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与康熙互换后[清穿]在线阅读 - 第310页

第310页

    不能够让皇上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对长生产生了不好的偏见。

    自己岂不是害着长生了?

    长生在得知自己要去阿哥所时,虽然有那么丝丝舍不得额娘,但是更多的是对阿哥所的向往。

    听说,大哥哥与二哥哥都在阿哥所那边住呢。

    哼!

    四弟弟跟五弟弟都是笨蛋,根本不敌他在汗阿玛、大哥哥、二哥哥心中的地位。

    将来,他就可以每天跟大哥哥、二哥哥玩了。

    此时,尚不知南书房上学是有多辛苦的小长生斗志昂扬,内心充满了一片星河。

    *

    平南王与平西王一家落了大牢,尚之信最为不能接受,暴躁如雷。

    特别是知道自己的弟弟们被接了出去时,尚之信的生气达到了顶峰。

    “阿玛,我的好阿玛!果然,你的心里只有他们!没有我!”他们能出去,就说明当初出卖了他,向朝廷投诚了。

    作为他的老父亲尚可喜,尚之信不相信阿玛不知道。

    尚可喜被尚之信这么说时,抿着唇,隔着铁栅栏,脸上的皱痕有些深,“之信,阿玛,也是为了保全我们尚家……”

    尚可喜虽然对自己的长子寄予厚望,可是,祖宗香火不能够在自己这儿断了啊。

    除了之信外,他还有几个儿子。

    明知道不能够对付朝廷,难道还要死扛吗?

    “呵……”尚之信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因为心软而放过他们。

    看得出尚之信脸上的讽刺,尚可喜抿着唇,心里更为难受,“之信,皇上说了,你,还能保住这条性命……”

    这已经是皇上天大的恩赐了。

    要是其他人造反,像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已经被赐死了。

    “那又如何?”尚之信不屑,保住性命,余生将在这个大牢度过,又有什么意思?

    “之信,你放心,阿玛……会照顾好额阿的。”额阿,乃是尚之信的孩子,他的孙孙……

    他能够做的,就只有这个了!

    尚之信不说话,坐在那里,拒绝跟背叛了自己的老父亲说话。

    *

    吴应熊被赐死的那天,建宁公主疯了似的跑到了乾清宫。

    “皇兄!皇兄!”建宁公主知道,吴应熊犯的错,很难原谅。

    但是,皇兄怎么可以就这么……

    这么赐死她的相公?

    她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父亲?

    乾清宫门口,太监正拦着建宁公主,不让建宁公主入殿。

    “公主,请不要为难奴才,奴才已经让人去禀告皇上了,请留步……”

    奴才也不敢做什么,就是伸出手,拦住公主的去路。

    建宁公主怎么可能就这么被拦住?

    猛地将眼前这个太监推开,脸上满是愤恨,“滚开!”

    若是再迟几步,那她的相公就该被赐死了,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容珊听到底下的小太监禀告‘建宁公主来了’时,眉头微微抽搐了两下。

    建宁公主?

    韦小宝……咳咳,知道自己想歪了,容珊不得不假装咳嗽两声,佯装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想,“请她回去吧。”

    容珊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儿了,不过,吴应熊在云南犯下的错,可不能够因为他是驸额,就能够放过他呢。

    那么,被他欺凌害死的那些人,又该如何伸冤?

    容珊没什么跟建宁谈的了。

    只是,话音刚落下,建宁公主已经是急冲冲的进来了。

    “皇兄,求皇兄,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一条命吧!”建宁公主也知道她相公犯了什么事儿。

    也不求皇兄能够将吴应熊给放了,只需要,留吴应熊一条命就够了。

    “建宁,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过是个吴应熊而已,等以后,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容珊觉得贵为一国公主,就这么……

    死心眼的单恋一枝花,还这么恋爱脑,可见康熙的教育不怎么样啊!

    建宁公主没想到的是,自己求皇兄,皇兄竟然给了自己这么一句话。

    什么叫做天涯何处无芳草?

    皇兄这话的意思是,不肯放过吴应熊一条命吗?

    “皇兄,你怎么可以这么残忍?”建宁公主惊呆了般的错愕看着自己皇兄,指责道。

    此话落下,容珊都想起了某著名格格‘皇阿玛,您怎么可以这么冷酷,这么无情’的名言,有些无奈。

    明明是从大草原来的女子,策马奔腾、放肆绽放,结果一入关中,没多久就被儒学束缚女子的‘三从四德’给洗脑了。

    嗯……这会儿,容珊又想起自己忽略的一件事儿了,改革,不仅仅是民生跟经济,还有思想文化。

    女子,就该雄起!

    那就,从眼前的建宁公主开始吧!

    *

    广东。

    因为曾经是平南王尚家人占据的地方,所以军队没有一次性离开,相反,留在此处,打扫战场,清理官僚污垢。

    这些,都是容珊特地派人前来治理。

    知道尚之信因为要与朝廷开战,还征收了不少百姓的东西,知道他们穷。

    容珊拨款时,以以工代赈的方式,管理着民众,让他们吃饱穿暖,一边又能防止他们闲得无事生非。

    这个政策,在曾经京城地震时,便实施过,取得很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