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年代文后我成了国宝级科学家在线阅读 - 第165页

第165页

    李谷玉有理想有抱负,而且吃得了苦,就看今天这熊猫眼就知道了。

    再加上他从小在那位身边长大,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肯定能成事,根本不用她cao心。

    现在金玲又回到了自己的初心。

    怎样才能使毒蘑菇无毒化呢

    ?

    虽然她上辈子学的是物理,但她对当时的生物学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上辈子已经有了pcr扩增仪,甚至已经绘制出了很多生物的基因序列图。

    她想要的就是制造出pcr扩增仪,自己研究某种毒蘑菇的基因序列图,然后把其中决定毒蘑菇毒性的基因敲掉。

    就像玩儿似的,她如同一个初次接触世界的小孩,即使知道这项技术不一定能够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也想去研究。

    不过,她想着,既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就不要花祖国的钱了。

    她打算关于这个研究的所有材料都用自己的钱买。

    她的钱已经多到花不完,赵新莲和陆行科家风,每个孩子每个月二十块零花钱,而且吃家里的喝家里的。

    她那渣男爹总是命令式塞钱给她,不收就去sao扰赵新莲夫妇。

    刘红朝也是没事就拿张大团结偷偷放她包里,还回去又放,拦都拦不住。

    不过她不打算用他们的钱,自力更生不好么?

    午饭时间,李谷玉要带他们去饭店,被金玲她们劝住了。

    这年头的学生,不是谁都像金玲和陆书砚一样手头宽裕的,所以四位女同志一致要求为学校食堂的发展做贡献。

    李谷玉自然也是知道大家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觉得受到侵犯和鄙视,乐呵呵地就带着她们去了。

    京大食堂和后世的食堂也差不多,只不过建筑没那么时尚大气罢了。

    一排栅栏后站着穿着白衣、戴着袖筒的打饭叔叔和阿姨。

    金玲他们拿着银灿灿的扁平铁盘子上前。

    打饭的叔叔见到她们就笑了:“嗯,这不微生物系的四朵金花吗?今天舍得来吃饭啦?不是说废寝忘食的吗?”

    阿姨们最都把目光定在了李谷玉身上,朝他眨了眨眼:“我说小李同志,今天可要多打点甲级菜,好好照顾女同学啊!”

    食堂里的菜分甲乙丙等,甲等菜等于大鱼大rou,乙等就是炒时蔬里面加点rou沫子,丙等基本全素,包括主食都是粗粮的。

    李谷玉也朝她们眨了眨眼睛:“各位好心的大姐,那要不你们多给这几位女同志打点rou呗?”

    食堂阿姨看着自己的男同事们:“还用得着我们啊!那帮老大粗,恨不得把rou全往人碗里堆呢!”

    食堂叔叔:“胡说!同学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虽然甲乙丙不一样,但相同的钱买的饭菜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

    周围同学:“既然是一视同仁,那要么就不分甲乙丙了呗!”

    食堂里便响起了一阵阵笑声。

    在这样的笑声中,金玲寝室全体并农学院的李谷玉在国内最权威的杂志上联合发表了关于微生物发热技术研究的论文,并向学校提交了相关的产品。

    论文全方位对比了微生物发热技术在使用中的效果以及副作用,结论是不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达5%,而且不会导致土地板结,更不会感染农作物,是一项非常安全的技术。

    学校非常重视这件事,召集所有相关方面的专家连夜研究,然后通过了微生物发热包的专利。

    年刚过完,国家几个专门负责农产品制作的大厂,便把微生物发热包给批量生产,迅速用在农业上。

    经过两年的反馈,结果和论文中的基本一样。

    这种微生物发热包不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再加上金玲她们把卫生物提纯技术进一步简化,导致原本很复杂的技术变得非常简单,于是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到后来,一包微生物粉可以用到一亩田,而这种微生物粉每包只需要一毛钱,带来的产量收益却增加十几倍。

    后来,这项发明受到农业部的大力嘉奖,奖金由部长亲自发到了金玲他们手上。

    农业部非要买下专利,被他们给拒绝了。

    学校便免了他们全部学费,还发生活补贴,并给他们随意使用用学校资源的权利,各种评优评先留校指标也都是优先给他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果牢狱里的刘慕梅看到了这个产品,肯定会怄到吐血。

    前世直到九十年代这种产品才初次被研发出来,然后一代代改进,用于农民手中。

    以至于到后来的二十一世纪,这种产品其实就是塑料包装袋里的一包粉末,一块钱一袋农民当草灰洒的,丝毫不心疼。

    可现在才1978年啊!金玲一个研究物理的千金大小姐,泥巴都没怎么摸过的,居然就把这东西给研究出来了!

    从此以后,整个京市的科研圈都知道,京大有五朵金花,其中四朵是微生物系的,大学二年级就已经能够独立发表论文了。

    还有一朵是农学系的,听说是个非常开朗向上的美人,小名玉玉。

    人家是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做实验了,还拜了湖市那个袁大教授为师。

    李谷玉:“……”

    都是读过书的人,能不能不信谣传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