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闲情赋在线阅读 - 第25页

第25页

    雁影又劝慰她,“奴婢知道姑娘是个懂事的,只是周姨娘向来得老爷宠爱,就是太太嫡出的二姑娘也吃过她的亏,文姨娘才刚入府,咱们归云轩正是要谨言慎行才是。”

    阿鱼点点头,道:“我也就嘴上说说,往后见到她能避就避罢。”走了几步又好奇问道:“我原来在东京的时候,有个邻居,她舅舅就是给相公家做下人的,常同我讲里头规矩严,一个姨娘因为不小心摔了相公的墨条就被卖了,同我说姨娘都是要伏低做小的,怎么周姨娘便敢如此蛮横?”

    “周姨娘身份不同,是老爷的上官送的,刚入府不久就有了三姑娘,下一年又有了二爷,故而老爷太太都十分宠爱她。”说着又将伞向阿鱼倾斜了一些,“周姨娘要说蛮横,也是分人的,在太太跟前便十分温顺,晓得老夫人不喜她,不叫她便半步不踏进松鹤堂。”

    阿鱼听了不由抚掌大笑,“那往后实在忍不住跟她顶嘴了,便跑去松鹤堂好了。”

    雁影看她只是说笑,便放心下来,又护着她一路走到归云轩里。

    第15章

    见到阿鱼回来,文小河急忙问道:“怎么回来了。”她便将陆先生的话说给她听,文小河这才放心,倒了水给她喝,“如此你便在院中同弟弟玩耍,到了时辰再过去。”

    阿鱼点头,就着母亲的手把水喝下。又将方才遇见周姨娘的事说来。

    文小河听完后道:“我跟她倒是不曾见过几面,院里的人手也少,无事不外出,且归云轩偏僻,寻常来讲,她应是不会过来的,往后你便如雁影说的一般,避为上策。”

    “我知道的。”阿鱼又问:“她问义父送了些什么来归云轩,她打听这些做什么?”

    文小河道:“你这话问得就憨傻了,我们做姨娘的,靠的不就是几分宠爱?你义父头一趟送笔墨这些来,是各院都有的,后头送来的珠环钗玉,便不知是不是各院都有了,如今听她如此问,想来就只有归云轩有。她许是见你年纪小好哄,从你这里打探一番你义父对咱们归云轩里的情分有多重呢!”

    此时屋中只有她母女二人跟鹤音,阿鱼便在母亲怀里伸了个懒腰道:“真是恼人,娘是我的娘,非要喊做姨娘,还有听这些弯弯绕绕的,真不痛快。”

    文小河拍拍她的背,笑着说:“平安巷里倒是没有弯弯绕绕的,可要是不来吴县,光靠我卖些浆饮茶水拉扯你姐弟三个,连个屋子都赁不起,你跟jiejie就得去做乞儿了,你可愿意?”

    阿鱼摇头,“那还是来这里好了,何况jiejie本来就是该做姑娘的,我做乞儿不怕,jiejie可不能做。”

    这话听得文小河心头一暖,蹭了蹭女儿的额头,母女二人这般温馨,倒令一旁地鹤音也受了感动。

    是日下午,阿鱼带着雁影又来到了探雅堂,摆置笔墨时先从书奁里拿出了一盒膏子,颜色碧绿,看起来格外清,这便是雁影做的薄荷膏子了。此时陆先生还没有到,便只有她主仆二人在这里,雁影在廊上道:“姑娘不若先含上一口。”

    阿鱼便舀了一勺,甫一进嘴便有凉意直冲鼻腔,带着一股浓重的涩意,激得阿鱼眼中立刻就蓄了泪水,“唔……”她闭紧嘴,又不敢往下咽,冲着堂外的雁影指了指自己的嘴,先前说过是极为清凉,未料竟如此刺激。

    雁影却道:“姑娘咽下去。”她摇头,随即小步跑到堂外,“唔,好五……”

    雁影给她顺气,又示意她咽下,可阿鱼实在做不到,眼见陆先生的身影出现,阿鱼急得叫道:“雁允,我咽无下。”雁影只好掏出手帕来,让她吐在帕子上,那边陆先生已经走了过来,见此情形问道:“五姑娘这是做什么?”

    阿鱼刚吐出膏子,嘴里似还冒着凉气,说不出话,只瞪圆了眼睛抬头看向陆先生,雁影便解释道:“回先生话,姑娘怕自己午后犯困,让奴婢用薄荷做了膏子来醒神,不料奴婢手生,薄荷剂量重了,姑娘吃不下去。”

    陆先生早已经闻到薄荷味,阿鱼本以为她要斥责自己举止无状,不料却听到,“你这法子是粗野了些,不过一心向学,这份心便值得了。”说着让阿鱼随她进去,“进来吧!堂中尚有醒神香,”她看了阿鱼桌上的薄荷膏子一眼,“将你这盒子赶紧合上了,少许清香怡人,如此厚重之味却熏得头晕。”

    阿鱼便赶紧坐下,将盒子盖拢了放进书奁里。

    陆先生见她坐定,便道:“五姑娘先前说过已经学过了《千字文》跟《蒙求》,是请了先生教么?学到了什么程度?”

    阿鱼乍然又有点情伤,但仍是老实答道:“是先父教导的,《千字文》已能背诵,《蒙求》还背不得。”

    陆先生上午不曾问过三姑娘是何人教导,便不知原委,此刻听她提到先父,见她神情有些黯淡,温和劝慰道:“斯人已矣,生者还须填波而行。”

    阿鱼点头,“谢先生教诲。”

    陆先生便道:“好,我问你,‘杨震关西,丁宽易东’和解?”这便要开始考校了。

    这是问的《蒙求》,阿鱼想了想答道:“这是说的东汉杨震杨伯起和西汉丁宽丁子襄,杨震学识深厚,明经博览,无有不穷究的,且品行高洁,儒生们惯称之‘关西孔子杨伯起’。梁项生从田何学《易》,丁宽时为田何随从,却学《易》之精敏,才华胜过项生,田何便收丁宽为学生,待丁宽学成东归,田何谓门人:‘《易》已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