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当年高祖提出来,更多是为了威胁燕云,是为了让世家知道,你们不想我如意,那大家便一起不要过日子了,谁都过不着好。” “不过,还有一个原因是,先把事情拉到了极端,把谈判的最差条件摆出来了,这样才能有商有量地把线提上去,两边通融地把事情办妥。本质上是为了拉下当时的皇后燕氏,而没有为难其他女人的意思。” 确是如此。 当时高祖后宫里的人其实也并不多,都是登基之后各种原因送进来的,基本上都是遇见珍妃庄氏之前才留下的人。 但高祖肯定是不愿意自己的皇嗣自世家妃嫔中生出来,所以即使没有太多子嗣,年岁也在这里了,高祖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 这些都是卫卿珩一早便了解过的。 他现在更能够理解高祖、太宗,一代代皇帝在皇嗣上的考量,也明白了他们对世家那深切的忌惮,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但皇后到底是皇后,燕云逐步在后宫里掌握了更多的权柄,高祖不得不出手扼制,不惜撕破脸,闹出许多帝后不和的事情来。 直到遇到了真正的爱人,也许一开始高祖也只是为了一些旁的目的,这份喜欢并一定纯粹,但在迎了珍妃入宫以后,光看看魏史记录就知道,高祖动了真心,珍妃也是被打动了才肯冒着被人辱骂的风险入宫来。 至于说传得沸沸扬扬的遣散后宫之举,卫卿珩也更相信是一个谈判手段,是更多出于胁迫当时的皇后燕云才做出来的。 现在可不是当时燕云做皇后控制朝政内外的时候了。 “如今的日子好起来,就减些折腾,好好过日子吧,只要你们心里有彼此,时时想着对方,就没有什么不好处理的了。”庄氏放缓了语气,宽慰着他,听着也有几分感慨。 他可以做,但没有必要。 卫卿珩对自己如今的统治力心里有数,如果真的想要办成这件事情,大约几年之内也能够做成,但这后果就说不准了。 他毫不怀疑,大臣们或许出于种种原因不会直接狠狠地抨击他,但一定会把他的挚爱说成是妖妃一般的人物,她是苏妲己,他就是那昏纣王。 同时,戴氏女从此以后都会被套上家教不利、善妒成性的名头,整个戴家都会受到极其可观的影响。 这个时候,文人墨客的嘴皮子是最厉害的,他就是皇帝也没有信心能完全控制住。 当然,他就算是控制住了一时的言论、让人全都闭嘴了,等往后他薨了,史书上会记载成什么样就更说不准了,多少史官会抨击阿姝,那可真是难以想象。 庄氏的头上至今套着一个妖妃的名头。 哪怕高祖皇帝戎马半生,治国有方,一手统一南北、创立大魏又清理内忧宦官之乱等,从功绩上来说是妥妥的明君,可街头巷尾的人们谈起他时,总还是免不了说一嘴这花边事儿,脱不了溺于女色、晚年昏聩的名头。 这还是他没有做成这件事。 从珍太皇太妃口中肯定,这仅仅只是他的当时的一个谋略,能成就是赚了,不能成则折中把最大的“管理者”皇后拉下马。 只是这事后面被燕氏等世家宣扬开,并借机抹黑和抨击。 但污名落在了身上,先帝太宗努力那么久,一次次公开表示对高祖及其功绩的赞肯,几十年过去高祖还是摘不了这个帽子,印象在这里。 好的是庄氏当年便能舍了这名声,不管是主动被动,出于情谊都受着了,如今她也更没在乎过自己的名声。 她臣妻出身,一开始就不顾“生前身后”的名声了,至于死后人怎么说怎么写,她一样是不在乎的。 但卫卿珩不一样,他想做贤明的君主,除了为了自己为了大魏,未尝没有青史留名的想法,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志向都是如此以名垂青史作为一生志向,多他一个不多。 这样一来,他便算得上是在乎名声的人,虽不至于叫外物裹挟影响了自己,但克己复礼是一贯的风格,他又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以做出来的成绩说话。 不同的是,他的阿姝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女子没有功名,算来算去就一个古人规定的“贤惠”,他不忍她被污蔑,被后人写成“商女”“瘦马”或是“褒姒妲己”之流。 再有,被遣散的这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过皇帝的女人,要么送家庙,要么做姑子,改嫁之类更是少有,寡居的公主们都基本不再嫁的,当然她们有部分私下里偷偷养了面首。 除此之外,她们的娘家也会受到诸多影响,两三辈以内的姑娘可能都会不好嫁娶,声名受损,甚至外嫁进来的女眷也会被波及,大家都不好过。 还有像是娜图雅这种送进来的和亲公主,从没听过和亲公主还能退回去的。 除非是二公主纯平那种夫君亡国了的,于是她被接了回来,在母国生活。 到时候,各种的问题都冒出来,是怎么都不好处理,声名有损。 “好了,别纠结了。”庄氏笑道,“既然你心里有数就好。” “改过段时间,等两个孩子身体都大好了,你们夫妻两个再带安安和乐乐一并过来,陪我说说话也好。” “儿臣明白。回头……”卫卿珩迟疑了一下,“我再叫人给娘娘移一棵松树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