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2.话说暖阁到底是个什么鬼?百度说是指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以设炉取暖。我猜是要烧炭通烟囱的。但是通烟囱什么的,莫名觉得好喜感……
我以前看小说的时候,一直脑补暖阁是一座十分漂亮精致的小楼,里面很暖和。你们也这样脑补就好……
☆、洗三礼
公主这两日心情十分不错,连着两日晚上做梦都能笑醒。清晨觉更轻,听到外间红素起身的丁点动静就睡不着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若是被人见着了一定会十分惊异。
她正躺在床上想事情,便听有人推开内门轻悄悄地走到了床前,承熹拉开床帐去看,见红素正要弯身唤她。
红素微颦着眉面有思索,只见公主从床帐中探出头,问她:“可是有事?”
红素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答:“今日大清早的,司苑局的小太监送来一小车新鲜瓜果,奴婢恰巧路过小厨房,听他们一群小太监在偷偷咬耳朵,说是太子殿下昨日喜得千金,今晨连朝会都未去。小厨房好几个仆妇都在一旁说道,胡言乱语不成体统。奴婢上前训斥了几句,听他们说这事整个宫里都传遍了。”
喜得千金?
承熹一怔,一时忘了自己双手还抓着床帐,一松力差点栽下床来,红素赶紧扶好了她。这才又道:“方才钟粹宫来人说,太子殿下明日要在钟粹宫内办洗三宴,以庆弄瓦之喜。”
洗三宴?承熹微张了唇,心中惊诧不已,眉尖微拧又陷入了沉思。
这内廷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承昭身为储君,他的头一个孩儿,愣是被瞒在钟粹宫中没传出半点消息!便是早早地备好了医女和接生嬷嬷,这足足怀胎十月,居然连她都丝毫不知?
她又仔细回忆一番,承昭确实从未与她说过这事,心中更奇怪了。
第二日半下午,红素在公主所佩的香囊中塞了一小段青葱,为取个聪慧的谐音,参加洗三宴的宾客往往都如此佩戴,为给初来人世的孩子添个吉祥。
昨日乍一听还没想明白,承熹回神之后才意识到这是她的头个侄女,准备了一份厚礼;皓儿也熬夜给这位meimei写了一副字。
已经二月中旬了,也不知怎的,今日竟下起了小雪。雪倒是不大,下了没一会儿,苞出新绿嫩芽的枝头都落了白。比起昨日也冷了不少,想来是一场倒春寒。
钟粹宫已经到了不少人。男客都在前殿中坐等,这洗三宴选在这半下午的时候,也是为了避开朝中重臣上朝的时辰。
民间的洗三礼不会这般隆重,大多只会请些血缘极近的亲友。在这宫中到底不同,何况这还是太子殿下的头个孩儿,是未来的大公主,自然不可小觑。
承熹直接从后殿入的钟粹宫,进了暖阁扫了一圈,已经坐了十几位夫人,皇贵妃和贤妃娘娘并几位贵嫔昭仪容华都已经到了。德妃喜静,不知会不会来;淑妃向来爱热闹,应是不会缺席。
还有几位命妇携了自家女儿一起进了宫来,见公主入得门来,纷纷起身见了礼。承熹微笑着各个回了,心中却有些看不上——明明是承昭孩儿的洗三礼,这几位夫人却偏偏带着还未许人的女儿一齐入宫。一边是洗三礼的孩子,一边是容色娇妍的姑娘,着实有些荒唐。
她挑了角落一处不太显眼的地方坐下,垂眸继续思索——按理说,承昭头个孩儿这般大的事,最耐不住的应该是父皇母后。她还记得当初自己临产的前几天,母后便私服出宫住在了公主府,生皓儿的当日连父皇都满头大汗地赶来了,连龙袍都没顾上换。天子出宫城,八百仪卫随行护卫,整条大街都守得严严实实。
虽前儿个诞下的那孩子不是承昭的嫡女,可父皇母后怎么也该问上两句。这都已经是第三日的洗三礼了,该赏下的礼却还没有下来,这般情状倒是有些奇怪。
也不知怎的,承熹越想越觉得这事十分不对劲——如今承昭尚未及冠,钟粹宫中只有一位良娣两位孺子。在太子妃尚未定下人选、更未过府之时出了这种事,又是太子第一个子嗣,实在算不得美事。
无论将来的太子妃是哪家的闺秀,又有哪个姑娘愿意忍这种事?刚一嫁人就得养别人的孩子,这不是往未来太子妃的心上捅刀子吗?
照理说以承昭一向谨慎的性子,断不会弄出这样不妥的事。
承熹又记起方才路过之时远远看到了承昭,见他面上一派坦然,却丝毫没有初初为父的喜意,更觉事有蹊跷。
此时坐得地方较偏,承熹伸手唤了个小丫鬟过来,叫她附耳过来悄声问她:“你们宫里前日产下皇女孙的那位良娣呢?带我去看看。”
小丫鬟听了这话神色惊惶,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哆哆嗦嗦道:“奴婢不敢说,求公主莫要问了。”
见周围有人注意到了这里,承熹唤她起来,轻声道:“莫要慌张,且跟我过来。”
去了外间找了个避人的地儿,又重新问了一遍,小丫鬟斗胆求了个“不会怪责”的保证,这才磕磕巴巴说了。
她紧张得厉害,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承熹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那良娣前日才产子,当日便血崩不止,没熬过夜便香消玉殒了。太子殿下大怒,赐死了一整屋的小太监。
只是这小丫鬟还提到,那良娣不受太子宠爱,好几个月前便被太子发落到西边一处小院独住,平日也从未与太子同席用膳。
--
我以前看小说的时候,一直脑补暖阁是一座十分漂亮精致的小楼,里面很暖和。你们也这样脑补就好……
☆、洗三礼
公主这两日心情十分不错,连着两日晚上做梦都能笑醒。清晨觉更轻,听到外间红素起身的丁点动静就睡不着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若是被人见着了一定会十分惊异。
她正躺在床上想事情,便听有人推开内门轻悄悄地走到了床前,承熹拉开床帐去看,见红素正要弯身唤她。
红素微颦着眉面有思索,只见公主从床帐中探出头,问她:“可是有事?”
红素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答:“今日大清早的,司苑局的小太监送来一小车新鲜瓜果,奴婢恰巧路过小厨房,听他们一群小太监在偷偷咬耳朵,说是太子殿下昨日喜得千金,今晨连朝会都未去。小厨房好几个仆妇都在一旁说道,胡言乱语不成体统。奴婢上前训斥了几句,听他们说这事整个宫里都传遍了。”
喜得千金?
承熹一怔,一时忘了自己双手还抓着床帐,一松力差点栽下床来,红素赶紧扶好了她。这才又道:“方才钟粹宫来人说,太子殿下明日要在钟粹宫内办洗三宴,以庆弄瓦之喜。”
洗三宴?承熹微张了唇,心中惊诧不已,眉尖微拧又陷入了沉思。
这内廷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承昭身为储君,他的头一个孩儿,愣是被瞒在钟粹宫中没传出半点消息!便是早早地备好了医女和接生嬷嬷,这足足怀胎十月,居然连她都丝毫不知?
她又仔细回忆一番,承昭确实从未与她说过这事,心中更奇怪了。
第二日半下午,红素在公主所佩的香囊中塞了一小段青葱,为取个聪慧的谐音,参加洗三宴的宾客往往都如此佩戴,为给初来人世的孩子添个吉祥。
昨日乍一听还没想明白,承熹回神之后才意识到这是她的头个侄女,准备了一份厚礼;皓儿也熬夜给这位meimei写了一副字。
已经二月中旬了,也不知怎的,今日竟下起了小雪。雪倒是不大,下了没一会儿,苞出新绿嫩芽的枝头都落了白。比起昨日也冷了不少,想来是一场倒春寒。
钟粹宫已经到了不少人。男客都在前殿中坐等,这洗三宴选在这半下午的时候,也是为了避开朝中重臣上朝的时辰。
民间的洗三礼不会这般隆重,大多只会请些血缘极近的亲友。在这宫中到底不同,何况这还是太子殿下的头个孩儿,是未来的大公主,自然不可小觑。
承熹直接从后殿入的钟粹宫,进了暖阁扫了一圈,已经坐了十几位夫人,皇贵妃和贤妃娘娘并几位贵嫔昭仪容华都已经到了。德妃喜静,不知会不会来;淑妃向来爱热闹,应是不会缺席。
还有几位命妇携了自家女儿一起进了宫来,见公主入得门来,纷纷起身见了礼。承熹微笑着各个回了,心中却有些看不上——明明是承昭孩儿的洗三礼,这几位夫人却偏偏带着还未许人的女儿一齐入宫。一边是洗三礼的孩子,一边是容色娇妍的姑娘,着实有些荒唐。
她挑了角落一处不太显眼的地方坐下,垂眸继续思索——按理说,承昭头个孩儿这般大的事,最耐不住的应该是父皇母后。她还记得当初自己临产的前几天,母后便私服出宫住在了公主府,生皓儿的当日连父皇都满头大汗地赶来了,连龙袍都没顾上换。天子出宫城,八百仪卫随行护卫,整条大街都守得严严实实。
虽前儿个诞下的那孩子不是承昭的嫡女,可父皇母后怎么也该问上两句。这都已经是第三日的洗三礼了,该赏下的礼却还没有下来,这般情状倒是有些奇怪。
也不知怎的,承熹越想越觉得这事十分不对劲——如今承昭尚未及冠,钟粹宫中只有一位良娣两位孺子。在太子妃尚未定下人选、更未过府之时出了这种事,又是太子第一个子嗣,实在算不得美事。
无论将来的太子妃是哪家的闺秀,又有哪个姑娘愿意忍这种事?刚一嫁人就得养别人的孩子,这不是往未来太子妃的心上捅刀子吗?
照理说以承昭一向谨慎的性子,断不会弄出这样不妥的事。
承熹又记起方才路过之时远远看到了承昭,见他面上一派坦然,却丝毫没有初初为父的喜意,更觉事有蹊跷。
此时坐得地方较偏,承熹伸手唤了个小丫鬟过来,叫她附耳过来悄声问她:“你们宫里前日产下皇女孙的那位良娣呢?带我去看看。”
小丫鬟听了这话神色惊惶,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哆哆嗦嗦道:“奴婢不敢说,求公主莫要问了。”
见周围有人注意到了这里,承熹唤她起来,轻声道:“莫要慌张,且跟我过来。”
去了外间找了个避人的地儿,又重新问了一遍,小丫鬟斗胆求了个“不会怪责”的保证,这才磕磕巴巴说了。
她紧张得厉害,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承熹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那良娣前日才产子,当日便血崩不止,没熬过夜便香消玉殒了。太子殿下大怒,赐死了一整屋的小太监。
只是这小丫鬟还提到,那良娣不受太子宠爱,好几个月前便被太子发落到西边一处小院独住,平日也从未与太子同席用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