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在线阅读 - 第100章 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

第100章 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

    这天之后,李自成就很少直接露面,而是开始建设营寨,打算耗死孔子,同时,征召天下高手。

    而孔子,则是每隔几天,就会在晚上的时候,去上一趟。

    每一次深谙游击战精髓,依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不断袭扰闯军老营。

    尽管闯军也数次设下陷阱,但在至诚之道的面前,孔子总是可以顺利规避一切致命陷阱。

    至于那些不致命的陷阱,孔子有的时候也故意的闯上几次,然后装作受伤不敌的样子,故意咳几口血。

    还别说,有一次牛金星看着孔子五劳七伤的样子,直接就按捺不住了,当场就带着人埋伏的人冲了上来,然后孔子骑着赤兔,手起刀落,牛金星这位闯军军师的脑袋就不在他自己的身上了。

    李自成现在晚上的时候,都不敢离开大军了。即使是白日,也总是居住在军营之中。

    虽然孔子没有出现过白天突袭的情况,但李自成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所以白天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可李自成安全了,大军怎么办?

    老营经过孔子这么几次祸祸之后,只剩下四万五千左右。可光是分别在白天、黑夜贴身保护李自成安全的,就有两万左右。

    剩下可调动的老营,只剩下两万五。

    两万五的老营,去攻打一万君子营、一万勇士营防守的京城,这已经不是头铁能形容的了。

    所以,攻城之时,老营精锐从不出动,只在后面督战,不断的派遣炮灰民兵进攻京城。可京城的城墙就有足足十丈高,寻常炮灰,来到这里,说不定风一吹就站不稳,然后自己就掉下去了。

    这样的攻城战,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练兵场,是很好的新兵见血的地方,所以孔子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就将防守的士兵,变成了君子营、勇士营、新兵混合。

    起初之时,新兵只占一成。见了血之后,新兵就可以回去继续接受训练了,然后换新的新兵上来。

    到了现在,新兵的数目高达三成。

    对于眼下的情况,李自成不是不清楚,可是他也有苦难言。在他看来,孔子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死掉的话,即使攻破北京,他也不可能安心的当皇帝。

    否则,一个彻底疯癫,彻底不讲道义、不讲武德的孔子,藏在暗中,狙杀大将,闯军受得了吗?

    若是别人,或许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可是眼前的这位,是一个不讲武德的家伙,若是逼急了,他可能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到那时,别说闯军其他将领了,就是他自己,也有可能被孔子的大关刀,斩成两截。

    所以李自成一直在征召天下高手,同时不断的用炮灰消耗守城士兵的精力,孔子使用新军混合守城,在李自成的眼中,恰好是兵力不足的证据,这也是李自成事到如今,依然自信满满的理由。

    城内的精兵,显然不足,如今新兵越来越多,而且若是城内军力足够的话,孔子又怎会亲冒矢石,一次又一次亲自前来夜袭?

    孔子夜袭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就越是说明城内的实力不足,就越是要不断派遣炮灰攻城,消耗城内的兵力。

    故此,局势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走,舍不得走,总有一种再加一把劲儿,敌人就不行了的错觉。

    打,又不愿意立刻投入老营,毕竟孔子还没被围杀,也没有彻底杀死孔子的机会。

    ……

    就在京城陷入持久战的时候,朱慈烺已经来到了夷洲岛,见到了以前只听说过名声,从未真正见面的传奇人物镇海公王诩!

    朱慈烺是崇祯二年出生的,而王诩是天启七年就跑路的。所以朱慈烺从出生之日起,就没有见过王诩的面。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慈烺知晓王诩的传奇故事。他从小,就是听着王诩的故事长大的。

    当年,曾经有一个大忠臣,名叫王诩,他担任了朝廷的锦衣卫指挥使,短短一年时间,就给朝廷整出了足足五百万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这五百万两银子,都是从文官那里搞来的,和从老百姓身上抢钱的辽饷完全是两个性质。

    而后,此公又以一己之力,从文官那里搞来了两千万两白银,也有说是上万万两的,但是文官们并不承认后者的说法,只承认前者。

    此公乃是真正的朝廷忠臣,可是却因为权阉魏忠贤欺上瞒下的缘故,不得不远走海外。可即使如此,离开之前,也悄悄的给父皇留下了足足一千万两银子,每年还给父皇上供一百万两银子。

    自从自己出生之后,镇海公就每年给自己送白银十万两,这样的忠臣,真是找遍大明朝都找不到几个。

    所以,朱慈烺对于王诩的观感是极好的!

    尽管在他开蒙之时,文官们总是说王诩坏话,但是那些坏话在每年十万两银子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

    你说的再好听,有十万两银子重要吗?

    你的圣人道理就是说出花儿来,能给朝廷额外增加十万两银子的好处吗?

    即使后来因为小人的缘故,以至于崇祯误会了王诩,但王诩每年一百一十万两银子,还是一分不少的送了过来。

    什么是忠臣?

    这才是忠臣!

    故此,尽管此前朱慈烺并未见过镇海公,但是他对王诩的出世好感起码也是友善的地步。

    尤其是此刻,坐着王诩的船顺利逃离北京之后,好感再度暴涨,说不定已经达到了尊敬的程度。

    “殿下!”

    顺着声音的来源看去,朱慈烺就看到了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中年大帅哥!

    和孔子那种满脸横rou、额头太大的丑壮男不同,王诩是真的帅,是真的很有魅力!

    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脸说出来,效果截然不同。

    王诩直接冲了上来,抱住了朱慈烺就开始放声大哭:“殿下啊!”

    “还好殿下逃了出来,否则,我大明就真的完了!”

    呜呜呜……

    这一刻,君臣二人抱头痛哭!

    史官曰:十六年冬,殿下遇镇海公于东宁,君臣抱头痛哭,镇海公岂非忠臣耶?

    抱头痛哭之后,王诩邀请朱慈烺前往一处高台之上,屏退左右后,认真的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天下大变,臣请试言之。”

    “此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烺之耳,可以赐教矣。”说着,朱慈烺便伸出双手,扶起了下拜的王诩。

    来此之前,朱慈烺已经做好了被当成傀儡或者被小瞧的准备,可万万没想到,镇海公竟然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做小孩来看待,而是认认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监国太子。

    忠臣!

    大大的忠臣!

    “殿下可知,如今已是大争之世!”

    闻言,朱慈烺闭上了双眼,认真的思考如今大明朝的局势。

    北方,早已一片混乱,这些年来,北地几乎年年大旱,除了关中,就没有大丰收的地方。可是关中,早已不在朝廷治下。

    如今,孔子为了和墨翟达成妥协,也为了暂时稳住墨翟,直接封墨翟为秦国公,四川总兵,让他前往四川讨伐张献忠。

    可以预料的是,不久以后,川蜀之地,也不复朝廷所有。到那时,墨翟这位秦国公,就有了关中之勇,川蜀之富。

    有钱又有人的墨翟会做什么?

    反正在朱慈烺看来,墨翟肯定会继续造反的。

    可是朱慈烺也没有反对孔子的这道诏令,甚至内心之中都没有因此而埋怨过孔子,因为他也清楚如今的大明天下,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

    获取墨翟的暂时支持,起码能暂时减少一个反贼,给孔子从容收拾北方,改革北方争取时间。

    想到这里,朱慈烺重重的点了点头:“如今,确实已经是乱世了。”

    “不错,如今天下有好几个大势力,分别是大明、东虏、秦国公墨翟、丞相孔丘、老臣这位镇海公、赵侯。”

    “其中,大明的体量仍然是最大的,整体实力依然是最强的,直到如今,大明也有着数目最多的人口,数目最多的手工业者,数目最多的军队,数目最多的官僚队伍,数目最多的人才储备。理论上讲,只要大明重获新生,那么一切都大有可为。”

    “东虏,自从己巳之变时,被老臣、秦国公、丞相等联手打残之后,就发生了巨变。那一战,满清真鞑子,一口气死了一万多壮丁,老臣在攻破盛京之后,又一口气杀了起码两万多老年、幼年鞑子,那黄台吉的酋长之位眼看就要不保。”

    说到这里,王诩叹了口气,虽然他啥也没说,但朱慈烺却明白王诩想说的是什么,那个时候,东虏每天都在内战的边缘,满清之中对黄台吉不满者比比皆是。

    理论上讲,那时朝廷若是cao作得当,只需要一位策士,前去纵横捭阖,便可彻底将东虏瓦解。

    可惜的是,由于崇祯的缘故,大明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墨翟身上,给了东虏足足十好几年的和平时光,用以休养生息。

    “黄台吉趁机改革,他大规模拉拢汉人,满汉一视同仁。从那以后,后金明面上就不分满汉了,甚至开始大规模汉化。他利用满清治下汉人的力量,来打压平衡满人,硬是靠着权术,自上而下的改革了后金。”

    “虽然他的改革后患颇多,但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东虏是极为强大的。这些年来,东虏时常入寇,又吸收草原部落,时至今日,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拥兵数万的地方政权,而是一个占据了半个高丽半岛,吸收了渔猎部族、游牧民族的汉化、缝合政权。”

    “如今的东虏,光是正兵便有二十万之众。其中,满人五万,汉人十万,草原人五万。”

    至于高丽人,他们的战斗力,放在草原、满清、汉人面前,真的不够看,毕竟是东亚怪物房,高丽其实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上一句:不是我军太弱,奈何敌军太强了。

    “至于李闯,如今他已经被丞相牵制在京城,进退两难。我预计三月之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春,丞相便会出兵,彻底解决李闯。那时,丞相便会携大胜之威,对北地进行改革。”

    听到这里,朱慈烺连连点头。可他很快就听到了王诩的叹息声,可这不是好事吗?

    “丞相改革的决心我不怀疑,丞相改革能否成功,我也不怀疑,丞相的改革对大明朝有没有好处,我仍然不怀疑。”

    听到这里,朱慈烺就竖起了耳朵,他知道,接下来的内容才是重点。

    “然而,丞相的改革,极大的伤害了士绅们的利益。北方还好,这些年来,北方几乎年年大旱,又被东虏抢劫了几次,所以北方的士绅,能走的早就到南方去了,剩下的都是些中小地主,根本无力反抗丞相的改革,只要丞相战胜李闯,北边的改革一定会顺利进行。”

    “可是南方呢?帝国除了北方之外,还有南方!”

    “如今的南方,乃是士绅的大本营,甚至说句夸张点的话,那里究竟是朝廷的南方还是士绅的南方,都很难说啊!”

    “丞相的改革,定然会遭到南方士绅的集体反对。改革越深入,南方士绅对他的反对力度就越强。有朝一日,南方士绅污蔑丞相,说他是反贼,说他想要起兵造反夺取皇位,老臣都一点儿也不稀奇。”

    “到那时,南北对峙,甚至是南北分裂,都很正常。因为士绅们不可能干等着让丞相割他们的rou,也不可能接受丞相的改革,只要他们不愿意坐以待毙,那么殿下迟早有一天要做出选择。”

    “那时,殿下是选择支持北方的丞相,还是选择近在眼前的南方士绅呢?有了士绅的支持,殿下才能顺利监国,才能变成实权监国,乃至于实权天子。可如此一来,丞相会放弃吗?丞相会因为殿下支持南方士绅而放弃改革吗?”

    朱慈烺直接就摇了摇头。

    以他对孔子的理解,孔子肯定不会因此而动摇。

    “所以,如果陛下选择了南方士绅,那就等着南北战争吧。要么殿下带着南方士绅们,顺利击败丞相,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丞相带领北方大兵,清洗江南士绅!”

    “到那时,如果丞相胜利了,殿下又该如何自处呢?”

    “而如果殿下选择支持丞相的改革,那么殿下觉得,以你现在的实力,真的能压制江南士绅吗?如果不能,殿下就要小心落水而亡啊!”

    武宗正德,天启,都是落水而亡。不管皇室内部是怎么记录他们二人死亡的,反正史书上他俩就是这么死的。

    说到这里,王诩并未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开始继续讨论当今天下的各大势力:“东虏坐拥二十万精兵,每次入关之时,却只能出动五六万大军,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赵侯无恤,如今座下百万游牧之民,有拉弓射箭之士不下十五万。如今赵侯已经渐渐一统草原,开始慢慢的把目光转向西域之地,而黄台吉则是布置了至少五万大军,随时防备赵侯东出。”

    “关中秦国公,坐拥关中之地,这些年来,不断建设水利工程,不断培养人才,在北地年年大旱的情况下,仍旧不断吸纳北地流民。如今的关中,有百姓至少一千五百万之众!”

    “若不是秦国公一心一意要建设自己心目中的朝廷,不愿意和官僚、士绅们同流合污,光是关中之地的兵力,便足以吊打天下。可即使如此,东虏每次入关之时,也要留下至少五万大军,看顾后路,就是害怕秦国公给他们再来上一次。”

    “此外,还有老臣的功劳。老臣当年为了更好的对付东虏,就占据了皮岛等地。后来,为了防止高丽半岛彻底落入东虏之手,便提前出手,占据了半个高丽。”

    为了防止你投靠东虏,成为朝廷的敌人,我就提前把你给杀了,这样,你就不会投靠东虏了!

    桀桀!

    “如今,那半个高丽半岛之上,有着五万左右的楚军常驻,他们至少牵制了五万东虏大兵,所以东虏虽然有二十万精兵,但随时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却只有十万。能真正投入关内的,更是只有五六万。”

    “如今的天下,确实已经进入了乱世之中。朝廷的权威,也一日不如一日。当年朝廷声势正旺之时,虽然谈不上一声令下,莫敢不从,但那时,即使是最猖狂的辽东军阀,也不敢明着违抗军令。”

    “而如今,陛下下诏给吴三桂,让他派军来援,他都做不到,不仅仅索要大量开拔费,还各种拖延,直到此刻,朝廷也没有收到辽东军阀一兵一卒的援军。”

    “若是辽东军阀的诞生,还能说的上一句历史悠久,原因众多的话,那江南的军阀,可就纯粹是朝廷威严不在的结果了。”

    “那左良玉,当年便养寇自重,故意放过李闯。后来更是拥兵自重。去年,他向楚王要兵员、粮饷,楚王不给,他便直接发兵掠夺武昌,当地士绅也好,朝廷的漕粮盐舶也罢,都没有逃过他的毒手。”

    “抢掠之后,便直接来到九江,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后来张献忠克武昌,朝廷严令他出兵,他才在张献忠入蜀后,出兵收复武昌。”

    “如今,坐拥三十万大军,以抢劫为生,武昌都不知道被他祸害成什么样了。就这,东林文官还在力保他,称之为朝廷栋梁,哪有这样的栋梁?”

    其实,以上这些,还不是左良玉真正的丰功伟绩。他最有名的举动,尚未发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北京城被李闯攻占之后,左良玉更加无法无天,祸害的范围也从武昌一地,扩大到了湖北一省。

    甚至一度起兵造反,自称清君侧,邀请总督袁继咸一起造反,袁继咸不从之后就被害死了,沿着长江想要顺流而下,攻打南京,那一年是顺治二年。

    然后他在清君侧的路上病死了,他的儿子则是带着左军余部,投降了满清。

    军阀!

    汉jian!

    反贼!

    虽然王诩并不能预测未来,但以他的智力水平,观察左良玉的过往之后就明白,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军阀,一旦逼急了他,肯定是个无所顾忌的主儿。

    虽然王诩口口声声说,如今已经是乱世了,但实际上,天下士绅,尤其是南方的,眼里还是只认大明朝。

    天下间,忠臣良将仍然数不胜数!

    “殿下有信心,带着五千北军,万余北地勋贵,压制南方士绅吗?殿下有信心,对付左良玉那三十万乱军吗?若是东林党以左良玉为靠山,事事与朝廷作对,殿下有解决他们的办法吗?”

    “若是没有,不妨听听老臣的想法。”

    “若是殿下愿意,今晚便会有传遍江南的谣言。这谣言会说:镇海公王诩,对于十六年前被东林党赶出京城,一直以来,都十分愤怒,一直都有一个报复回来的想法。”

    “事到如今,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便在太子殿下身上,他要挟持监国太子,他要挟太子以令群臣,要假借监国太子的身份,掌握朝政,对付东林党,对付江南士绅,好报十六年前的仇!”

    说到这里,王诩捋了捋胡子:“若是殿下愿意,那么从此刻起,所有坏事都是老臣做的,是老臣这个大权臣,挟持了殿下。”

    “所有以殿下名义发布的诏令,都是老臣这个大权臣的想法,殿下被老臣蒙蔽了。老臣隔绝内外,实乃一等一的大jian臣。”

    “到时候,只要殿下明面上保持中立、天真无邪,那么老臣就有把握收拾那群东林文官,顺带着收拾江南士绅。而殿下要做的,就是表面上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同时趁此机会,拉拢士绅,安排北地勋贵、文官占据机要位置。”

    “当然,最重要的是练兵。老臣在江南之地,肯定会作威作福,干一个jian臣该干的事儿,所以江南大族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殿下大可以将他们从教坊司之中拯救出来,发配给追随殿下的北军做妻子。这样一来,北军势必会对殿下忠心耿耿。”

    “接着,殿下便可以以北地流民为基础,练就一支北军,他们的妻子则是来自哪些家破人亡的江南大族。”

    “在此期间,老臣每月都会给殿下三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食用以练兵。”

    “如此,坏事都是老臣做的,殿下却可以慢慢收拢人心,收拢军心。当殿下觉得,以自己的实力足以掌控江南之后,老臣便会致仕,回到封地。”

    这一刻,王诩用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朱慈烺!

    他想看看朱慈烺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所以,朱慈烺的面部表情,细微动作,全都在王诩的观察范围之内,几个呼吸后,王诩就开始失望了。

    如果有选择,他当然想要辅佐朱慈烺,演绎一段君臣佳话!

    所以,在他看来,朱慈烺的最佳选择是公然将一切都托付给自己,并全心全意的信任自己,若是能拜自己为相父的话,那就更好了。而自己从此以后,将会用尽一切力量来中兴大明。

    作为一个春秋人士,王诩觉得,自己的想法并不过分。

    你拜我为相父,从此以后,将军国大政尽皆交于我一人之手,然后老夫穷尽一切的去中兴大明,这是很公平的交易。

    王诩曾经翻阅史书,很是羡慕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

    当时齐桓公曾经问过管仲,他说:仲父啊,我好吃懒做,不是个勤快人,估计也当不了一个勤劳的国君,这样,能不能把齐国治理好呢?

    管仲说:不要慌,勤劳并不是一个国君必备的品质……

    齐桓公又说:仲父啊,我不仅不勤快,我还好美色,这和典籍之中说的上古圣王,完全不沾边啊……

    管仲说:不用担心,万事皆有老臣……

    齐桓公还说:仲父啊,寡人……

    管仲:……

    尽管管仲和齐桓公有仇,还曾经亲手拿着弓箭射杀他,以至于齐桓公当时不得不装死避祸,可齐桓公却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拜齐桓公为仲父,将齐国军政大权委托于他。

    而管仲也没有辜负齐桓公的信任,在他的改革之下,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天下公认的霸主。

    所以这一刻,王诩的内心是稍微有些期待的。

    他希望朱慈烺能够有种一些,魄力能够大一些,然而,几个呼吸后,朱慈烺都没有做出任何答复,他还在思考。

    又过了片刻时光,朱慈烺才肯定的点了点头:“如此,一切就拜托先生了。”

    朱慈烺离开之后,王诩忍不住叹息一声:哎!

    这年头,想要当一个力挽狂澜的大忠臣,怎么就这么难呢?

    不过好在朱慈烺的选择,不是最差的。

    早在面见朱慈烺之前,王诩就做出了七八十来个预案,其中最差的两种选择分别是:怒斥王诩为乱臣贼子;保持沉默,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如今朱慈烺好歹还有点儿担当,直接亲口同意了此事。虽然比起他爹来,朱慈烺已经很有魄力了,但是距离王诩心中的明主,却还差了一些。

    虽然王诩清楚,这其中更多的是时代的缘故,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齐桓公、管仲这样的君臣出现了。可他的心情,仍旧稍微低落了片刻。

    ……

    第二天。

    呜

    呜

    呜

    呜

    伴随着悠扬的号角声,鼓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咚

    咚

    咚

    听到战鼓声,许多正在家里种地的国人,迅速回到家里,开始洗澡、披甲,陆续前往军营之中。

    “征召令已经发出去了,如果不出意外,十日内,便可聚集十万大军,这还只是第一批动员。若有需要,第二批可以继续征召十万大军,后面还有第三批甚至是第四批!”说到这里,王诩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十六年来,王诩、孙武、吴起、阖闾、南子以及数目极多的玄门道友,纷纷来到海外种田!

    其中,王诩是他们名义上的总指挥。

    当然,实际上王诩的权利也相当的大。

    以镇海公为例,陆军是吴起的地盘,道兵是孙武的地盘,海军是阖闾、伍子胥的地盘,至于王诩本人,则是负责政务系统。

    如今镇海公麾下的陆军,全都是以当年那一万一千楚军为基础,扩建而来。扩建之后的楚军,实力仍然非常强大,比起当年也只强不弱。

    十六年来,楚军南征北战,高丽半岛有一半都被楚军攻占了,东瀛列岛也已经在长达十六年的拉锯战之中,被楚军彻底占据,如今已经进入了治安战阶段。

    岭南以南的九龙江平原,也就是湄公河三江洲一代的那个超级大平原,如今也已经是镇海公治下的地盘之一了。至于郑氏、阮氏的意见,谁在乎呢?

    至于东南亚的岛屿,只要是值钱的,能生产粮食的,或者有大量金矿、银矿、铜矿的,现在都已经是镇海公的地盘了。

    只不过,有的地盘是镇海公直辖。而更多的地盘,则是被分封了出去,大海之上,通讯条件太过困难,根本不具备直辖的条件。

    也正是因此,许多玄门道友们,纷纷来到海外,占据了一个大岛,成为了镇海公名下的封君。

    而楚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自然收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钱,部分上缴,部分是要留在陆军之中的。

    与此同时,阖闾、伍子胥的海军也在征战四海,连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人等欧罗巴诸国的海军,都被他给打败了。

    如今的亚洲海域,已经是阖闾说了算了。

    至于王诩,则是在熊岩的帮助下,打造了一套国野体系,努力的把普通百姓变成国人。一个国家,如果连一个国人都没有,那么无论这个国家有多么富饶,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光是夷洲岛就有足足二百万国人。九龙江平原那儿,也有一百万国人……零零总总,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足足五百万国人。以我们的动员制度,可以轻松拉出五十万大军。这些,都是道友的功劳。”吴起笑着道。

    “不过还是可惜了,我们的根基不在于大陆,而在遥远的大海之上,否则,肯定要趁此机会,尽可能多的占地盘。”说到这里,阖闾就看向了远方。

    “姜橘、长空师侄所发现的殷州,地盘广大,万里之遥都不足以形容,那里的土著,更是极其落后,他们连车轮和弓箭都没有,光靠着树上掉落的果子以及随便种种地,就能好好的活下去,简直是天赐之地。”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我已经在沿途,建设了一系列的中转站,在旅途的尽头,乃是姜橘、长空师侄的封地。沿着这条路运输百姓的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五。”

    说到这里,阖闾便很是可惜的叹了口气:“若不是发现了殷州,老夫一定会和孔丘、墨翟道友争夺大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