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上章字数超标,这里接上章未完处)要是给我弄一个藐视朝廷这一条大罪我就郁闷了,要是大皇兄再火上浇油一下,我的麻烦就不止是发配到南国那么简单了,而且这两个舅舅应该都在大皇兄手下办事,我可要小心为上,实在不行我就先理后兵了。
第二天,我早上起来,看过了外祖,向几个长辈说了一声,随便吃了点东西,带上妖皇就出门去了,外祖父还不是病入膏肓,让我轻松了不少,所以还有心情出去逛街,虽然没见过面,不过他的样子和感觉挺像我前世的外公的,所以我心中对他有些温情在。
这回我可以好好逛一逛苏州了,玄妙观就离家不远,走了几步就看到了观前大大的正山门,穿过去后,便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古树、亭台、池塘错落有致,大殿前的香炉清烟袅袅,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还是清早,来上香的人就已经挤满了大殿门前,看来这里供奉的三清颇为灵验,引来这么多的善男信女,好像还看见有人在那里提笔写字大概是卖字画的吧。
我远观大殿上挂着一块大大的牌匾,上书“玄统妙”,第三个字却是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些金漆留在上面,心里有些奇怪,想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典故,走到近处,却发现墙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大概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大殿牌匾上第三个金字“一”渐渐剥落,现在已经看不清了,想请苏州的文人才子前来补上这一个字,乃是功德无量的大事。
原来这么多人都是来看题字的,我来的正巧,可以看看苏州文人的墨宝了,其实不光是我,我可以感觉到身边的妖皇也是一脸的兴奋,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嘛。
因为人多,我和妖皇挤了半天才挤进了人堆,地上已经堆了很多写过的宣纸,不过看旁边的老道士的脸色,好像没有看到中意的,他望着现在正挥笔的年青人笔下苍劲有力的“一”字,还是在暗暗摇头。
我只听旁边有两个老头在议论:“格两日整个苏州有点名气的全部来试过哉,道长是一个也看不中,讲帮(与)原来格字一点也配勿起来。”
“嗯,格位张相公,字写得好的不得了,今朝看上去也勿灵光哉。”
我向两个老人奇怪的问道:“两位老人家,请问一下,为什么单单补这一个字呢?不如请来书法大家,重写四字,再题一匾,岂不省事?”
那两老头一听,忙说道:“格位公子,你肯定是从外地来格,勿晓得,格块牌匾是有来头的,是第十八代张天师到苏州格辰光(的时候)写格,勿好换格呀。”
“哦,原来如此。”我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场上写字有个人,自己对着字看了半天,大概也觉得不像,只得叹口气,向老道长拱了拱手,走到了人群中,一时间再也没有人上去写字了。
我正想着着道教的墨宝可能就此烟灭了,忽然又有一人从外圈挤了进来,嘴里还小声嚷嚷着:“我啊可以试试看?”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相貌委琐的老头儿,让我倒了不少胃口。
众人顿时一片哄笑,有人笑骂道:“格个不是卖香烛的王老头子吗,你也会写字?来轧啥闹猛(凑什么热闹)啊?”
王老头不服气道:“我其它字全部不会,就单单会格个字。”
老道长也认得这个平日一直在殿前卖香烛的老头,知道他根本不识字,不过道长涵养功夫极好,也抱着活马当死马医的心理,叫人送上纸笔,让他尽管试试。
只见那王老头推开递过来的狼毫大笔,却从脚上脱下了他那只已经烂了大半的草鞋,在墨水缸了蘸了蘸,毫不犹豫就在眼前的纸上涂了上去,从左到右一气呵成,写完还有点惋惜的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沾了墨汁的草鞋,不知道该不该再套回脚上。
我虽然不知道原来那个“一”字是怎么样的,不过从老道士惊喜的样子看来,这王老头写的一定差不了多少。不过看他的样子,怎么也不像个书法家。人群中也有人惊呼,一批文人墨客都瞪大了眼睛,显然也在想这老头的来历。
王老头倒是个实在人,自己说了出来:“写字我是不懂格,喏,我天天蹲了门口,没有事的辰光就看头上格块匾,只认得格个一划,我就拿只鞋子,沾点水在地上画画白相(玩)。画了几十年哉,自己也觉着蛮像格,没想着今朝派上用场。道长,我格双鞋子勿好穿哉,你要再送我一双哦。”众人皆啧啧称奇,但听得他最后一句,不禁又哄笑起来。
我看着老头喜笑颜开地从老道长手里接过一大锭银子,心里暗想我华明朝奇人奇事当真不少,这分明又是一个人才。
那老头写完之后,人群还没有完全散开,我便听到有人在一边说教:“加儿,你看刚才那老伯写字,可有所感?”此话说的是地道的官语,不知道是何人。
“此伯显然是不习笔墨,那草鞋一笔却有如神来,众人都皆是自愧不如,想是练习了千遍万遍之故,加儿认为读书也当如此,古语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应是此理。”这会儿说话是个稚嫩的声音。
我出于好奇,闻声望去,只见一大一小两人,一身长衫,一看便知是读书人,或许是长辈带了晚辈出门游历吧。
那年长的大概四十来岁,眼中有些许赞赏之色,但仍是道:“加儿所言不无道理,不过你更应看到,此老伯虽精此一字,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今日若是另换一字,他便束手无策。”这话说得有哲理,不过也是一句费话,那老头就练过那一字,换了字自然是写不好了,这瞎子都能看出。
那中年人顿了顿,双继续说道:“人才分为两种,一类如像老伯,称为专才,穷其一生专一技能,另一类则相反,通晓万事,可称为通才,专才者读书求精不求多,不可不求甚解,通才则博览群书,观其大略,加儿若想为官,当以通才自律其身,若选人才,切不可以貌取人夺人之机会,也不可以偶然之功便任人以高位,我常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唯才用人,按才用人,天下必大治。”这人说话很有深层,我不免多看了他两眼,心中也在想看来我是属于第二种通才吧。
那少年和我年龄相仿,十二,三岁的样子,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过还是在一边应是:“多谢伯父指教,加儿记下了。”
我听此言论,便知这两人应该是非常人物,想起自己正求才若渴,虽然我手下众多,个个都是精锐,但对于人才从来都是越多越好,所以念此我马上走上前搭话道:“这位先生有礼了,适才听先生之言,实在受益匪浅,不知可否由小子做东,邀二位到酒楼一聚,也好再向先生请教?”出门在外,最派得上用场的不是银子而是客套话。
“这位公子如此豪爽,真乃性情中人,钱某若是推辞,倒是显得小气了。”这姓钱的比我还爽快,一口便答应下来。
我们随便找了家档次高点的饭馆吃了一餐,一顿午饭,宾主尽欢,席间钱家二人更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我则由心的连声称赞,谈论间,我也了解了他们的大概情况。
钱加的伯父叫做钱减,都是河南南阳人氏,本是书香门弟,后来家道中落,小钱加从小帮人打杂干活,却没有从此懈怠,仍是努力读书练笔,钱减从小出门求学,得老师资助,解试榜上有名,但省试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便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回家看到钱加小小年纪便才华出众,便带上他出门游历,一面授之以脑中所学,一面使之看尽天下风物,适才一段言论,便是教钱加如何应对考试策略,这一点完全是我猜测的。
现在华明朝的贡举制度我大慨也知道一些,虽然我不常接触过,但我知道这个贡举继承于前朝,并有所发展,考试有五科,分别为: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前两门为选官,后三门是挑选特殊人才,考试每年一次,不论家世,只要符合品行端正,身份清白等条件就可以鸟。
考试分解试,省试两级,解试在各州府举行,合格者到京城尚书省参加省试,再合格者由百官公荐,或是向考官自荐求取官职,两级考试内容类似,进士考的是时务策,就是就事论事,明经则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则是考察经史子集上的知识。
会试合格者,即使不能为官,也必然被各个已经执政的皇兄收入门下,到地方上必定也会担任要职,说不定将来便一飞冲天,成为新皇帝门前的红人。
眼前这个钱减,不知何故省试屡屡碰壁,据刚才的对话了解,我想按他的水平理应榜上有名,不知是不是太过豪爽随便,得罪了什么人,被压下去了,也好,既然被我碰上,就绝不能放过了这二钱,因为人才我就喜欢,值得挺力相助的我是不会吝啬的。
所以念此,我不免故意问道:“不知钱大哥和钱小哥可否有意仕途?”
“我屡次参加贡举不第,只叹天下能人辈出,不敢再有入仕的非分之想,我这侄儿,聪明勤奋,他日成就必在我之上,我此番带他游历天下,增长见闻,正是想他日后可以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看来这个钱减把希望全压在了那个钱加身上。
其实他说不敢想是客套话,所以我露出招牌微笑,然后赶紧趁热打铁道:“不瞒两位,我正是本朝五皇子殿下的……部下,此次来到苏州,一则探望亲人,二则奉殿下之命寻找有识之士,遇到钱大哥和钱小哥,我就知道此行必是不会空手而归,若两位不嫌弃我家殿下势单力溥,可持此令牌到京城,我家殿下必会重用。”我有罪我谦虚了,势单力溥只是敷衍,因为我现在处事低调,不信任的人我一般不会让对方知道我的底细,现在知道的人都是我的亲近手下,不过这两人我有意收容,所以我大方的将进宫令牌给了那钱减。
那钱减一听,喜色于面:“莫非是宫中久传的神童殿下?钱某早有耳闻,能为殿下效力,已是我家门大幸,如此,钱某便多谢了。”能把神童之名传出宫外也是我意料中事,所以我并没有惊讶之色,不过这家伙他还真不客气,的确有点豪爽过头的感觉,不过脸上的喜色却是掩盖不住,我不太在意他的性格,名人高士多有怪脾气,这个早已司空见惯了。
谈妥后,我们又闲聊了一阵,我们才依依惜别,说好等他们再游历几处,便到京城相会。
过了这事后,接连几天,我每天做着基呼相同的事情,早晚探病,偶尔和家人聊天,平时则是在苏州城内外到处游荡,只是没再有好运气,碰到像钱伯侄那样的人才。苏州的文人才子我倒也见了不少,可惜多是舞文弄墨的高手,少有治理一方的能人,更别说可以威震沙场的将才了,不过少不代表没有,我还是请了几个一般般的人进京,不过被婉拒了好几回,最后只有一人愿给五皇子殿下当个文书,而且还有些不情愿的样子,看来这苏洲的文士才干都喜欢过逍遥的日子,不想进宫去受罪。
我本来想着会不会碰到个土豪劣绅之流,可以给我耍耍威风,没想到这地方连个流氓也没见到,我还到处打听有没有贪官污吏,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差点还被误认为在诽谤朝廷命官,其实这个目地主要是看我那两个亲戚干得如何,不过看来我的那两个姨丈把苏州治理的是井井有条,我是一点利用身分的机会也没有了。
回王府后,大姨夫还真从外地购来了苦丁茶,给外祖慢慢喝下,又在我的强烈反对下,也停止再给老人吃rou汤之类的食物,只是坚持清茶淡饭,反正外祖的病是有了起色,虽然没有大好,外祖母的眉头也渐渐松开了,这样也算不愧我神童之名,嘿嘿,最少我能克制住这高血压。
又过了两天,我仍旧带着妖皇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刺史衙门门前围着好多人,看来是在判案,上次在王德镇也有审案,不过我没去,这次难得有空,反正真的审案子我还没见识过,所以便忙挤过去凑热闹,也好看看我姨夫是如何断案的,算长点见识。
进得内里,我才知道原来受理的是一宗通jian案,这大概是近期苏州最大的案件了,所以知道衙门有官司的百姓都到场了,大概因为缺少娱乐活动,有点什么事都会被当成好戏来看吧。
原告是个长得挺帅的小白脸,状告他的女人和那女人的表哥有染,并怀疑刚出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两个原告跪在一边,长得倒是有几分相似,眼睛都是小小,相貌不怎么出众,听周围知情的人说,这原告男子本是看上女方的钱财才与之成亲,现在有了钱又要恩将仇报了,想是要谋取家产。
姨夫显然断过类似的案件,传令忤作滴血认,。两个男子和婴儿都割了一个小口子,滴血实验。三滴血滴入水中,仵作报道,婴儿的血远离他的父亲,却和被告的混在了一起。
顿时众人一片议论。
“没想到真有jian情。”旁人a说。
“是啊,别看平时这女人正正经经,原来是个贱人。”旁人b说。
……
我听在耳里,仔细观察那堂上跪着的众人和那个婴孩,心里已有了几分底,本来这事与我无关,不过我一向好奇心重,我旁边的妖皇也是如此,我看他的眼神,发现他也看出了端倪。
这时,砰的一声,姨丈一拍惊堂木,说道,“堂下听判,经滴血认亲,查明犯妇柳氏,与其表兄通jian,产下一子,你二人可认罪?”
堂下那姓柳的妇人顿时瘫伏在地,哭喊冤枉,一旁的表兄也连连磕头,口称并无此事,而原告则在一边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本官也差点相信你二人的信口雌黄,如今铁证如山,怎容得你们再欺瞒本官?我劝你们还是趁早招供,免受皮rou之苦。”果然姨丈威信十足,说起话来洪亮得很。
不过那两人哪里肯招,仍是不停的大叫冤枉。
姨丈看来是动了真怒,大叫:“来人,给这对jian夫yin妇大刑伺候。”
“等一下。”关键时刻终于该我出场了,我等了这个机会好久了,一直忍到现在才跳了出来,我不是想多管闲事,不过实在是忍不住了。
姨夫闻声大怒道:“何人咆哮公堂?”定睛一看是我,立刻大惊,然后立刻走下坐位,到我面前,躬身道:“不知五……大人来到,下官有失远迎,请大人恕罪。”
我微微一笑回答道:“不知者不罪,我只不过看到大人断案有失公允,故冒昧出声,还请大人见谅。”
“下官不敢,大人请上座。”姨丈说话还是很客气。
全场所有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比刺史还要大,都不知所措。我示意姨丈还是坐在了判案的位置,自己则走到堂前,接受来自四面八方诧异的眼光,心里一阵激动,第一次审案,倒有些紧张。
“不知下官何处有失公允?还望大人指教。”姨丈这时将疑惑说出,然后看着我等我答复。
“大人指教不敢当,只是这滴血认亲并非铁证,据我所知,父子之血未必相溶。”我一语惊人,立刻引来议论纷纷。
“这滴血认亲乃是古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无听说有所差错,是否大人弄错了?”姨丈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懂这道道。
所以我对此只是轻然一笑,我不懂?我要是给他解释血液的凝血因子,肯定是对牛弹琴,不过为表明我的正确,必须做实验了。
“呃,如果大人不信,可取十对父子,分别滴血,便可知此法是否铁证了。”我丝毫不担心出现全部相融的巧合,那种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要是也被我碰到,我就可以天天买彩票了,不过这时代没有,不过念此,我心中产生一想法。
不过还好我的身分特殊,我话音一毕,姨丈也有些好奇,便依我的话,从门口围着的众人中邀了十对父子,当场验证,结果自然不言而与,只有六对父子的血可以混在一起,姨丈顿时哑口无言。
“那也不能证明这孩子是我的啊?”原告有些急了,不免抗声道,这个家伙真是不知悔改,还想垂死挣扎,我靠了。
我不理他,对着姨丈又说道:“大人看,柳氏与其表兄眼睛不大,均是一层眼皮,而那婴儿却和原告相同眼睛颇大,有两层眼皮,据我所知,两个双眼皮的人可以生下单眼皮的孩子,但两个单眼皮的人是绝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必定不是通jian所生。”嘿嘿,虽然这对他们来说是歪理,不过这可是有科学根据的。
看到姨丈呆呆的样子,早猜到他不可能理解我的话,我叹了口气,又继续说道:“大人若不信,可问在场所有百姓,可有这等反向例子。”
不用问也能想到,几乎问了上百人父母的眼睛情况,也没找到一个反例。有几个记不清或是不信邪的,还故意跑回家去证实了一遍,我很放心他们的答案不会有错,因为这时代没有整容手术,绝不会有人割过双眼皮的。
在数百人的铁证面前,姨丈脸红道:“若不是大人提醒,险些冤枉了好人,下官确实不曾想到古法竟然有误,真是惭愧。”
“不知者不罪,大人不必自责,还请大人重新判决。”我得意的笑了笑,看来我的科学知识在这种场合也派上大用场了。
现在事情搞定,该是我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我闪到一边,听姨丈继续发他的官威。
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姨丈也有所耳闻这家人的事情,只是刚才被“事实”蒙蔽了,原告这下可倒了霉,虽然他也叫冤枉,不过还是被姨丈罚没了全副身家,另打了八十大棍哄出门去,然后又宣布解散这段婚姻,对被告二人好言相慰,派人送回家去。
趁大家听着审判的时候,我便偷偷从边门跟妖皇悄悄溜了出去,不过一段“少年大人智判恶夫案”的故事就开始在苏州流传开来,慢慢的也有人泄漏,这位年少的大人便是号称神童的五皇子殿下,看来隔墙终有耳。
后来,我又吩咐姨丈将此案例上奏朝庭,要求废除滴血法,而从其他一些易见的特征分析亲子关系,我也暗暗决定,有时间要好好利用法医学,希望能减少天下的冤假错案。
虽然我对曾祖母和大舅颇有好感,不过每天对着二舅舅却让我倒足了胃口,从大姨丈那里知道我判案以后,这个舅舅就总是向我问长问短,说我学富五车什么,还打听我哪里学来的,一副探子的模样,还是大舅给我解了几次围,我看着这截然不同的两个长者,心里大叫“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要不是他是我亲戚,我早就弄他了。
小舅那边也通知了,因为祖父的病情,不过不知为何仍未到来,我也曾让人打探,却报已久出京城,不知为何耽搁还没到,难道是自行车的事出了差错,我念此有些担心,再又再叫大姨丈派人沿途去找,之所以不动用妖皇去寻找,主要是因为这是家庭探亲,让姨丈去找要亲切一些。
两个阿姨来得很勤,不过是标准的妇道人家,除了家里的鸡毛蒜皮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长得也不行,估计年青时也不是很漂亮,而且她们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在丈夫面前争宠去了,哪里管其它事?
然后这期间我又找两个舅舅分别谈了谈,告诉他们我这次回来,不久就将开始参与政治,统领一个地方,其实这件事是前两天老太婆派人来告诉我的,这是宫中例行规则,其实是可选可不选的,就像二皇子和大皇子一样,现在就管一个地方,而且当统领只有其好处无其坏处,所以我应允了,当统领也不妨碍我去宫外逍遥,所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我告诉两舅主要是想拉拢他们,让他们过来帮我,因为我怀疑他们是大皇子的人,大舅舅是个传统的人,大概相信什么“忠臣不事二主”之类的话,只是推说自己已经在大皇子处任职,不忍向背,二舅舅却没有立刻回答我,只说要好好考虑,等我上任时再给我回复,其实我这不光是帮我,也是帮他们,跟我混要好处多多了。
在苏州又待了几天,外祖毕竟年岁已大,这病虽无性命之忧却也还是卧床不起,我每日闲来无事,就道言期时已至,要回京复命了,众亲戚虽有不舍,也无可奈何。
原本我打算出城后杀个回马枪以防两个姨夫骗我,不过按这几天的明查暗访所得,这里真的民风淳朴,我参与的那件案子已是数月内最大的一宗了,反正返期提前了,我就一路晃悠回去,看看风景民俗,父皇不是叫我查探民情嘛,我就多观察一下。
和来时抄小路不同,回程我和妖皇走了一条歪歪扭扭,经过尽可能多的城市和著名景观的大道,从苏州出发,途经江南、淮南、河南、河北,河东,都畿诸道,一路走来,尽观胜景古迹,遍尝美食佳肴,只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期盼这条回京之路可以一直走下去,主要是当游玩。
爽快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到达了东都外城,从这里向西行,只需一天,便可回到京城,还没到东都城门,便听附近马嘶声不断,却是城外一个巨大的马厩,旁边是一座大院,上面写着“林氏车行”这是我上次找夏易的外公借钱办的第一个车行,居然现在在此处出现了。
我看到这我占了一半股份的车行,突生大感兴趣,先不进城,直接策马过去,也好问问车行的情况,才到近处,便有数个小厮从马厩跑了出来替我们牵马,还问我们会不会骑自行车。
我挺奇怪的问道:“会又如何,不会又如何?”不过在此我心中很是欣喜,看来自行车在此处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在使用了。
“公子想必远道而来,几月前城中颁下命令,由于城内连续发生惊马事件,且马匹嘶声、粪便时时扰民,故从其时起城内不得带入马匹,一律存于城外,由本车行负责料理,往来者可步行,也可骑车坐车。”小厮说着,又一指旁边一块大大的招牌,念道:“林氏车行,一日二轮只需三分!如今这东都城内妇女老少都皆知,就是说在本店租自行车,一日只需三分银钱,还不到公子一壶香茶钱啊。”
这个小舅,广告做的倒是很有一套,不知道这个城内禁止骑马的花招是不是他搞出来的,如果也是的话,定是他和某官勾结,想以此来垄断这个世场了,不过念此我又想想起小舅失踪好几天,心里一阵希冀,希望他不要出事,这是个人才。
聊到最后我和妖皇要了一辆二人坐无蓬三轮车,因为是人力,比自行车稍贵,每日一钱银子,多租更便宜,车胎已是采用实心较软的橡胶,进城之路已是大为平坦,加上厚厚的座垫,几乎毫无颠簸之感,比起骑马自是舒服了百倍,座位像极了一个大沙发,坐着舒服又显气势,不怪得刚才的小厮说,城里的普通人家也会特地来体会一下这豪华的享受,本来我坐这玩意是不需要花钱的,不过为了低调行事,我现在不想公开,我才是车行大老板,而且这点银子也不伤筋骨。
城中的大路已经明显分成了两边,车辆都是靠着右边行驶,还算井然有序,不过在十字路口有时会有些小小的混乱,看来随着交通的繁忙,红绿灯和交通指示牌有必要慢慢发展起来了。
我坐的这车的车夫甚为健谈,要是在我前世这家伙肯定是一个活脱脱的城市的哥,能说会道,一路给我们说进城去,东都的街面是林氏家族和一个国舅爷捐资平整,那时林氏自行车涌入城中,和马车分道而行,直到数月前,东都车道观察使下了禁马令,从此街上再不曾听闻到马蹄声,开始大家都不怎么习惯,现在却也习惯和喜欢这宁静的街道了。
我一边坐在车上一边饶有兴趣地对的哥问道:“为何这车辆都是靠右而不是靠左而行?是什么道理呢?”
的哥一听马上来了兴致,口若悬河道:“哈哈,这还真有个故事:当初划分左右之时,听说请了很多人来出主意,不过对左右行车意见总是不一,后来国舅爷说了一句话就摆平了,公子可猜得出国舅爷如何说的?”
我听毕便摇了摇头,那车夫一看以为我猜不出便得意洋洋回道:“国舅爷说:因为佛祖,天尊和老天都是保佑(右),所以我们在右边行车会比较安全。”
我一听不由得笑出了声:“哈哈,你可真能瞎掰,那运货来此的客商呢?”我顿了顿又问道:“满车的货物如何进城?”
“公子真是聪明,我便想不到这层。”车夫显然是个深懂马屁之道的人,接着又道:“不过我们车行的大老板就想到了,除二轮三轮外另有一车,有四轮,两人cao作,车尾类似马屁股上的屁胺,运货大车只需从马后卸下套上此车便可,十分方便,称为马尾车。”
这车我也没有提出过这种建意,看来这几月时间,车行不但大力发展,而且还推陈出新,这生命力不可小视,看来这小舅的功劳可是大大的,当然还有刘禹西。
街上各式车辆颇多,一半为和我坐的这辆一样的红色,另外的是篮色的和绿色的。正说着,后面超过了一辆绿色的车,骑车的还故意对着我们的的哥做了个挑衅的手势。
“哼,开那么急,早晚出事!”我们的的哥冲着离去的背影恨恨道,这时妖皇也冷眼看了看那超车之人,我知道他是忍得住,要是在这出手就不好了。
我见此不免笑了笑,对的哥问道:“这个人和你有过节吗?”
“公子你不知道。原本这东都城只有我们一家车行,满街都是我们的红色车辆,三月前,不知哪里又跑来了两家车行,蓝的是宁驰车行,只是争抢生意倒也没什么,那绿的是孙记车行,本来我们河水不犯井水,可他们甚是霸道,不仅时时抢夺我们的生意,还污蔑我们车行的信誉,可恨之极,不过听说他们后台是个皇子,我们老板吩咐我们不可与之冲突,现在六个城门车站已被他们占了两个,幸好我们车行服务极好,信誉又好,还有马尾车等各种车型,不然只怕过一阵子,我们都干不下去了。”
我一听心中想了起来,哦,原来已经有竞争啦?还有两个车行?后台还有皇子,这还能是谁呢?我估计多半是大皇子和四皇子,别看老四平时白痴痴的样子,他也挺受老太婆受宠,我想他在这搞这车行一定是大皇子拉来的,不过他们两人肯定是不知道林氏车行大老板会是我。
的哥见我一直不说话,以为我不爱听这个,忙换了个话题:“公子来东都是探亲访友,求学经商还是观光游玩啊?若是游玩,小人可介绍您几个好去处。”
“哦?说来听听。”原来这家伙还是导游,不知道那几个好去处是不是给了他回扣。
“这东都城可观的美景数以百计,龙门石窟公子不可不去,若喜烧香拜神,可去白马寺或上清宫,若喜书画,可去东都书院与画院,若喜美食,城中有聚仙楼,杜康居等等。”他说着说着又回头看了我两眼,又暧昧的继续道,“若公子喜好风流,这东都城中的青楼小人也了如指掌啊。”
不过青楼我本来有些兴趣,不过现在可没空,所以我谢绝了的哥的美意,我只是要他带我们去几个佛教道教的胜地去随便看看,转了好大的一圈,直到黄昏才转过了大半个东都,我们的导游的哥滔滔不绝,各种典故传说信手拈来,果然服务极好,我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又打赏了他一些铜钱,最后日暮时我们下榻于位于城西的如归客栈,休息一晚,只等天亮便回京城。
在客栈用过晚饭,我便开始烦心了,这几日逍遥快活,我早把一切烦恼都丢于脑后了,明日就要回京城,后天要见老太婆,这是她安排,也不知道她现在是不是有意针对我,不过我忍她也有限度,如果她太过份,我就不认黄了,而现在小舅也下落不明,这一切都要我去解决,看来我出宫外逍遥之事要推迟了,哎,真是郁闷。
在客栈晚上无聊时,让妖皇先去休息后,我便在心中想一想我即将要在宫内办的事,首先是追查小舅的下落,然后便是如何解释火炮问题,为何在他国首先使用而不是献给我国,这个老太婆问起不好答,接着便是我在南国为什么不到年岁便私自掌管一城,为何在海外私募兵员,组织舰队,这个父皇是清楚我的目地,不过老太婆可不这么想,看来她是老得有些糊涂了。
想着这些事,我的脑袋便开始转动起来,不过想久了头昏昏的,所以我便走出了房门,到后院去透透气。(未完待续)
第二天,我早上起来,看过了外祖,向几个长辈说了一声,随便吃了点东西,带上妖皇就出门去了,外祖父还不是病入膏肓,让我轻松了不少,所以还有心情出去逛街,虽然没见过面,不过他的样子和感觉挺像我前世的外公的,所以我心中对他有些温情在。
这回我可以好好逛一逛苏州了,玄妙观就离家不远,走了几步就看到了观前大大的正山门,穿过去后,便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古树、亭台、池塘错落有致,大殿前的香炉清烟袅袅,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还是清早,来上香的人就已经挤满了大殿门前,看来这里供奉的三清颇为灵验,引来这么多的善男信女,好像还看见有人在那里提笔写字大概是卖字画的吧。
我远观大殿上挂着一块大大的牌匾,上书“玄统妙”,第三个字却是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些金漆留在上面,心里有些奇怪,想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典故,走到近处,却发现墙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大概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大殿牌匾上第三个金字“一”渐渐剥落,现在已经看不清了,想请苏州的文人才子前来补上这一个字,乃是功德无量的大事。
原来这么多人都是来看题字的,我来的正巧,可以看看苏州文人的墨宝了,其实不光是我,我可以感觉到身边的妖皇也是一脸的兴奋,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嘛。
因为人多,我和妖皇挤了半天才挤进了人堆,地上已经堆了很多写过的宣纸,不过看旁边的老道士的脸色,好像没有看到中意的,他望着现在正挥笔的年青人笔下苍劲有力的“一”字,还是在暗暗摇头。
我只听旁边有两个老头在议论:“格两日整个苏州有点名气的全部来试过哉,道长是一个也看不中,讲帮(与)原来格字一点也配勿起来。”
“嗯,格位张相公,字写得好的不得了,今朝看上去也勿灵光哉。”
我向两个老人奇怪的问道:“两位老人家,请问一下,为什么单单补这一个字呢?不如请来书法大家,重写四字,再题一匾,岂不省事?”
那两老头一听,忙说道:“格位公子,你肯定是从外地来格,勿晓得,格块牌匾是有来头的,是第十八代张天师到苏州格辰光(的时候)写格,勿好换格呀。”
“哦,原来如此。”我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场上写字有个人,自己对着字看了半天,大概也觉得不像,只得叹口气,向老道长拱了拱手,走到了人群中,一时间再也没有人上去写字了。
我正想着着道教的墨宝可能就此烟灭了,忽然又有一人从外圈挤了进来,嘴里还小声嚷嚷着:“我啊可以试试看?”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相貌委琐的老头儿,让我倒了不少胃口。
众人顿时一片哄笑,有人笑骂道:“格个不是卖香烛的王老头子吗,你也会写字?来轧啥闹猛(凑什么热闹)啊?”
王老头不服气道:“我其它字全部不会,就单单会格个字。”
老道长也认得这个平日一直在殿前卖香烛的老头,知道他根本不识字,不过道长涵养功夫极好,也抱着活马当死马医的心理,叫人送上纸笔,让他尽管试试。
只见那王老头推开递过来的狼毫大笔,却从脚上脱下了他那只已经烂了大半的草鞋,在墨水缸了蘸了蘸,毫不犹豫就在眼前的纸上涂了上去,从左到右一气呵成,写完还有点惋惜的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沾了墨汁的草鞋,不知道该不该再套回脚上。
我虽然不知道原来那个“一”字是怎么样的,不过从老道士惊喜的样子看来,这王老头写的一定差不了多少。不过看他的样子,怎么也不像个书法家。人群中也有人惊呼,一批文人墨客都瞪大了眼睛,显然也在想这老头的来历。
王老头倒是个实在人,自己说了出来:“写字我是不懂格,喏,我天天蹲了门口,没有事的辰光就看头上格块匾,只认得格个一划,我就拿只鞋子,沾点水在地上画画白相(玩)。画了几十年哉,自己也觉着蛮像格,没想着今朝派上用场。道长,我格双鞋子勿好穿哉,你要再送我一双哦。”众人皆啧啧称奇,但听得他最后一句,不禁又哄笑起来。
我看着老头喜笑颜开地从老道长手里接过一大锭银子,心里暗想我华明朝奇人奇事当真不少,这分明又是一个人才。
那老头写完之后,人群还没有完全散开,我便听到有人在一边说教:“加儿,你看刚才那老伯写字,可有所感?”此话说的是地道的官语,不知道是何人。
“此伯显然是不习笔墨,那草鞋一笔却有如神来,众人都皆是自愧不如,想是练习了千遍万遍之故,加儿认为读书也当如此,古语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应是此理。”这会儿说话是个稚嫩的声音。
我出于好奇,闻声望去,只见一大一小两人,一身长衫,一看便知是读书人,或许是长辈带了晚辈出门游历吧。
那年长的大概四十来岁,眼中有些许赞赏之色,但仍是道:“加儿所言不无道理,不过你更应看到,此老伯虽精此一字,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今日若是另换一字,他便束手无策。”这话说得有哲理,不过也是一句费话,那老头就练过那一字,换了字自然是写不好了,这瞎子都能看出。
那中年人顿了顿,双继续说道:“人才分为两种,一类如像老伯,称为专才,穷其一生专一技能,另一类则相反,通晓万事,可称为通才,专才者读书求精不求多,不可不求甚解,通才则博览群书,观其大略,加儿若想为官,当以通才自律其身,若选人才,切不可以貌取人夺人之机会,也不可以偶然之功便任人以高位,我常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唯才用人,按才用人,天下必大治。”这人说话很有深层,我不免多看了他两眼,心中也在想看来我是属于第二种通才吧。
那少年和我年龄相仿,十二,三岁的样子,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过还是在一边应是:“多谢伯父指教,加儿记下了。”
我听此言论,便知这两人应该是非常人物,想起自己正求才若渴,虽然我手下众多,个个都是精锐,但对于人才从来都是越多越好,所以念此我马上走上前搭话道:“这位先生有礼了,适才听先生之言,实在受益匪浅,不知可否由小子做东,邀二位到酒楼一聚,也好再向先生请教?”出门在外,最派得上用场的不是银子而是客套话。
“这位公子如此豪爽,真乃性情中人,钱某若是推辞,倒是显得小气了。”这姓钱的比我还爽快,一口便答应下来。
我们随便找了家档次高点的饭馆吃了一餐,一顿午饭,宾主尽欢,席间钱家二人更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我则由心的连声称赞,谈论间,我也了解了他们的大概情况。
钱加的伯父叫做钱减,都是河南南阳人氏,本是书香门弟,后来家道中落,小钱加从小帮人打杂干活,却没有从此懈怠,仍是努力读书练笔,钱减从小出门求学,得老师资助,解试榜上有名,但省试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便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回家看到钱加小小年纪便才华出众,便带上他出门游历,一面授之以脑中所学,一面使之看尽天下风物,适才一段言论,便是教钱加如何应对考试策略,这一点完全是我猜测的。
现在华明朝的贡举制度我大慨也知道一些,虽然我不常接触过,但我知道这个贡举继承于前朝,并有所发展,考试有五科,分别为: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前两门为选官,后三门是挑选特殊人才,考试每年一次,不论家世,只要符合品行端正,身份清白等条件就可以鸟。
考试分解试,省试两级,解试在各州府举行,合格者到京城尚书省参加省试,再合格者由百官公荐,或是向考官自荐求取官职,两级考试内容类似,进士考的是时务策,就是就事论事,明经则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则是考察经史子集上的知识。
会试合格者,即使不能为官,也必然被各个已经执政的皇兄收入门下,到地方上必定也会担任要职,说不定将来便一飞冲天,成为新皇帝门前的红人。
眼前这个钱减,不知何故省试屡屡碰壁,据刚才的对话了解,我想按他的水平理应榜上有名,不知是不是太过豪爽随便,得罪了什么人,被压下去了,也好,既然被我碰上,就绝不能放过了这二钱,因为人才我就喜欢,值得挺力相助的我是不会吝啬的。
所以念此,我不免故意问道:“不知钱大哥和钱小哥可否有意仕途?”
“我屡次参加贡举不第,只叹天下能人辈出,不敢再有入仕的非分之想,我这侄儿,聪明勤奋,他日成就必在我之上,我此番带他游历天下,增长见闻,正是想他日后可以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看来这个钱减把希望全压在了那个钱加身上。
其实他说不敢想是客套话,所以我露出招牌微笑,然后赶紧趁热打铁道:“不瞒两位,我正是本朝五皇子殿下的……部下,此次来到苏州,一则探望亲人,二则奉殿下之命寻找有识之士,遇到钱大哥和钱小哥,我就知道此行必是不会空手而归,若两位不嫌弃我家殿下势单力溥,可持此令牌到京城,我家殿下必会重用。”我有罪我谦虚了,势单力溥只是敷衍,因为我现在处事低调,不信任的人我一般不会让对方知道我的底细,现在知道的人都是我的亲近手下,不过这两人我有意收容,所以我大方的将进宫令牌给了那钱减。
那钱减一听,喜色于面:“莫非是宫中久传的神童殿下?钱某早有耳闻,能为殿下效力,已是我家门大幸,如此,钱某便多谢了。”能把神童之名传出宫外也是我意料中事,所以我并没有惊讶之色,不过这家伙他还真不客气,的确有点豪爽过头的感觉,不过脸上的喜色却是掩盖不住,我不太在意他的性格,名人高士多有怪脾气,这个早已司空见惯了。
谈妥后,我们又闲聊了一阵,我们才依依惜别,说好等他们再游历几处,便到京城相会。
过了这事后,接连几天,我每天做着基呼相同的事情,早晚探病,偶尔和家人聊天,平时则是在苏州城内外到处游荡,只是没再有好运气,碰到像钱伯侄那样的人才。苏州的文人才子我倒也见了不少,可惜多是舞文弄墨的高手,少有治理一方的能人,更别说可以威震沙场的将才了,不过少不代表没有,我还是请了几个一般般的人进京,不过被婉拒了好几回,最后只有一人愿给五皇子殿下当个文书,而且还有些不情愿的样子,看来这苏洲的文士才干都喜欢过逍遥的日子,不想进宫去受罪。
我本来想着会不会碰到个土豪劣绅之流,可以给我耍耍威风,没想到这地方连个流氓也没见到,我还到处打听有没有贪官污吏,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差点还被误认为在诽谤朝廷命官,其实这个目地主要是看我那两个亲戚干得如何,不过看来我的那两个姨丈把苏州治理的是井井有条,我是一点利用身分的机会也没有了。
回王府后,大姨夫还真从外地购来了苦丁茶,给外祖慢慢喝下,又在我的强烈反对下,也停止再给老人吃rou汤之类的食物,只是坚持清茶淡饭,反正外祖的病是有了起色,虽然没有大好,外祖母的眉头也渐渐松开了,这样也算不愧我神童之名,嘿嘿,最少我能克制住这高血压。
又过了两天,我仍旧带着妖皇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刺史衙门门前围着好多人,看来是在判案,上次在王德镇也有审案,不过我没去,这次难得有空,反正真的审案子我还没见识过,所以便忙挤过去凑热闹,也好看看我姨夫是如何断案的,算长点见识。
进得内里,我才知道原来受理的是一宗通jian案,这大概是近期苏州最大的案件了,所以知道衙门有官司的百姓都到场了,大概因为缺少娱乐活动,有点什么事都会被当成好戏来看吧。
原告是个长得挺帅的小白脸,状告他的女人和那女人的表哥有染,并怀疑刚出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两个原告跪在一边,长得倒是有几分相似,眼睛都是小小,相貌不怎么出众,听周围知情的人说,这原告男子本是看上女方的钱财才与之成亲,现在有了钱又要恩将仇报了,想是要谋取家产。
姨夫显然断过类似的案件,传令忤作滴血认,。两个男子和婴儿都割了一个小口子,滴血实验。三滴血滴入水中,仵作报道,婴儿的血远离他的父亲,却和被告的混在了一起。
顿时众人一片议论。
“没想到真有jian情。”旁人a说。
“是啊,别看平时这女人正正经经,原来是个贱人。”旁人b说。
……
我听在耳里,仔细观察那堂上跪着的众人和那个婴孩,心里已有了几分底,本来这事与我无关,不过我一向好奇心重,我旁边的妖皇也是如此,我看他的眼神,发现他也看出了端倪。
这时,砰的一声,姨丈一拍惊堂木,说道,“堂下听判,经滴血认亲,查明犯妇柳氏,与其表兄通jian,产下一子,你二人可认罪?”
堂下那姓柳的妇人顿时瘫伏在地,哭喊冤枉,一旁的表兄也连连磕头,口称并无此事,而原告则在一边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本官也差点相信你二人的信口雌黄,如今铁证如山,怎容得你们再欺瞒本官?我劝你们还是趁早招供,免受皮rou之苦。”果然姨丈威信十足,说起话来洪亮得很。
不过那两人哪里肯招,仍是不停的大叫冤枉。
姨丈看来是动了真怒,大叫:“来人,给这对jian夫yin妇大刑伺候。”
“等一下。”关键时刻终于该我出场了,我等了这个机会好久了,一直忍到现在才跳了出来,我不是想多管闲事,不过实在是忍不住了。
姨夫闻声大怒道:“何人咆哮公堂?”定睛一看是我,立刻大惊,然后立刻走下坐位,到我面前,躬身道:“不知五……大人来到,下官有失远迎,请大人恕罪。”
我微微一笑回答道:“不知者不罪,我只不过看到大人断案有失公允,故冒昧出声,还请大人见谅。”
“下官不敢,大人请上座。”姨丈说话还是很客气。
全场所有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比刺史还要大,都不知所措。我示意姨丈还是坐在了判案的位置,自己则走到堂前,接受来自四面八方诧异的眼光,心里一阵激动,第一次审案,倒有些紧张。
“不知下官何处有失公允?还望大人指教。”姨丈这时将疑惑说出,然后看着我等我答复。
“大人指教不敢当,只是这滴血认亲并非铁证,据我所知,父子之血未必相溶。”我一语惊人,立刻引来议论纷纷。
“这滴血认亲乃是古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无听说有所差错,是否大人弄错了?”姨丈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懂这道道。
所以我对此只是轻然一笑,我不懂?我要是给他解释血液的凝血因子,肯定是对牛弹琴,不过为表明我的正确,必须做实验了。
“呃,如果大人不信,可取十对父子,分别滴血,便可知此法是否铁证了。”我丝毫不担心出现全部相融的巧合,那种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要是也被我碰到,我就可以天天买彩票了,不过这时代没有,不过念此,我心中产生一想法。
不过还好我的身分特殊,我话音一毕,姨丈也有些好奇,便依我的话,从门口围着的众人中邀了十对父子,当场验证,结果自然不言而与,只有六对父子的血可以混在一起,姨丈顿时哑口无言。
“那也不能证明这孩子是我的啊?”原告有些急了,不免抗声道,这个家伙真是不知悔改,还想垂死挣扎,我靠了。
我不理他,对着姨丈又说道:“大人看,柳氏与其表兄眼睛不大,均是一层眼皮,而那婴儿却和原告相同眼睛颇大,有两层眼皮,据我所知,两个双眼皮的人可以生下单眼皮的孩子,但两个单眼皮的人是绝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必定不是通jian所生。”嘿嘿,虽然这对他们来说是歪理,不过这可是有科学根据的。
看到姨丈呆呆的样子,早猜到他不可能理解我的话,我叹了口气,又继续说道:“大人若不信,可问在场所有百姓,可有这等反向例子。”
不用问也能想到,几乎问了上百人父母的眼睛情况,也没找到一个反例。有几个记不清或是不信邪的,还故意跑回家去证实了一遍,我很放心他们的答案不会有错,因为这时代没有整容手术,绝不会有人割过双眼皮的。
在数百人的铁证面前,姨丈脸红道:“若不是大人提醒,险些冤枉了好人,下官确实不曾想到古法竟然有误,真是惭愧。”
“不知者不罪,大人不必自责,还请大人重新判决。”我得意的笑了笑,看来我的科学知识在这种场合也派上大用场了。
现在事情搞定,该是我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我闪到一边,听姨丈继续发他的官威。
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姨丈也有所耳闻这家人的事情,只是刚才被“事实”蒙蔽了,原告这下可倒了霉,虽然他也叫冤枉,不过还是被姨丈罚没了全副身家,另打了八十大棍哄出门去,然后又宣布解散这段婚姻,对被告二人好言相慰,派人送回家去。
趁大家听着审判的时候,我便偷偷从边门跟妖皇悄悄溜了出去,不过一段“少年大人智判恶夫案”的故事就开始在苏州流传开来,慢慢的也有人泄漏,这位年少的大人便是号称神童的五皇子殿下,看来隔墙终有耳。
后来,我又吩咐姨丈将此案例上奏朝庭,要求废除滴血法,而从其他一些易见的特征分析亲子关系,我也暗暗决定,有时间要好好利用法医学,希望能减少天下的冤假错案。
虽然我对曾祖母和大舅颇有好感,不过每天对着二舅舅却让我倒足了胃口,从大姨丈那里知道我判案以后,这个舅舅就总是向我问长问短,说我学富五车什么,还打听我哪里学来的,一副探子的模样,还是大舅给我解了几次围,我看着这截然不同的两个长者,心里大叫“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要不是他是我亲戚,我早就弄他了。
小舅那边也通知了,因为祖父的病情,不过不知为何仍未到来,我也曾让人打探,却报已久出京城,不知为何耽搁还没到,难道是自行车的事出了差错,我念此有些担心,再又再叫大姨丈派人沿途去找,之所以不动用妖皇去寻找,主要是因为这是家庭探亲,让姨丈去找要亲切一些。
两个阿姨来得很勤,不过是标准的妇道人家,除了家里的鸡毛蒜皮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长得也不行,估计年青时也不是很漂亮,而且她们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在丈夫面前争宠去了,哪里管其它事?
然后这期间我又找两个舅舅分别谈了谈,告诉他们我这次回来,不久就将开始参与政治,统领一个地方,其实这件事是前两天老太婆派人来告诉我的,这是宫中例行规则,其实是可选可不选的,就像二皇子和大皇子一样,现在就管一个地方,而且当统领只有其好处无其坏处,所以我应允了,当统领也不妨碍我去宫外逍遥,所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我告诉两舅主要是想拉拢他们,让他们过来帮我,因为我怀疑他们是大皇子的人,大舅舅是个传统的人,大概相信什么“忠臣不事二主”之类的话,只是推说自己已经在大皇子处任职,不忍向背,二舅舅却没有立刻回答我,只说要好好考虑,等我上任时再给我回复,其实我这不光是帮我,也是帮他们,跟我混要好处多多了。
在苏州又待了几天,外祖毕竟年岁已大,这病虽无性命之忧却也还是卧床不起,我每日闲来无事,就道言期时已至,要回京复命了,众亲戚虽有不舍,也无可奈何。
原本我打算出城后杀个回马枪以防两个姨夫骗我,不过按这几天的明查暗访所得,这里真的民风淳朴,我参与的那件案子已是数月内最大的一宗了,反正返期提前了,我就一路晃悠回去,看看风景民俗,父皇不是叫我查探民情嘛,我就多观察一下。
和来时抄小路不同,回程我和妖皇走了一条歪歪扭扭,经过尽可能多的城市和著名景观的大道,从苏州出发,途经江南、淮南、河南、河北,河东,都畿诸道,一路走来,尽观胜景古迹,遍尝美食佳肴,只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期盼这条回京之路可以一直走下去,主要是当游玩。
爽快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到达了东都外城,从这里向西行,只需一天,便可回到京城,还没到东都城门,便听附近马嘶声不断,却是城外一个巨大的马厩,旁边是一座大院,上面写着“林氏车行”这是我上次找夏易的外公借钱办的第一个车行,居然现在在此处出现了。
我看到这我占了一半股份的车行,突生大感兴趣,先不进城,直接策马过去,也好问问车行的情况,才到近处,便有数个小厮从马厩跑了出来替我们牵马,还问我们会不会骑自行车。
我挺奇怪的问道:“会又如何,不会又如何?”不过在此我心中很是欣喜,看来自行车在此处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在使用了。
“公子想必远道而来,几月前城中颁下命令,由于城内连续发生惊马事件,且马匹嘶声、粪便时时扰民,故从其时起城内不得带入马匹,一律存于城外,由本车行负责料理,往来者可步行,也可骑车坐车。”小厮说着,又一指旁边一块大大的招牌,念道:“林氏车行,一日二轮只需三分!如今这东都城内妇女老少都皆知,就是说在本店租自行车,一日只需三分银钱,还不到公子一壶香茶钱啊。”
这个小舅,广告做的倒是很有一套,不知道这个城内禁止骑马的花招是不是他搞出来的,如果也是的话,定是他和某官勾结,想以此来垄断这个世场了,不过念此我又想想起小舅失踪好几天,心里一阵希冀,希望他不要出事,这是个人才。
聊到最后我和妖皇要了一辆二人坐无蓬三轮车,因为是人力,比自行车稍贵,每日一钱银子,多租更便宜,车胎已是采用实心较软的橡胶,进城之路已是大为平坦,加上厚厚的座垫,几乎毫无颠簸之感,比起骑马自是舒服了百倍,座位像极了一个大沙发,坐着舒服又显气势,不怪得刚才的小厮说,城里的普通人家也会特地来体会一下这豪华的享受,本来我坐这玩意是不需要花钱的,不过为了低调行事,我现在不想公开,我才是车行大老板,而且这点银子也不伤筋骨。
城中的大路已经明显分成了两边,车辆都是靠着右边行驶,还算井然有序,不过在十字路口有时会有些小小的混乱,看来随着交通的繁忙,红绿灯和交通指示牌有必要慢慢发展起来了。
我坐的这车的车夫甚为健谈,要是在我前世这家伙肯定是一个活脱脱的城市的哥,能说会道,一路给我们说进城去,东都的街面是林氏家族和一个国舅爷捐资平整,那时林氏自行车涌入城中,和马车分道而行,直到数月前,东都车道观察使下了禁马令,从此街上再不曾听闻到马蹄声,开始大家都不怎么习惯,现在却也习惯和喜欢这宁静的街道了。
我一边坐在车上一边饶有兴趣地对的哥问道:“为何这车辆都是靠右而不是靠左而行?是什么道理呢?”
的哥一听马上来了兴致,口若悬河道:“哈哈,这还真有个故事:当初划分左右之时,听说请了很多人来出主意,不过对左右行车意见总是不一,后来国舅爷说了一句话就摆平了,公子可猜得出国舅爷如何说的?”
我听毕便摇了摇头,那车夫一看以为我猜不出便得意洋洋回道:“国舅爷说:因为佛祖,天尊和老天都是保佑(右),所以我们在右边行车会比较安全。”
我一听不由得笑出了声:“哈哈,你可真能瞎掰,那运货来此的客商呢?”我顿了顿又问道:“满车的货物如何进城?”
“公子真是聪明,我便想不到这层。”车夫显然是个深懂马屁之道的人,接着又道:“不过我们车行的大老板就想到了,除二轮三轮外另有一车,有四轮,两人cao作,车尾类似马屁股上的屁胺,运货大车只需从马后卸下套上此车便可,十分方便,称为马尾车。”
这车我也没有提出过这种建意,看来这几月时间,车行不但大力发展,而且还推陈出新,这生命力不可小视,看来这小舅的功劳可是大大的,当然还有刘禹西。
街上各式车辆颇多,一半为和我坐的这辆一样的红色,另外的是篮色的和绿色的。正说着,后面超过了一辆绿色的车,骑车的还故意对着我们的的哥做了个挑衅的手势。
“哼,开那么急,早晚出事!”我们的的哥冲着离去的背影恨恨道,这时妖皇也冷眼看了看那超车之人,我知道他是忍得住,要是在这出手就不好了。
我见此不免笑了笑,对的哥问道:“这个人和你有过节吗?”
“公子你不知道。原本这东都城只有我们一家车行,满街都是我们的红色车辆,三月前,不知哪里又跑来了两家车行,蓝的是宁驰车行,只是争抢生意倒也没什么,那绿的是孙记车行,本来我们河水不犯井水,可他们甚是霸道,不仅时时抢夺我们的生意,还污蔑我们车行的信誉,可恨之极,不过听说他们后台是个皇子,我们老板吩咐我们不可与之冲突,现在六个城门车站已被他们占了两个,幸好我们车行服务极好,信誉又好,还有马尾车等各种车型,不然只怕过一阵子,我们都干不下去了。”
我一听心中想了起来,哦,原来已经有竞争啦?还有两个车行?后台还有皇子,这还能是谁呢?我估计多半是大皇子和四皇子,别看老四平时白痴痴的样子,他也挺受老太婆受宠,我想他在这搞这车行一定是大皇子拉来的,不过他们两人肯定是不知道林氏车行大老板会是我。
的哥见我一直不说话,以为我不爱听这个,忙换了个话题:“公子来东都是探亲访友,求学经商还是观光游玩啊?若是游玩,小人可介绍您几个好去处。”
“哦?说来听听。”原来这家伙还是导游,不知道那几个好去处是不是给了他回扣。
“这东都城可观的美景数以百计,龙门石窟公子不可不去,若喜烧香拜神,可去白马寺或上清宫,若喜书画,可去东都书院与画院,若喜美食,城中有聚仙楼,杜康居等等。”他说着说着又回头看了我两眼,又暧昧的继续道,“若公子喜好风流,这东都城中的青楼小人也了如指掌啊。”
不过青楼我本来有些兴趣,不过现在可没空,所以我谢绝了的哥的美意,我只是要他带我们去几个佛教道教的胜地去随便看看,转了好大的一圈,直到黄昏才转过了大半个东都,我们的导游的哥滔滔不绝,各种典故传说信手拈来,果然服务极好,我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又打赏了他一些铜钱,最后日暮时我们下榻于位于城西的如归客栈,休息一晚,只等天亮便回京城。
在客栈用过晚饭,我便开始烦心了,这几日逍遥快活,我早把一切烦恼都丢于脑后了,明日就要回京城,后天要见老太婆,这是她安排,也不知道她现在是不是有意针对我,不过我忍她也有限度,如果她太过份,我就不认黄了,而现在小舅也下落不明,这一切都要我去解决,看来我出宫外逍遥之事要推迟了,哎,真是郁闷。
在客栈晚上无聊时,让妖皇先去休息后,我便在心中想一想我即将要在宫内办的事,首先是追查小舅的下落,然后便是如何解释火炮问题,为何在他国首先使用而不是献给我国,这个老太婆问起不好答,接着便是我在南国为什么不到年岁便私自掌管一城,为何在海外私募兵员,组织舰队,这个父皇是清楚我的目地,不过老太婆可不这么想,看来她是老得有些糊涂了。
想着这些事,我的脑袋便开始转动起来,不过想久了头昏昏的,所以我便走出了房门,到后院去透透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