都是皇上的好话,说皇上让廉亲王去安南,就是重用,就是待兄弟好,正如十四爷这个亲兄弟不也得去河堤上挖土吗? 一时间舆论翻转。 朝中原本同情廉亲王的人,原本暗暗说皇上‘逼凌兄弟’的人,都渐渐转了口风。 把皇上说成了个最能提拔兄弟的明君。 雍正帝倒是无语起来。两世过后,他发现人的嘴就是这样,黑白任由人随意描述颠倒罢了。 但史册公正,到底是过在当世,功在千秋,还是一事无成的帝王,史书终究会给他评价的。 他还记得朝臣最后给他议的谥号是宪宗。谥法曰:‘创制垂法、刑政四方’为宪,他深信自己没有辜负这个字。 且说隆科多、年羹尧等人,把廉亲王当成好队友,觉得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然而对廉亲王来说,既然是队友,就要互相帮助不是?于是他带着儒雅亲和的表情,非常利落的卖了队友们,拿着卖队友的钱给自己回了点血。 回血效果还不错。 三月初,皇上就又召见了廉亲王一回,表示:“南方湿热,你也是自幼长在京城的,未必习惯,自己挑个大夫带走。再有,府中福晋和侍妾,谁愿意跟着你伺候,也可带走一个。” 这是第一回 ,兄弟两人面对面说话,一个没有名为施恩实为打压,一个没有含刺儿而是干脆真正的道谢。 经此一事,廉亲王是初步觉得:皇上人也不错,只要你给他办事(真心实意办事),他就给你好处。 要不是时间紧迫,廉亲王真想再找点人卖一下。 但他还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放下卖人的私活,认真研究起了安南的情况。 而出发的时候,八福晋坚决要跟着八爷走。 八爷原本是不同意的,只道:“府里还有弘旺。”至于良太妃,不是八爷忘了额娘,而是就算八福晋在京中也不顶用,良太妃受的是太后的管。 八福晋直接道:“爷知道的,那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rou,他自有亲娘,府里也有老成人能看着。我就要跟爷走。” 这话明说出来,是坦白的嫡母不愿意管庶子,按说是很不贤良的。但八福晋就这么说了。 贤良淑德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夫妻生死绑在一起才是实在的。 八爷最终也就答应了。 出京的路上,八爷和八福晋看到了耕牛,八爷就感慨:“我现在就像耕牛,去替皇上开垦荒地去了。” 廉亲王福晋却是一笑:“王爷心里也高兴着吧——做耕牛比做那种披红挂彩要宰了祭祀的牛强。” 廉亲王叩窗而笑:“知我者,福晋也。” 福晋确实是廉亲王的知己。在她看来,之前这所谓的亲王位,只不过是杀头前给顿好的。 他们一家子就是祭天用的牛。 可现在不同了,皇上居然放了他们走,虽说是去最偏荒的地方,虽是要跟异族小国打交道,虽说亲人都被留在了京城里头,但他们到底是走了。 到底是能去做点事情,去一片陌生的天地,离开这京城里朝不保夕的日子。 皇上到底是抬了手。八福晋听八爷剖析过,这会子还留在京城的年羹尧才是真的危了。 对此八福晋也只是笑道:“无所谓,我还记得呢,年羹尧目中无人,当年煊赫之际对爷也不如何客气,也就今年寥落了,才跟王爷走动起来。” 其实她上门演戏求助年家也挺憋屈的。毕竟年夫人也是那种骄纵无人的脾气,刚出紫禁城就敢指使下人去撞旁人的马车,就可见为人如何了。八福晋不得不跟她斡旋也不是很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