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二分之一剧透在线阅读 - 二分之一剧透 第4节

二分之一剧透 第4节

    温晏然微微颔首——袁太傅不愧是钦点的顾命大臣,讲述的内容非常有价值,让她隐隐生出一种自己可能活不到当昏君那一天的感慨。

    袁太傅犹豫了下,还是道:“老臣今日有一言想要告知陛下。”

    温晏然注视着面前的老臣,唇角微微翘起,温声道:“朕年少失怙,如今所仰赖者,唯太傅而已,太傅有什么想说的,尽管直言便是。”

    第5章

    皇帝态度如此温和,袁太傅心情稍稍平和了些许,开口劝说:“之前奉旨前来哭灵的十一殿下,十三殿下乃是陛下的手足,留在宫中照料倒也无妨,至于其余宗亲,关系已远,长期滞留禁中难免惹人非议……”

    温晏然已经知晓袁太傅打算说些什么——当日她接着郑氏召宗室子女过来哭灵的名义,把她尚在建平的年幼弟妹,其余兄姐留下的孩子,以及近支宗亲,全部集中到宫中,在外人看来,显然有着软禁为质的意思。

    不少人也能理解温晏然的所为,如今先帝刚刚驾崩,新帝继位未久,连大典都没有举行,缺乏可靠根基,建平城内表面看起来尚且算得上平静,实则因为新旧交替而暗流涌动,如果有人想趁机废黜温晏然,另立其他皇室子女为帝,未必不能成功。天子为防万一,干脆将所有可能的威胁项搁在自己眼皮底下,也是人之常情。

    袁太傅想劝温晏然将人放回去,免得朝臣议论新帝待宗亲严格。

    温晏然把“这样正好”的心里话给咽回去,一本正经道:“如今天气寒冷,宗室中不少稚儿,年幼体弱,每日奔波两地于身体不利,等不必再哭灵后,朕自然让他们各归各处。”

    皇帝驾崩,天下人都要为其守孝三十六天,所以满打满算,那些温氏子女也只需要在宫内住上一个多月而已。

    袁太傅迟疑片刻,还是道:“可是自从宗亲入宫后,城中流言不断,恐伤陛下清誉。”

    温晏然负着手,含笑:“朕心中无愧,自然不惧人言,而且为人君者,哪里能避免天下人议论呢?”

    袁太傅微微一顿,最终还是点头称是。

    以他的城府,当然能看得出来面前的小皇帝不但没有怀疑自己的话,甚至还颇为信任自己,却没有因此采纳自己的谏言。

    为了维护自身的忠臣形象,袁太傅显然不会在皇帝面前做出太过强硬的表态,在意识到新帝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人留在宫中,只得做出妥协。

    而且袁太傅隐隐觉得,天子这么做,说不定还有些更深的顾虑在其中。

    倘若温晏然之前把人都聚集到宫中,却又因为袁太傅的缘故,将那些宗亲放归,差不多就算是坐实了以这些人为质的意图,往昏君的形象更靠近了一步。

    如今坚持己见,把所有人留到丧期结束,只要中间没出什么事情,温晏然之前的那套不让小朋友们因奔波受累说法,至少在表面上能被旁人接受。

    袁太傅继续讲解羽林军的情况,这支军队是天子之羽翼,负责拱卫皇朝,其地位至关重要,选人标准也异常严格,天下二十一州中,只有包括建州所在的中心十二州的良家子才有资格被选入其中。

    温晏然忽然道:“既然如此,羽林卫中应当全是中原人士才对。”

    她想起当日所见的钟知微,对方的长相就带着明显的异域特点。

    袁太傅猜到天子的言下之意,解释了几句:“昔年为了稳定边境,曾将边民内迁至中原腹地。”

    对于大周来说,位于中心的十二州是自家的基本盘,靠外的九州,多有胡夷之民,风俗与中原不同,朝廷对这里的统治力也有相对有限,有时以打压控制为主,有时则以怀柔为主。

    温晏然询问:“边人内迁后,官中与民间待之与本地人如一吗?”

    袁太傅微微垂首:“官府多有安抚,民间因之面貌风俗与己相异,多有排斥。”又道,“而且边人家国之念浅淡,陛下日后施恩之时,也不可掉以轻心。”

    温晏然表示了解。

    如果官府没有安抚的话,像钟知微那样的身世应该无法被选入羽林内,但民间的风俗习惯却并非一两天便能扭转过来,而且这种安抚,多半也只是些面子工程,钟知微就算进了羽林,也无法跟真正的中原派系融合到一块去。

    当日少府令找钟知微要佩剑,恐怕不止是因为钟知微恰好在执勤,也是因为对方缺乏根基,安排起来比较容易,就算出事了也无关紧要。

    考虑到天子大病初愈,袁太傅每天只讲一个时辰的课,到点就告辞出宫,温晏然也从座上站起,亲身相送,一直送到前殿那边才停步。

    值勤的大臣们瞧见这一幕,心里一时间大觉安慰——天子如此知礼重道,想来不会重蹈先帝的覆辙。

    *

    温晏然之所以坚持亲自送太傅离开,一面是沿途认一认皇城的建筑布局,免得自己家长什么样都闹不清楚,一方面也是借机外出活动活动——好的身体是败坏家族产业的基础,她可不想还没开展自己的昏君计划,就中道崩殂在了体弱上头。

    现下已至初冬时节,今年天气冷得比往年要早,七八天前还在下雨,然后就是雨夹雪,到了昨天,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大雪,一行人往回走的时候,天上再度飘下了雪花,宫人忙为天子打伞,池仪还将特意带出来的大氅披在了温晏然身上。

    温晏然本就穿着厚实的裘衣,外头再套一层,看起来颇有些蓬松臃肿。

    她向池仪笑了一笑——对方如今还没有明确的司职品级,却可以沾手皇帝的部分内务,其中固然有旁的宫人们顾忌天子看着其人,相处时愿意容让一二,也是因为池仪本人性格聪颖机敏,否则以宫廷严酷的职场环境,早就被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挤兑回了浆作司。

    张络笑呵呵道:“陛下,咱们现在回宫么?”

    温晏然:“不急,先随朕四处走走。”

    也许是今年雪下得早,宫苑内的梅花也开得早,温晏然瞧见边上有数株罕见的绿梅已经开始抽苞,就驻足看了两眼。

    这些绿梅颇得先帝喜爱,要不是因为移栽后难以存活,早就尽数种到了瑶宫桂宫那边,往年只有受重视的子女及大臣才能得赐,以皇九女偏居于桐台的待遇,显然是没得到过这些绿梅,管理花草的内侍担心皇帝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不得志时的日子,大着胆子道:“若是这些绿梅惹得陛下不喜,奴婢这便将它们锯了。”

    温晏然摇摇头,不在意道:“挺好看的,锯掉做什么。”

    内侍本有些不解,怔然片刻,忽的反应过来,温晏然确实不必耿耿于怀,毕竟她已是绿梅的新主人。

    而且不止是绿梅,整座宫苑,大周的天下,如今也都属于她了。

    温晏然一时兴起,伸手折了一枝,赏玩片刻,又随手递给侍立在一旁的池仪,并让对方回去的时候记得供在瓶中。

    折完绿梅后,温晏然带着随侍的宫人一路向东闲逛,同时默默观察着宫苑内的情景。

    先帝末年朝局动乱,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有大批人员遭到清洗,整个宫苑中虽然还是维持了基本的皇家气象,但难免显得有些空落。

    温晏然听见远处有隐隐的哀泣之声,询问左右:“是有人在哭么?”

    池仪回禀:“是栖雁宫中的人在哭泣。”

    温晏然点了点头——为了方便管理,她把先帝留下的妃嫔给集中安置到了栖雁宫内,其中就包括如今尚在宫中的十一殿下与十三殿下的生母,以及部分先帝晚年所纳的新人。

    随行的侍从们看见天子只是随口一问,似乎并不在意此事,也就不再多言,跟着对方慢慢行来,最终停到了天桴宫外头。

    从地理位置上看,天桴宫与太启宫连在一块,一向被视作皇城东部的延伸,温氏太庙就坐落于此,也是国师本人及其属官的办公与居住地点。

    ——这一代的国师温园号为惊梅,居处也多种梅花树。

    天桴宫内的人多做道士打扮,虽然远离朝堂,却比太启宫那边更为行止有度,望之秩序井然。

    有人注意到宫门前的天子一行人,立时过来拜见,温晏然颔首,示意对方免礼,又笑道:“既然来了天桴宫,自然要见一见国师。”

    正常情况下,整个天桴宫都不太搭理外头的事,就算遇见朝臣求见,也大多婉拒,但皇帝身份贵重,想去哪里便能去哪里,一个衣饰庄重的道官立刻前来温晏然引路,将她带至国师的居处。

    温园此刻正在看书,见到天子过来,本要起身为礼,却被温晏然出言免去。

    刚登基的天子负手而立,看一眼张络等人,不必多言语,身边随从皆知机退下,天桴宫的道士也不敢停留,将空间让给皇帝与国师。

    温惊梅静默不言,侍立于侧,等待面前的皇帝说明来意。

    温晏然微笑:“今日前来,是请兄长再助我一次。”

    温惊梅不问相助何事,而是道:“何谈一个‘再’字?”

    温晏然反问:“当初难道不是兄长将我的名字递给先帝的么?”又缓缓道,“不过拥立之功,单以一个‘助’字论,倒是浅薄了。”

    温惊梅看着面前的远方堂妹,微微摇头:“天命的确在陛下身上,臣并无寸功,当日先帝询问时,臣不过实言转告而已。”

    温晏然唇角微翘,目中却没有半丝情绪:“既然天命在我,那兄长何妨看在天命的份上,顺命而为呢?”

    温惊梅察觉到,面前的小堂妹虽然言笑晏晏,但天子之势已初见峥嵘,虽然是在商议,语气中有着不容违逆之意。

    他也确实没有违逆的余地。

    国师闭目半晌,他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却从天子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某种不详之意,再睁眼时叹道:“温氏负人多矣。”

    温晏然微笑:“兄长虽然不涉朝堂争斗,却是个洞若观火之人。”又开口询问,“那依兄长所见,如今又当如何?”

    温惊梅默然无语,末了道:“既然陛下有意,微臣敢不奉命,只是天桴宫素来只专注太庙诸事,此事尘埃落定之后,还请陛下待之如初。”

    温晏然语气更是柔和:“国师放心。”

    池仪等人在外等了半柱香的功夫,然后才看见温晏然出门,她没在天桴宫内多待,直接摆驾西雍,随行者老老实实地跟随在侧,走到半路的时候,池仪看见那位天子忽然抬起头,向着天空自语,声音中隐有冷嘲之意:“天命么……”

    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于轻微,池仪也不敢肯定,自己到底听错了没有。

    第6章

    在先帝停灵期间,袁太傅每日都会过来授课,各处的宫人们都经常能看见送太傅离宫后四处闲逛的陛下,想来小皇帝以前在桐台闷得太久,有机会自然要倒出走走。

    这一日,袁太傅在讲完课后,特地询问了下天子的身体状况,提醒对方冬日寒冷,近来又多风雪,散步时要注意莫要着了凉。

    温晏然随意一点头,忽然道:“那位季统领身体如何,可痊愈了?”

    袁太傅面露为难之色,叹息道:“老臣曾叫人去看过季统领,说是如今还不能起身。”

    温晏然:“既如此,就教太医过去瞧瞧,如果不肯见,就多派两回。”看袁太傅还想说些什么,补了一句,“就说是朕让人去探望他的,请季卿注意保养,等他身子好了,朕还有仰仗之处。”

    其实在季统领传出生病的消息后,袁太傅等人曾请过太医去帮对方看病,结果都以被对方用各种理由拒于门外。

    袁太傅隐隐感到,天子今日所为,明面上是安抚季统领,但仔细体会,却也带着些威慑之意,略劝了几句,发觉不能改变温晏然心意,也就应承了退下。

    送走袁太傅后,温晏然在庭中站了一会,她如今已经完全回忆起来那位季统领究竟是什么人——评论区提到过,身为天子近臣的季跃对温氏颇有不满之意,本想在先帝丧期谋反,却因为顾虑重重,加上缺乏合适的机会,所以选择放弃,其人性情如惊弓之鸟,一旦受到刺激,就容易做出过激的选择。

    温晏然负手看着宫苑中的雪景,过了一刻左右,池仪轻声走来,在她边上说了几句话,温晏然微微颔首,表示听见,却并不立刻说些什么,又出神半晌,才道:“喊他过来罢。”

    温晏然喊的对象是张络,他与池仪一样,都是骤然提拔到天子身侧的小人物,却十分能稳得住,对待之前就侍奉在温晏然身边的老资格近侍的态度更是恭顺谦卑,竟也十分顺利地被皇帝周边的宫人接纳了。

    张络现下过来,是向坐在木榻上的皇帝汇报自己今日的所为。

    “奴婢按陛下的吩咐,去找了钟校尉……”

    张络小心回答,其实在皇帝刚刚吩咐他办事时,这个混迹于宫廷底层的小内侍更多是感到畏惧与惊讶,但他迅速意识到,面前摆着的是一个绝好的晋身之阶。

    众所周知,由于不受重视的缘故,昔年的九皇女身边并无可靠近臣,如今少府中诸位有品级内侍的年纪都已然不小,张络想,只要能让陛下觉得自己足够好用且足够忠心,那么天子在提拔人时,难道还不会给心腹之人高位么?

    木榻上,裹着白貂裘的温晏然倚靠着身侧的凭几,半闭着眼,一言不发地听着张络的汇报,从头到尾都没给出半句评价,等人说完话后,微微颔首,示意张络退下。

    张络揣摩不透天子的想法,行礼后站起身,轻手轻脚地退到门边,刚要迈过门槛时,又被里面的人喊住。

    温晏然睁开眼,清凌凌的目光在他身上轻轻一扫,就在门前的小内侍忐忑地揣度起皇帝是不是又打算吩咐什么事情时,却听这位天下至尊开口道:“这几天雪一直不停,你在外奔走时记得多穿件衣裳。”又向身边女官道,“罢了,将昨天收拾的那件皮裘拿过来。”

    这件皮裘是她作为皇九女时的旧衣,宫人们不敢丢弃天子在桐台时的旧物,全都好好地收拾了起来,温晏然昨天散步时,看了两眼女官们收拾衣物,顺便记下了那件皮裘。

    内官自然不能身着逾制的服饰,不过考虑到昔日皇九女的生活待遇,温晏然的旧物中,也实在没什么逾制的器物。

    张络的动作微微顿住,随即垂首躬身,向着天子再度拜了一拜。

    *

    冬日太阳落山的早,苍穹上无星无月,黯淡得就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黑毡,皇朝中的主要殿宇、道路上已陆续点了烛火,其中以被用来停灵乾元殿最为灯火通明,温晏然如今所居的西雍宫次之,其它区域由于现在人手有限,就难免显得冷清寥落一些。

    一个年轻宫人办完差事后,被屋外的冷风一扑,决定抄小道往回赶,不料却在宫苑内迷了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随身带着的旧灯笼也熄灭了,只能摸着黑慢慢往回走。

    她走了半刻左右,忽然听见远处风中传来了一种十分熟悉的,令人心下战栗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