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58节
“明个儿让阿毛去一趟黎大家,给送些我腌的野菜,这个好吃,别让周周伤心了,日子往前看,如今都好着呢。” 黎老太连诉苦人都没有,她就不懂,就十来年没回来,咋滴一个帮她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匆匆收拾早早睡。 黎大家里屋。 一家三口从外头回来,个个沉默,也没说啥话,各自回屋。顾兆是一切看眼底,不好开口,乖巧跟在老婆后头。 脱衣上炕,熄了油灯。 黎周周穿着里衣,察觉到相公贴过来,便一胳膊搂着相公到怀里,相公脑袋靠着他的胸口,黎周周就有了一些踏实。 “其实我就是担心爹。”黎周周说。 顾兆嗯了声,胳膊紧紧环着老婆的腰,等老婆继续说。 “我、我只记得阿爹以前带我去河边洗衣,给我摘果子吃,会抱着我,别的记不清了。” 分家时黎周周五岁,阿爹去世当时懵懵懂懂的,可能还不清楚什么叫‘死了’,没怎么痛,之后的记忆就是从老屋搬出来,冷、饿,一直干活一直干活。 “那时候我一提阿爹,问爹阿爹去哪里了,爹就抱着我不出声。” 黎周周回忆,“后来我就不问了。”爹哭了,他从小到大就那时候见爹哭过,后来再也没有了。 “相公,爹觉得他害死了我阿爹。” 顾兆也是这么想,看得出来。 因为内疚,黎大对周周很看重,村里人说黎周周哪哪不好,黎大便耕田攒银子盖院子给周周招婿,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护着。哪怕周周招了个读书郎干不了地里活,还要费银子读书,黎大也愿意供着。 “日子往前走,都会好起来的。”顾兆只能这么说。 “我也这么觉得。” 黎周周说完,心里也轻松了,拍了拍怀里小相公,像是哄小宝宝一样哄着相公睡觉,又给掖好了被子。顾兆就装作小宝宝,在老婆怀里闹一下,还抬着头亲亲老婆的唇。 炕上气氛就好了些,睡觉。 黎家老两口又在西坪村磨了一天,昨个儿夜里是又冷又饿,气得上头来硬的,回到村长家窝着气想了一宿,他们受点委屈没啥,要是老二不送米了,正仁可咋办? 府县的米那么贵,多花钱啊。黎老太想着小儿子要养一大家,心肝都疼,和老伴一商量,决定说些软话,不成补贴老二一两银子看成不成。 可结果是连黎二家门都进不去。 黎家老两口倒是没往黎大那边想,一是没觉得黎大有啥出息指望。二是心里早不拿黎大当儿子看了。分家时,黎老太当着黎大面断的关系。 隔着门,黎老太一声声嚎二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给黎二哭丧。 刘花香在屋里听得一肚子火,说了声这个老东西,一瓢冷水端,使唤光宗开门,直接往黎老太脚下一泼! 黎老太鞋面湿了一半,哭嚎声也停了。刘花香没停,叉着腰说:“嚎丧呢,我家好端端的,要嚎丧回府县给你三儿子哭去。” “你个搅家精——” “搅的也不是畜生黎三家,都分家了。” 黎老太气得胸口起伏,黎老头便张口要动手,刚手扬起来,光宗先挡他娘前头,刘花香也不敢真跟公爹婆母对上打仗——动动嘴皮还成。 真动手那就不像话了。 “要米成啊。”刘花香张嘴。 黎老头的手就停空中了,黎老太也不气了,两人就见刘花香伸出手,说:“二十两银子拿来,我就使唤男人再给黎三送五年的米,还是八文钱一升。” 二十两银子! 咋可能给黎二。 黎老太想也没想骂回去:“黑了心肝的,还张口问我要二十两银子,我做黎二她娘的,吃口米还没听说要给银子——” 砰,门又关上了。 老两口闹,干巴巴的哭嚎,村里人就看热闹嗑瓜子也不帮忙,去找村长、辈分高的叔公、太爷主持公道,又还是老一套的话:分家了,干干净净的,如今你两位跟着三房过,哪有道理吃二房的米不是? 硬的软的都来不了,外加黎二这次是铁了心了,最终磨蹭了一天也没个效果,最后老两口没法只能先回府县再说。 可车夫一大早就赶骡车走了,对老两口早没了什么同情。 连儿媳妇都能磋磨死的人,还有啥可怜的? 没法子,最后村长赶牛车送到镇上,让两人自己租车回府县。村长送完人,又买了些东西才回村。黎二就在村口守着,一瞅见村长回来了,车板空空,心里说不上来滋味。 最后只能一声算了,早分家,早该看清了。 爹娘就是只在意黎三。 “劳累叔伯了。”黎二给村长道谢拱手。 村长:“以后好生过日子,光宗我瞧着是个好的孝顺的,不过你们也别太纵着,我话说的难听,你爹娘虽然偏疼你弟弟一些,可到底是你爹娘,你们夫妻当着光宗面那么说,小心以后光宗也这么对你们,凡事不说不偏不倚,起码不能太过了。” “瞅瞅你和黎三,再瞅瞅黎大和黎三。” “杏哥儿嫁出去了就不说,以后要是再有了,可不能歪着学坏了,不说一碗水端平,当爹娘的难免是有些私心,但不能学着像对黎大那样,不成样子。” 黎二点头应是,这些话真听进肚子里了,以前不觉得有啥,现在想想前晚他听到娘还有八十八两都气成啥样了,那大哥听了心里能不恨? 恨啊,哪能不恨。 黎大这几日不怎么开口说话,吃了饭就去山里砍柴割猪草去了,早上走,带着干粮,晚上天黑了再回来。 直到黎家老两口走了,黎大这才不往山里跑了。 村里人瞧在眼底,家里孩子多的,兄弟几个的,当爹娘的心里都反省是不是以前对谁苛刻偏着太多了?拿黎家老两口当反面例子。 就是杏哥儿有一天高兴来黎家串门,跟黎周周说:“也不知道我阿娘咋回事,去镇上回来给我带了支银簪子,好不好看?” 簪子是个简单桃花瓣的样子。 “好看。”黎周周夸赞。 杏哥儿高兴递过去让黎周周试试,黎周周摆手说太贵重他就不试了。杏哥儿笑着说:“不是全银子的,包了一层,不过我自我嫁出去后,阿娘还没给我买过贵重的首饰,我瞧着蛮好看的。” 手上也是喜欢,摸了又摸。 黎周周眼底带着几分羡慕,倒不是羡慕杏哥儿有银簪子戴,而是羡慕杏哥儿阿娘还在世。 村里最近气氛好,因为有黎家老两口做反面案例,家家户户父慈子孝和睦融融,婆媳、妯娌之间连点矛头都没有。在黎家老两口走了没三天,村口又来人了。 小田放了学才从东坪村回来,瞧见村口有骑骡子的大人,穿着衣裳和村里人不一样,也面生,便退到一旁,让骑骡子的先过。 “小娃,你们村长在哪住着?”官差在马背上问。 小田指着路,“村长家在里头。” 官差便两腿一夹马身,喊了声驾往里头去了。王阿叔听到外头声响出来就看到骑马的影子,护着小田问咋回事,小田说有人问他村长家在哪,他指了路。 王阿叔不知道啥事,连着先带儿子回去,关紧了院门。 马蹄声哒哒哒响,路过之处有人瞧见了,有人听见看动静。 “咋回事?是骑骡子外人?” “什么骡子,我瞧着像是骑马的。” “马?!” 村里人咋舌,马可贵了,在镇上见过,村里没人养这个东西,骑马的来他们村干啥?刘花香也听见消息了,心里打鼓,跟男人说:“不会是你爹娘回去了,要黎三报了官来抓咱们的吧?” “快把光宗藏起来。” 黎二赶紧说。刘花香说对对,吓得门紧闭也不敢瞧热闹,把儿子关在家里柴房,还用柴垛子挡住了。 黎二一家子在屋里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竖着耳朵听外头声响,就怕有人冲门进来要抓人。刘花香心里开始后悔,早知道就不骂的那么难听了,黎三那瘪犊子心歹毒坏着呢,这是想他们一家都不好过日子要坐牢…… 外头吵吵嚷嚷的声音大。 两口子不敢动,听又听不清,后来院子连着敲门砰砰砰作响,刘花香吓得腿都软了,黎光宗从柴房出来说要抓就抓他,是他偷的钱不干爹娘啥事。 一家人抱着痛哭,最后还是黎二抹了泪吓得脸白去开门。开了院门,外头是隔壁家的男人,高高兴兴说:“你家干啥呢?敲了这么久的门,算了,别耽搁了,赶紧走,县太爷来了,咱们全村要到村口迎着。” 官差先快马赶到村里通知村长。 村长一听县太爷要来村里,当时两腿就软了噗通倒在地上,官差伸手扶起来说:“老丈莫担心,是好事。” 有这句话,村长才安心下来,连忙叫儿子敲锣,让全村老老少少都去村口迎着,屋里的婆娘洗干净茶缸粗碗,准备上热水茶叶等等待客的东西。 一切备妥了,全村在村口等了约有小半个时辰,十来余人有骑马的,中间走的是马车。 全村跪着行礼。 顾兆就在人群中,他身上没功名自然也要跪拜,接收了原身记忆,知道底层人命在这个时代的不值钱,上位者的一句话,轻轻松松就能家破人亡,于是跪的很干脆,没什么屈辱感。 到哪个庙,念什么经。 马车停了,车夫掀了帘子,里头先下来一位穿着旧袍子留着胡须的男人,这是师爷。之后下来穿着锦袍大约四十多岁的男人,这才是宁平府县县令,正七品官职。 村长头埋得深,不敢看贵人,抖着手。 师爷说:“这是府尊大人。” 全村便呼府尊,喊得也不齐。县令脸上笑,让大家都起来,话也说的直白,先说西坪村今年收成很好,师爷便答全村多少亩水田多少亩旱田,交了粮税多少。 村长吓得声音颤着,说不敢欺瞒府尊,确实如此。 “老丈别怕。”师爷笑呵呵说:“今年全村收成好,这是好事喜事。” 村长答不出话,弓着腰低低的只能唯唯诺诺称是。 县令便也不为难老人家,看了眼师爷。师爷便开口问黎大家在哪里。黎大一家三口便站了出来。县令一看三人,听消息回报,这黎大与独哥儿招了上门婿顾书郎,如今一瞧倒是好分辨。 黎大与哥儿个头高,黎大年长,身强体壮。这哥儿真肖似男子,反倒是哥儿旁的赘婿顾书郎倒是面容白净,身材颀长,不像是田里庄稼汉,有着读书人的几分气度。 不错。 县令点头,问了几句顾书郎话。 差不多是读了什么书,田里的肥料是你想的?如何如何。顾兆一一作答,回答的也是规矩,四平八稳,他心里隐约猜出来,这次县令过来为了何事。 果然一问一答,没几分钟,就如他心里所猜测那样。 县令是来嘉奖的。 因为顾兆是上门婿,这嘉奖自然是颁给黎大家了。县令亲自写了一块【善耕人家】的匾额赠予黎家,大意是夸赞黎家心善不藏私,勤恳耕种,是宁平府县村中耕种人家典范。 末了,还勉励顾兆几句,让顾兆继续读书科举,莫要为了一时的批责而沉闷放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