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是的, 现在林鑫还没到每月资金花不完的阶段,尤其是现在两个公司都还刚起步,正是只投资,没收入的时候。 所以她还是要做一做预算,好好计划一下才不会让当月现金流枯竭的。 在林鑫的计划里,业主会所一层400平米左右,两层一共800平,建筑成本大概在150万左右。 一栋员工宿舍300平左右, 也是两层共600平,预算100到120万左右。 虽然一栋建筑物的建设周期是两个月,也就是说这260万可以分两个月支出,但每个月130万左右的预算还是会占据林鑫当月系统资金的绝大部分。 林鑫虽然可以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在自己生活方面少用点儿预算,但能活的爽一点儿,谁也不会想紧巴巴。 现在既然只需要先建售楼中心一栋建筑,那压力就小多了。 每个月75万左右的预算能让林鑫的整体现金流充沛许多。 完美~ 而且,本村能提供劳动力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它还能减少员工的人员流动,对林鑫以后的经营也是好处多多。 所以,能从本村招聘大量员工,对林鑫和村子可谓是双赢。 不过这样的话,就需要招聘几个资深的售楼经理给他们做培训了。 林鑫默默在脑子里做了个备注。 万事有利有弊,虽然村子里的年轻人们有不少本身就是销售或者服务员,但是他们的专业度和林鑫直接招聘一个成熟的团队还是有差距的。 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儿…… 林鑫想了想,又在脑子里加了几条备注。 后面她要改造的村子还多,会遍布帝都的东南西北,甚至会遍布全国上下,如果每个项目都要直接招聘一个售楼团队,那成本是非常高的。 但如果是一到两位资深培训加本地员工的模式就不一样了,愿意到处出差的几位资深培训可比整个团队好找太多。 “小林总,那……咱们可就这么说定了哈。我这就通知村民们,下月月初就召开村民大会!” 在脑子里写了各种便签的同时,林鑫也已经就自己关注的几个重点和村长达成了共识: 首先是租期:六十年。 这点沿袭了之前几次规划的方案,所以双方没有任何的异议。 重点是林鑫现在先租下来的这块儿宅基地也被包含在内了。 一旦签了整体的合同,林鑫只需要把剩下四十年的租金补交就行了。 然后是租金缴纳方案:业主直接缴纳租金给村委会,渔樵股份不需要提前垫资。 能这么干,林鑫也是开始研究这种整村改造案例之后才知道的。 她原本一直以为这种整村改造和房地产项目的拿地流程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开发商需要先把所有土地租金交了,然后再通过卖房子给业主回笼资金。 但是万万没想到,在这种开发模式里,开放商,也就是她的渔樵股份有限公司,居然可以只做一个盖房卖房的中间商。 她不需要在项目开始前就把所有土地都租下来,什么时候这块儿地有业主看上了,再直接把钱交给村子里就行。 丝毫不占林鑫的现金流,大大的减少了她的资金压力,或者可以说让她压力全无。 不过,村长还就此和林鑫做了一个补充约定。 如果两年内还有地没租出去,那渔樵股份要负责兜底,需要在那个时候把剩下的土地都租下来。 村长要这个约定是因为他看到了隔壁村的问题: 那村子的房子都开卖两年多了,但还是没卖出去多少。 这就导致有的人家的宅基地租出去可以拿钱了,而有的人家却迟迟拿不到租金。 虽然自己村子的规划比隔壁村儿好多了,但是没真的卖出去之前,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隔壁村因为这个事儿,这两年可没少闹矛盾。 有了这个条款,自己村儿就不会再有这个问题了。 就算也卖不出去,大家在两年后也都能拿到钱。 而林鑫愿意同意这个条款,一来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房子有信心,二来则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两年后现金流就没压力了。 要知道,现在系统每个月给的钱可是倍增,是指数级增长啊! 两年后她的问题是没地方花钱,把地包圆是轻轻松松。 更何况林鑫自己也忍受不了一个残缺版的桃花坳。 只要宅基地还在原村民手上,就代表那些破败的不成样子的房子也还在那里。 这是很影响村子整体风貌的。 连剩下的十六户,林鑫都在想要不要也找机会帮他们装修装修,或者至少重新弄个外立面,在能改造的宅基地上,林鑫必然不能接受还有原来剩下的破房子! 最后就是物业公司的问题了。 林鑫将为业主们提供的物业服务基本上是国内的最高标准,能买的起房子的业主,自然也付的起物业费。 但村子里的原住民就不一定了,他们之前可不需要交物业费。 可一个村子也不可能提供两种服务呀,那不是制造矛盾么。 林鑫对此想出的解决之道就是村委会帮村民们把物业费出了—— 林鑫租的这些宅基地里有一部分属于村子的公产,资金会交到村委会去。 与其让这些钱闲在村委会的账户上,不如让这些钱为改善村子的居住环境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