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踏枝在线阅读 - 踏枝 第290节

踏枝 第290节

    这位也不是什么糊涂人,亲眼看到文书官起草、定稿,黄太师就只点了个头,他就晓得意思了。

    黄太师并不赞同皇上催促的意图,只是不得不办。

    由文书官起笔,亦是表达老太师的“随意”、“不看重”。

    黄太师在这儿出工不出力,边关那儿一看署名,更不会积极扣人了。

    那他们行人司……

    “老太师,”司正恭谨道,“能否借一步说话?”

    黄太师起身,随他一块出去,走到一无人处,道:“有话直说。”

    “下官看出来了,您并不想扣人,您始终觉得反叛之事恐有内情,”司正道,“下官也不是不能配合,只是,如此下去,当真可以吗?”

    皇上毕竟是皇上。

    若是那几位都是被冤枉的,倒还好说。

    皇上是一时在气头上,相隔两地,自然会急切。

    等大军回京,那两位亲自面圣,与皇上把所有问题好好说一说,解除误会,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可是,如果永宁侯与定国公真有反叛之心,他们这些消极怠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大周的罪人。

    黄太师看着司正,道:“老夫心老夫心里有数,至于你要怎么做,你自己多想想。”

    那些还隐藏起来的真相、内情,只能靠自己悟。

    他黄晔就是悟出来的。

    悟明白了,想透彻了,路自己选。

    他无法提点旁人。

    司正一脸严肃,沉默许久。

    他入仕之后,走得不算平顺。

    都说新科进士入行人司,是苦差,也是好差,辛苦几年就能等着升职了。

    他确实也升了,升成了司正。

    眼看着一批批进士镀了一层金后,去了不同的衙门,他却还在原地踏步。

    平心而论,他很难不急。

    至于其中缘由,一是他能力不上不下,足够管一个行人司,也没出色到留在这儿就等于埋没了二是没有什么背景,但凡有个好去处,也轮不到他。

    他想改变这种局面,不说以此为要求,但多少,也向黄太师卖个好。

    “下官明白了,”他道,“下官也想等老侯爷他们回京来,千步廊这儿,没有老侯爷的大嗓门,怪叫人不习惯的。”

    黄太师笑着点了点头。

    两人说完了,正要回屋子里去,外头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千步廊毕竟是衙门要地,平日无论多大的事儿,有嘈杂时候,却没有这么闹过。

    不止黄太师奇怪,范太保也走了出来。

    很快,那嘈杂声围到了他们外头,只见好几个人一起涌了进来。

    打头的是董侍郎,边上还有史尚书,被两人夹在中间的显然是一驿官,他的身后还背着表示军情快报的旗子。

    “两位老大人!”史尚书喊道,“打下来了!”

    “哪儿打下来了?”范太保问。

    黄太师的心跳慢了一拍。

    刚拿下的鸣沙关,这才几天呐,难道、难道就打进西州城了吗?

    “错了、错了,不是打下来的,”董侍郎在一旁解释,“是投降,西州投降了!兵不血刃,开城门了!”

    如果说,前半句话让黄太师心里七上八下,后半句话,则是让他热泪盈眶。

    西州、那是西州城!

    林宣病故后,看皇上那主防不攻的态度,黄太师都歇了收复西州的心了。

    稳住局面,靠靠控制住飞门关,与西凉小打小闹,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没有什么比大周自身的繁荣更要紧的了。

    可是,他真的不希望收复吗?

    黄太师抹了一把脸:“把军报折子给我看看。”

    驿官把折子呈上。

    黄太师打开来,边上,范太保与司正一左一右,两颗脑袋紧紧凑过来。

    折子上,写得清清楚楚。

    林繁说服了李芥,写信劝降余柏。

    余柏眼看着西凉朝廷没有救援之意,而他城中驻守的兵士们亦日渐失去信心,在兵临城下后的第四日清晨,开城门投降大周。

    不战而胜。

    难以抑制地,黄太师的手微微颤着。

    难怪千步廊之中,如此振奋。

    别管什么造反不造反,左右还没吵出个定论来,但西州城易主才是最真实的。

    等这消息传遍京城,百姓们又会是何等的热闹。

    第329章 不战而胜

    见老太师久久不语,董侍郎催促道:“您得立刻把这折子送到御书房里,让皇上知道,老侯爷他们真的对大周忠心耿耿,老侯爷那份自述清白的折子,也是句句属实。”

    黄太师抬起头,看向董侍郎。

    这事儿怎么说呢?

    皇上不知道永宁侯对大周忠心吗?不知道永宁侯与林繁一心一意要打西州吗?

    皇上可太清楚了!

    可那份自述折子,越句句属实,皇上看着越不高兴。

    范太保沉吟了会儿,与黄太师道:“折子给我,我去吧。”

    黄太师挑眉,以眼神询问范太保。

    这等倒霉事儿,范太保今儿竟然主动揽了?

    既然范太保愿意去,黄太师也不拒绝,毕竟,他自己刚从御书房里、被催三催四地回来。

    范太保接过军报折子,稍稍紧着些步子,进宫去了。

    行至御书房外,他迎面遇上了邓国师。

    邓国师脸上的淤青早散了,只是丢人丢惨了,近日架子端得越发高了。

    端得高些,没人敢在他跟前说道。

    至于背后嘀咕的,邓国师无能为力。

    只能耳不闻不烦,忍一时意气,等将来慢慢算账。

    两厢打了照面,互相行了一礼。

    范太保道:“国师请留步,稍候一会儿,皇上等下指不定还要寻你。”

    邓国师垂着眼看眼前的小老头:“太保此话何意?”

    “让国师少走几步路的意思。”范太保乐呵呵笑了笑,等纪公公迎出来,便随他进了御书房。

    邓国师站在廊下,眉头皱起。

    范太保上前与皇上行礼,将军报呈送。

    皇上打开一看,眼睛顿时瞪大了。

    他看到了什么?

    西州城,投降了?

    让余柏降的,是李芥的一封信,而说服李芥的,恰恰就是林繁。

    范太保只当没有看到皇上的神色,缓缓道:“拿下西州城后,我们不仅解了西境困局,更是反将西凉一军。此次能大获全胜,显我大周雄威,皇上该犒劳三军。”

    皇上咬着牙关,视线不曾从折子上挪开。

    至始至终,他看着的都是“不战而胜”。

    上一次,他见到这四个字是在什么时候?

    有多少年了呢?

    这四个字,曾经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他心中,与噩梦无疑。

    建隆三年到四年之间,皇太子赵临摧枯拉朽,连下两州六府,送达京中的军报上,全是几城几镇几万投降的兵。

    大臣们夸赞时说的最多的词,他记得很清楚,“人望”。

    不战而屈人之兵。

    需要的不止是兵力的压制,还有绝对的人望。

    现在,二十几年后,赵隶又一次见到了这四个字。

    这一回,敲开城门的人是林繁。

    秦胤那老东西,知道怎么戳他心窝,这军报就怎么写。

    还有那封自述清白的折子,句句“大周”,没有一丝一毫虚假,真实得让人憎恶。

    大周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