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可没有太子就不能不管了, 这不仅仅是皇帝的私事,更是关乎国家传承的大事啊!后宫最初就是为皇帝开枝散叶而设的,如今废除后宫,皇后又无所出,将来可要怎么办?很容易使皇族旁系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再起纷争啊! 几位御史商量了一下, 硬着头皮上奏,恳请皇上广纳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燕昱泽刚沉下脸, 卫沐霖就似笑非笑地看着几位御史, 开口道:“皇上尚未而立,正是壮年之时,几位大人不知因何如此焦急?” 这话说的,就差指着他们鼻子质问他们为何急着立储了,难道害怕皇帝英年早逝吗? 几位御史当即冷汗都下来了, 连忙解释,“侯爷误会了,下官只是为皇家子嗣考虑, 并无他想……” 袁皓轩站在文官略后的位置,轻笑道:“几位大人不要多想才是,哥哥他也并无他意,不过是认为皇上、娘娘尚都年轻,子嗣之事不必过急而已。王大人,听说您也是年满三十才得了第一个子嗣啊?刘大人,您家小儿子似乎娶妻后又纳了两房妾室、四名通房,怎么……至今均无所出啊?” 被点到名的御史脸色都有些青了,其他人也没好到哪去。这时袁震飞又说:“此话在理,子嗣之事要讲缘分,不应强求。何况帝后大婚刚刚两年,来日方长,待圣上不惑之年,诸位再来cao心此事较为合适。” 这一句话直接把这事儿支到十几年后去了,尤其是这父子三人看着他们的眼神,简直就是在警告他们不要多管闲事。偏偏之前商量好的几位大臣看着情况不妙都成了锯嘴葫芦,连头都没敢抬。几位御史无人支持,迟疑片刻还是退了回去,不再多言。再想想这三人都是惧内之人啊,同皇帝一样不纳二色,跟他们说再说那也是说不通的。 燕昱泽满意地勾了下唇角,道:“既然诸位爱卿无事可奏,那便退朝吧。” 燕昱泽起身走人,从头到尾都没把几位御史的话当回事,更叫人看清了他的态度,这次试探以完败告终。可怕的是在皇帝走后,袁震飞他们三人对几位御史的笑容很有些意味深长,让人背脊发凉,众臣纷纷退散,心中无不对几位御史感到怜悯。干什么不好,敢挑剔皇后娘娘?娘娘的继父、哥哥都是手握大权的朝中众臣,连弟弟也考中了状元成为新起之秀,他们哪儿来的胆子奏请皇帝广纳后宫的? 此事过后,几位御史家中大大小小都出了一点小事,不痛不痒,却都很让人闹心,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后娘家给的警告呢。每一次的事情过后,他们都更深刻地认识到皇后娘家人是有多护短,关键最护短的那位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当真是说不得动不得。 这件事卫明珠根本不知道,她其实忙得很,忙着叫手下人开农庄试验各种作物、忙着把脑子里所有的菜谱写成书册、忙着把各种店铺开到全国、忙着制出报纸让全国消息流通起来、忙着设立学堂让男子女子都可识字……她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时候没等燕昱泽批完奏折就困得睡过去了。 她不是没想过要孩子,只是觉得自己年纪太小,而且若是怀孕定然没有精力再做这些,所以同燕昱泽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暂且不生。不过两年过去,她想做的许多事都已经有了雏形,初具规模,接下去只要把握住大方向让手下之人去经营打理就行了,她毕竟是皇后,不需要亲力亲为的。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在几位御史上奏的三个月后,卫明珠因喝了碗鱼汤吐得稀里哗啦的,御医看诊后,诊出她已经怀了一个月的身孕。一个月天数少本不容易诊出来,但这御医是肖恒,医术了得,决不会出错。消息一传出去,立时就是臣民共庆! 不说大臣,就是百姓们也惦记着这件事呢,毕竟他们都很崇敬皇后娘娘,这大婚两年还无所出,许多人都担心皇帝会违背誓言呢。如今传出喜讯,大街小巷一下子比过年还喜庆。 能做到这种程度对卫明珠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肯定了,卫明珠听三公主和王若珊说起外面的热闹,只觉得心满意足。她们三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话不谈,甚至因为有了亲人的关系而感情更亲密了。 王若珊在袁皓轩考中状元后嫁入袁家,称她们嫂嫂、jiejie,倒无不妥,但三公主与卫沐霖患难生情,本叫卫明珠嫂嫂,却又成了她的嫂嫂,她们之间怎么叫都不合适了,最后商量一下,三人干脆还是互称姓名。 三公主和王若珊深受卫明珠的影响,都认定早早生子会伤到身体,孩子也容易夭折,所以在卫明珠怀孕之前也一直坚持不生,还跟着卫明珠一起忙前忙后,为造福民众出了不少力,声名远扬。也幸好她们两人的婆婆是袁夫人,不会像别人一样约束儿媳,看到孩子们开心就什么都不管了,不知叫多少世家小姐欣羡不已,后悔当初怎么就没跟卫明珠打好关系,错过了这么出色的两个好男人。 成家立业之后,内外都要cao心,光阴流逝得特别快,几乎一晃就是一年过去了。卫明珠在怀胎十月之后生出个八斤重的胖小子,她习武多年,身体强健,几乎没怎么费力就顺产了。 做完月子看着已经白白胖胖的可爱儿子,卫明珠第一次感受到那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喜悦和爱意。那是一种任何感情都比不上的,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感情,只恨不得能时时刻刻都看着自己的宝贝。而在这个世界,她终于有了自己的血脉传承,让她突然有一种在这里彻底扎根的感觉,莫名的感动,也莫名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