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明末烟云(正篇1-15加强版)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

分卷阅读42

    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年)洪承畴补充吸收了十万余精锐秦军的混合军团,

    最后也是因为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和监军太监的左右掣肘,也于松锦大战之中全

    军覆没,洪承畴被俘最后降清了。

    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京师大震,崇祯幸苦培养的抗清边军付之一炬。大明这么多年的经营,花了朝廷

    那么多的钱与人力物力,就这么没了。

    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防线彻底被鞑靼摧毁。

    在此次战役中,虽然明军由于上层指挥的失误而遭遇惨败,但广大明军将士「视

    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

    死而后已」,蹈海死者以数万计,展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至此,明朝北方已无能战之兵。崇祯无可奈何只好从大牢里提出孙传庭,叫

    他回陕西对付他在牢里三年间,再次崛起的李自成大军。因为朝廷上已经没有任

    何一个可用之将了,只除了一个不被重视叫做周遇吉的将军。

    崇祯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封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

    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并赐予尚方宝剑。而山海关和宁远只能降

    职留用苟活下来的吴三桂,和他率领的四万余关宁残军固守。

    这一切的关键成败点,不在于天灾人祸,都在于崇祯的错误调遣和监军催战。

    因志高才浅而一次次错误调遣大军,因疑心重重而一次次让太监监军和让统帅们

    互相掣肘。以为可以通过互相掣肘可以达到一种权利的平衡,殊不知这样却把大

    明推入了火坑当中。

    崇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性情刚烈、多疑猜忌,无论是内外臣工,很少能

    得到他持之以恒的信任。

    孙传庭回到陕西后,再次发扬了擅长的自力更生,积蓄力量的本事,不断扩

    充自己的军力和粮饷。开荒种田,休养生息,宣传忠君爱国。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民心渐稳、小有积蓄,崇祯又一连数次来催战。

    孙传庭只好带着新募训练不足的士兵出征,于柿园之役先胜后败于李自成的

    农民军。本来此役孙传庭再次大胜农民军,已经击溃了农民军,然而天时再次与

    大明为难。天降大雨,官军又饿又冷,没能继续扩大战果。在官军打扫战利品之

    际,李自成军狡猾勇敢的率领主力杀了个回马枪,官军准备不足、抵挡不住,兵

    败如山倒。

    孙传庭慌忙的率残兵败将狂奔回陕西。此战因为孙传庭率领的是新兵,训练

    不足、经验更不足。突然看见刚才溃败的李自成又杀了回来,被吓得惊慌失措,

    心理防线就被击破了。如果是老秦军将士,凉李自成未必有胆量敢冒险再杀回来。

    先不说李自成敢不敢杀回来,或许之前就被老秦军将士把农民军歼灭了。

    秦军此战原为长途奔袭,试图以战养战,粮草供应不上,士兵们不得不采集

    没有成熟的青柿充饥,因此河南人将此战称为柿园之役。

    此战再次证明,没有经过足够训练的士兵是不能打仗的。没有充足的粮饷也

    是不可以打仗的,将士心理素质不过硬更是不能打仗的。遇着顺风战可赢,一旦

    逆风战便心理崩溃、兵败如山倒。如果此时换成是训练十足卢象升的天雄军,或

    者是三年前那支三次参与歼灭农民军的老秦军,李自成已经再次被灭,或者又跑

    回商洛山了。

    当年,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

    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数十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

    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从此

    和张献忠分道扬镳。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孙传庭自柿园之役败归陕西后,到处开荒种田、招兵买马、发展生产、置办

    武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陕西官军实力又有显着增长。这不得不说孙传庭不管

    是治军还是经营地方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急不可耐的崇祯,又再一次次的催战了。或许是因为田贵妃于七月病亡,

    崇祯悲痛欲绝之后想要一种发泄吧。而此时,清军随时会攻破宁远和山海关吴三

    桂那四万余残军,从而进攻京师。

    给崇祯转圜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崇祯内心里虽然气恼自己之前一系列的错

    误行为,但是自己是皇帝怎能认错呢?于是领军的统帅们全部都得背黑锅,就像

    袁崇焕那般一样。

    崇祯只好少有地厚着脸皮,不断催战孙传庭,因为眼下崇祯只能依靠的只有

    孙传庭了。崇祯期望孙传庭快速的再次歼灭李自成,然后挥军宁远或山海关抵御

    清军了。

    此时崇祯的期望全部寄托在孙传庭和他的新秦军身上,大明存亡这个巨大的

    担子沉重的压在了孙传庭的背上。孙传庭感觉自己要同时面对鞑靼和闯贼的夹功,

    而倍感压力、寝食难安。

    此时,不论是崇祯还是孙传庭,不管有没有转圜时间,粮饷是否充足,兵士

    训练是否足够,都只能东出潼关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