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世枭雄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六章无题(2)

第一百九十六章无题(2)

    官渡之战时,陈琳的伐曹檄文所说:‘细政苛惨,科防互设’,反映的是儒家豪族对曹cao重法术的看法,好法术可以说是曹cao鄙弃儒术的一种必然结果。

    可见,以重刑罚为特色的社会治理虽然不过是曹cao在汉末重建统一社会秩序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并被名士郭嘉看作是“治胜”之表现者,却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了很大程度上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此外,严格推行节俭可以说是曹cao施政中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相冲突的又一行为。

    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崇尚奢华生活,主张锦衣玉食、鼎食钟鸣和曼妙歌舞,因此在两汉特别是东汉,奢华生活几乎成为贵族社会普遍习俗。

    而这种习俗到东汉后期是愈演愈烈,至于“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不解,务存节俭而奢侈不止”。

    曹cao执政后对此予以大力纠正,不但身行节约,还以崔琰、毛玠“典选举”,在官吏间普遍推行节俭之风,由此扭转奢华风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发展。

    但曹cao所为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重礼所崇尚的豪奢生活理念相违背,且在政策执行中又稍显矫枉过正,所以不但丞相掾和洽谏说:“……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而一些贵族士大夫也并没有完全依照执行,可见,曹cao的节俭思想是为汉末儒学士大夫所排斥和反对的。

    在他们眼里,曹cao对节俭政策的严格推行无疑是反儒家思想的,因而曹丕执政后,曹cao的那种严格节俭思想便在儒学世家大族施治思想里渐消解于无形。

    总之,在承袭两汉社会思想下,汉末崛起的曹cao一生政治作为中既表现出有源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理论和本身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对儒家文化思想的敬畏。

    也有重建统一秩序、因时施政、建立曹氏政权政治需要方面所采取对儒家思想的某些叛逆举措,从而敬畏与叛逆成了曹cao政治生涯里面对儒家文化思想存在的一种矛盾纠结心理。

    历史上,曹cao杀孔融,恐怕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吧,曹cao给孔融安的罪名是不孝。

    大汉以孝治天下,曹cao给孔融安上这么一个罪名,想法不言而喻,儒家不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

    曹cao干出的事情根本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要是儒家,你应该把权利还给天子,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历史记载,孔融藐视圣人,有天,祢衡调侃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即回复一句“你是颜回复生。”

    真的说巧,他们的话被郗虑听到了,郗虑本来就和孔融不对付,于是告到曹cao处,于是成了其五大罪状之一。

    孔融则被定为大逆不道,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孔融说过很多狂悖的话,其中“亲子无亲论”说最惊世骇俗。

    他的原话是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翻译成现在白话文的意思说: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孔融的这番言论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社会那是不能接受的,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逆不道的悖论。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cao除掉孔融的一个借口罪名,曹cao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即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这才是孔融之死的最根本原因。

    孔融与曹cao的关系起初相当好,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

    但没过多久曹cao就“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

    而孔融就和荀彧一样,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两人政治关系由此一拍两散。

    孔融与曹cao作对,真正触到曹cao的逆鳞。

    曹cao要开王霸之基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的障碍,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头,阿党比周,拥刘贬曹,四方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