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在线阅读 - 第24章 春耕大典,小人物大英雄

第24章 春耕大典,小人物大英雄

    当曹化淳在南京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时,李存明正在举行春耕大典,亲自下地劳作。他脑海里的系统提示音响个不停,不断提醒获得南京官员们的负面情绪值。

    “曹化淳真是一条恶狗啊,杀红眼啦!杀得好,杀得妙,杀得东林党人哇哇叫!”李存明微笑着暗想。

    每年的春耕大典,皇上要到郊外田地里试犁,给农人们作出表率。还要宰杀猪羊放到高高的柴堆上烧烤,让香味飘到上天供神明享用,这叫作“燎祭”。

    宁陵县西城门外河湾处一片田野里,此时好不闹热。

    农民们人挤人聚在一起,人山人海,目光齐刷刷看向在地里耕种的皇帝。两大堆熊熊烈火燃烧着,猪羊被烤得金灿灿,香味冲天。

    袁妃、长平公主和陈圆圆,也出席了此次大典。

    一旁还有许多乐手,吹笙打鼓,气氛欢快祥和。

    皇上扶着犁,跟在一头身披黄绸的水牛后面,水牛由蒋德璟牵引着,君臣二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泥土被犁头翻起来,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李存明扭头朝袁妃等人喊道:“你们也到地里来,体会一下耕种的滋味,好明白农民的辛苦。”

    袁妃和长平公主二话不说,来到地里。陈圆圆却扭扭捏捏站着不动,嘀咕道:“耕种是农民的本分,我又不是农民……”

    李存明皱眉道:“陈圆圆,你跟士大夫们来往多了,沾染了太多臭毛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吃着农民种出的粮食,还看不起农民,你比朕还尊贵吗?”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陈圆圆急忙走了过来。

    从地头犁到地尾,李存明道:“可以了,只是个形式而已。”

    招呼着蒋德璟等人走上田埂,蒋德璟等人平日里养尊处优,早已累得气喘兮兮。

    “来,站到朕的身边来。”李存明朝几个预先挑选出来的农民代表道。

    等这些人围拢过来,李存明拿出一颗土豆和几粒玉米,说道:“这是土豆,这是玉米,是西洋传来的高产农作物。”

    “种植土豆,需要将土豆剖成两半,而后在剖口处抹上草木灰和熟粪,放在种窝里,掩上土就行了。”

    “玉米的种植,倒是简单,直接将种子播撒下去即可。不过要注意,有一句话叫作‘稻宜稀,麦宜稠,高粱地里卧下牛’,玉米长大成株后,比高粱还要粗壮茂密,所以一个窝子里只能有一棵玉米苗,且苗与苗之间要留下足够的间距。”

    李存明一边说,一边耐心地做示范。

    农人们听得呆了,倒不是因为难以理解,而是想不到皇上竟然如此熟知农事,莫非皇上也在宫里种地吗?

    一个老农裂开嘴,露出满口黄牙啧啧赞叹道:“皇上,你咋懂那么多?”

    李存明笑道:“朕只是略懂皮毛,术业有专攻,在种地方面,你们才是我的老师!”

    “我的天,俺们怎敢当皇上的老师?”老农一脸惶恐,摇头摆手。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道:“怎么种植土豆、玉米,俺是看明白了。可俺想问,西洋是什么地方?”

    “西洋距离我们大明很远很远,在世界的另一头。”李存明道。

    “那俺以后可以到西洋种地吗?”汉子问道。

    李存明哈哈大笑:“当然可以,只要咱们大明朝当官的勤于国事,当兵的奋勇杀敌,当匠人的努力做活,当农民的辛勤劳作,总有一天,大明的疆域就会囊括西洋!”

    而后眨着眼睛,跟汉子开了个玩笑:“西洋的女人可不错喔,漂亮诱人得很!”

    农人们哄然大笑,汉子道:“女人无所谓,俺就是想多有些土地。”

    陈圆圆撇了撇嘴,暗骂皇上不正经,一个当皇帝的满嘴荤话,果然是昏君。可她又有些矛盾,皇上毫无架子与农民们相处,不就是与民同乐吗?

    正跟农人们相谈甚欢,巩永固带着齐大壮匆匆而来。齐大壮悲戚道:“皇上,家父去世了,他临终前写了一份奏折,让我交给您。”

    “什么?”李存明叫道,接过奏折看了,眼眶红了。

    “齐大使本就抱病在身,这段日子为了多制造陶瓷雷,没日没夜苦干,他是累死的!齐大使临死前仍旧心系大明朝,给朕推荐人才……朕深感痛惜,心里万分悲恸!”

    “皇上,请节哀!家父临死前说了,皇上亲自给他端过水,又屈尊降贵请教问题,这是莫大的荣光,这辈子没白活!”齐大壮反倒安慰起皇上来。

    李存明叹息良久,下令道:“蒋德璟,你带着相关人员继续完善垦荒事宜。巩永固,去通知周遇吉和刘文炳,召集所有将士和城中匠人们到校场去,朕有话要说。”

    ……

    宁陵只是个小县城,校场不大。上万将士和几千匠人们聚在此处,摩肩接踵,几乎没了空隙。

    在周遇吉等人的陪同下,李存明身穿朝服,头戴冠冕,腰挂七星宝剑,隆重走向简易的点将台。

    从点将台看下去,见校场简陋,李存明暗想:“宁陵太小了,支撑不起我的雄心壮志!”

    随即回过神,清了清嗓子,庄严肃穆道:“将士们,工匠们,咱们打赢了宁陵保卫战,你们功劳很大。朕早就想来看一看诸位了,无奈国事繁杂,一直拖延至今。”

    “朕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起。朕只能说,朕记得你们的勇敢无畏,记得你们的公而忘我,记得活捉了李过却至今还奄奄一息的王义,记得带病劳作最终累死的齐天明……”

    李存明情绪激动,拔出宝剑道:“也许你们都认为自己是小人物,苦苦在乱世中挣扎求活的小人物。可朕要告诉你们,小人物也能当大英雄,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好儿郎,是我大明朝的英雄!”

    “万岁,万岁!”校场上喊声如雷。

    “朕宣布,自即日起,士卒们的饷银提高到每个月二两银子,匠人们的待遇也是如此,并且废除卫所、匠籍制度。”

    此言一出,校场上陷入了沉寂。随即山呼“万岁”,跪下去咚咚咚磕头谢恩。

    明朝士卒和匠人待遇差得令人发指,一个当兵的一年饷银不到八两银子,还要随时面临着上官的克扣和拖欠,所以士气不高。

    匠人们也是如此,待遇差,自然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力,荒废了许多技术不说,制造出的武器参差不齐。

    一个月二两的饷银,算下来竟比以前足足高了三倍,他们如何不激动?

    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卫所、匠籍制度的废除,这比给多少银子还来得实惠,这个举措实实在在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为了天下子民cao碎了心。但坏就坏在,他cao心cao过了头。

    开国定下卫所、匠籍制度,是为了解决军饷问题,为了老百姓们有固定的职业,不至于失去饭碗。

    可朱元璋不懂,一个有活力的国家,不能把老百姓牢牢钉死在一个地方,而是要让人口流动起来,让阶层流动起来。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卫所制度让下层士卒沦落为高级军官的奴隶,大片大片的军中土地也被高级军官们中饱私囊,压根养不活士兵们。

    而匠籍制度则让匠人们苦不堪言,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匠人的后代只能当匠人,断了出人头地的希望,拿着微薄的薪资穷困潦倒一辈子。

    皇上的旨意,不啻于救命稻草啊!

    “朕向尔等保证,有功者赏功,绝不吝啬;有过者罚过,绝不枉法!”

    李存明继续道:“追封齐天明为工部右侍郎,厚葬。齐大壮,提升你为工部员外郎,接管军器局。”

    “皇上,小民不想当工部员外郎,也不熟悉军器局事务,您还是让我参军吧。”齐大壮道。

    李存明道:“罢了,既然如此,朕另择贤能之人。你参军也不错,熟悉热气球的cao作,等以后制造出许多热气球来,朕成立一支空军,你就当朕的飞将军吧。”

    “臣谢恩!”齐大壮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