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陈氏一一答应了。过了十数日,赵玉兰就在离所住寺庙不远的一处风景清幽的山林处安葬了冬儿,让她入土为安,并在寺庙里由主持师太做了一场法事。陈氏和杜嬷嬷也专程带来林明安去了,总得让他送自己生母最后一程,也是让那葬礼上多几个人,不至于显得太过寥落。 赵玉兰感激不已,主持师太并未让她落发,说她尘缘未尽,所以,她只青衣素服,向着陈氏合掌致谢。深深看了林明安一眼,就跟随着师太走进了庵堂,在佛前安静地诵经,为外孙和林秀才一家祈福。 林明安很敏锐地觉着那赵玉兰只怕与自己家中关系有些特别,并不是只普通地沾亲带故。今日阿娘专程带着自己前来给一个不认识的女子送葬。那女子的墓碑上刻着:赵氏冬儿的字样,旁边只记着:母赵氏玉兰立。在这个时代,实在有些不寻常。 看来,这对母女,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只是不知,她们与阿爹阿娘有什么牵连呢?林明安侧着头,暗暗地想着。但既然阿娘不想说,他也就不问了。与自家无甚关系,他不是很关心。 第10章 林家出继子10 林明安开始跟着林清,学起了四书,当然是其中比较易懂的典籍。先是教授《论语》,讲解文章的含义。四书按照内容来说,也是不难的,就是全部背下来,也不费事。科举考试困难在这些经义以及各种经典的破题、论证上。但现在的林明安显然还不需要考虑到这些,学习的进展非常快。林清一面惊叹儿子的天资过人,一面思忖着不能拔苗助长,反而放慢了进度,留出功夫给林明安习字,玩耍,养好身体。 玄妙观离林家不远,林明安时常在杜嬷嬷或者钱吉祥的陪同下,以进香的名义去那里玩。没多久,就与道士们熟悉起来。道士们的讲经他听得津津有味,他一向觉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最璀璨开放的时代之一,其中道家的学说更是非常高深精妙的。前世他虽然对这些感兴趣,但身上要承担的责任,家族的负担,让他没什么时间和心思去钻研。生活的节奏太快,很多兴趣就自然淡了。想不到换了一个世界,却有缘分重拾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为日后的通晓格物之术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仙人托梦之类,哄哄自家老爹没关系,可说给外人,总有点不妥,和鬼神拉上关系多少会犯忌讳。 道士们见林明安俊秀可爱,也乐意和他聊几句。意外地发现这小孩颇有灵性,起了兴致,生出了好奇之心,为他讲解了一些道家典籍。林明安一面学习,一面感叹,后世道家远不如佛教兴旺,果然是有道理的,你那么阳春白雪的,哪里像佛教那样可俗可雅,善于传道,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佛经故事流传民间。就是不识字的妇孺,也是听得很熟悉了。不像道教,没文化的,压根不明白道经释义。可这古代社会,读书识字的 ,又有几人?论起群众基础来,道家就注定输了! 玄妙观在姑苏也是有名的,香火也旺盛,但看着观里道士们的态度,也是一片淡定有礼的高冷范儿,远不如和尚们对香客殷勤。林明安都为他们cao心,怎么也得学会营销吧,也不妨当做一项事业经营!你们这是当道士,可不是修仙,还是活在红尘中呢,结下的也是尘缘! 扮作天真的孩童模样,反正这具身体才六岁不到呢,林明安直接开口问道:“道长啊,你们观里怎么没有俗讲啊?我阿娘常常来观里上香,可只知道三清道尊。道家好多故事都是听我说了才知道的,你们观里的道经她又看不懂啊!可寺庙里就有很多俗讲,又说又唱的,连杜嬷嬷她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时常惦记着去呢!不但在寺庙里啊,在‘变场’里也常常表演,阿爹都带我去看过的。” 正在和他谈话的道士一阵语塞,不知如何回答。道家确实不如佛家那么灵活主动,才让佛家后来者居上。虽说虔信道教的多是有才识之人,但在民间,实在是及不上佛家那么深入人心的。 玄妙观的住持清和真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深觉惊奇,心念一动,笑着问道:“那小善信觉得该如何做呢?” 林明安眨眨眼睛,目光清明:“和尚能做,道长们也能做啊!道长们都能识字通经的,若是俗讲,一定比和尚们还强吧?” 清和真人轻轻叹了口气,这个道理他何尝不知呢,但道门风俗却是以修道为最高目的,并不逢迎信众。这种高冷洒脱的态度大家都习惯了,一时之间要想改变,可是难事。 “真人,”林明安给他出主意:“我在书铺里见到很多话本子,卖的可好了,连我阿爹都悄悄地买了来看。我听道长们说,元始天尊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了万物。那他一定收了很多弟子,各自有甚多精彩故事。还有太上老君、灵宝天尊这些圣人。这些若是写成话本子,一定有很多人抢着看。” “不错!”清和真人眼睛一亮,此话有理!道门中根基深厚,传说中仙人无数,可以构设出多少精彩故事啊!用来宣扬道门的神通道义,哪里比佛门差啦?至于话本子,天下道友,文人墨士,还少了么?实在没有,就是雇些落魄的读书人来写也成啊!这些人,考科举不第,实际上文才还是有的,比如前朝的‘柳三变’。真地写出了好本子来,可以以道观的名义售卖,还能给戏班子演戏。嗯,是个好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