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董将军,无论如何,我父罪不至死,且他到底还是圣上亲自册封的大唐亲王,请将军三思。” 董俊生也没想到这贵族小子居然会为了给父亲求情而给自己下跪,他面上惊讶神色久久不褪,但很快,他又被这种由权力带来的优越感折服,脸上固带着不屑,却又染上nongnong笑意。他怕是从未享受过,踩在这一帮贵族公子哥头顶上恣意妄为的快意。 而李兆朔对上董俊生的笑脸,却是一阵恶寒,但这话仍要说下去。 “董将军,这些年父王与安将军一向交好,否则又如何能够在平洲任上效力至今?便是不看着这一层身份,您看在安将军的面子上,也还请斟酌啊!” 李兆朔语罢便又连连磕头,他不知这个董俊生的出身究竟是如何的低下,他只知道对方手里这实打实的兵,是他现在无论如何也对抗不了的。 “安将军……”董俊生在嘴里小声嘀咕着,眼中闪过一丝忌惮神色,但很快,他的目光就被跪面前磕头的李二公子吸引了去,嘴角止不住上扬,显然是十分享受的。 “哼……二公子是明事理的人,当然啦,看在安将军的面上,董某不会为难你。至于肃王……” 说到这儿,董俊生目光又颇为不悦的打到了李琮脸上,“到底还是圣上亲封的王,李琮,你便说说,如今你还有什么好辩解的吧。” 也不知是忌惮安禄山,还是忌惮李琮这个亲王的身份,董俊生随口便给了个台阶,只等着李琮服软。怎知李琮仍铁青着一张脸,张口便是怒骂。 “腌臜鼠辈!吾之名姓可是你能随意叫的?有胆你便取我性命,看看安禄山敢不敢替你抗这个过!” 李琮这一骂,董俊生眉头差点没直接打成一团了,他脸色发青,眯眼盯着李琮瞧了半晌,再开口已然带上冷笑。 “你道你这条命很是稀罕吗?我告诉你,我之所做,全是为安将军考量。不过现下既有二公子替你求情,我姑且留你一命,待禀过安将军后,再做处置。” 董俊生说罢,不等李琮开口,便挥手带着人出了屋。不过他离开前倒还不忘交代卫兵把这父子二人牢牢看住,至于书房之外的兵,他也是一个都没撤走。 董俊生走后,李兆朔哐当一下坐倒在地上,面上全然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惨相。 他抬眼朝父亲的方向看过去,本也做好了要被父亲训斥的准备,怎知这一次,父亲只默然看着他,一句话也未说。 “父王……我……” “哼……你还想怎么样?你把宗室的脸都给丢光了!为了大唐的江山,我死又如何!倘若我死了,就能叫长安城中的那位认清贼人脸孔,我死不足惜!你啊……你这是犯了天大的过错啊!你……” 李琮话未说完,却见他忽然一阵恍惚,竟直接晕死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断断续续的写了好多天(ㄒoㄒ)预测九月份也会有很多加班,可能更的不会很勤,但会尽量抽时间更文的! 第114章 帝国的余晖 天宝十四年,初冬,自东北方向而来的一支孤骑奔着长安皇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上,带着肃王信件的使者手握主上令件直通过皇城正中的朱雀门,一路快马加鞭,终于行至宫城所在的承天门之前。 只要越过了这道门,他手中所带信件,便能通过内侍上呈至皇帝面前。 到了承天门,使者下马步行,在龙武军将士的验看下,他拿出了肃王托付给他的玉牌,又卸下腰间配刀,还另朝着那守卫手中塞了一锭银子,才得到了放行的通报。 使者踌躇满志踏入宫城,走在通往太极宫的步道上,他心中惴惴不安。 他不求这次通传能够得到天子单独召见,但平洲的消息,却是无论如何都要带入长安的。 安禄山要反! 只要他能把这个消息带到皇帝的耳朵里,就算达成使命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直白的一次通传,却令这位经验丰富的传讯使者面上阴云密布,心中满是不安。 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因为皇帝对安禄山无以复加的宠信。这位许久没有回过京师的通传使,实在拿不准,在如今的皇帝心里,肃王这两个字,究竟还剩下多少分量。 很快,使者内心的不安就得到了校验。 太极宫前,侍卫态度强硬将其拦下,纵然他拿出了肃王的贴身令件,那侍卫全当没看见似的,左右是不让他进去,就连通报也不肯通报一声。总而言之:圣上正在与宰相商议军国大事,不准任何人打扰。硬生生叫他站在太极宫外等了将近两个时辰。 夕阳西下,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使者站在太极宫的大殿前,纵然疲惫,也不敢懈怠半分。他一见太极宫前门被微微向外推开,便几步迈上前去,摆好了随时能够唱喏行礼的姿势。 然而,这扇门后被内侍送出的,却是一位身着华丽紫袍的魁梧大汉,单是瞄见那一袭紫袍,使者心里就紧跟着打了个寒颤。 这多半就是当朝的宰相——杨国忠了。 猜到是宰相大人出来,使者连忙退到一旁,单膝跪下静候其离去。只是他刚跪下没多久,头顶便传来一句让他颇觉意料之外的问话。 “廊下之人,有何事要禀?” 这声音是那紫袍人发出的。使者大着胆子抬头瞄了眼那人身上装饰。胸前绣着的正是大科(大团花),腰上围一金玉勾带,另配有十三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