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俞心向晚在线阅读 - 第37页

第37页

    “我会答应和许染公司谈曼哈顿合作案,也只是因为她之前给过我一个建议,合作案算是回报。”

    陈幸直起身,指尖也随之离开了她的脸颊。

    俞熹禾下意识地抬头,视线追逐着他,仿佛仍留恋着那温柔的抚触。

    陈幸说:“你不问问我是什么建议吗?”

    不知道为什么,俞熹禾突然觉得这个建议会与自己有关。她问道:“什么建议?”

    “她建议我跟你告白。”

    许染身为陈幸的同桌,很早就知道他喜欢俞熹禾。她不是傻子,对方不论对谁都是冷淡的模样,唯独对俞熹禾例外。

    如果不是因为喜欢,像陈幸这种高傲的人,怎么可能会破例?那个时候,许染笑着问他:“为什么不告白呢?顶多失败一次罢了,难道你怕了?”

    俞熹禾的眸光微微浮动,她刚退烧,眼尾还有淡淡的红晕。

    “可是……”刚刚说了两个字,她就止住了话。她想起程煜那时候给她看的新闻网页,再加上先前发生的那些事,她先入为主地以为陈幸是喜欢许染的。并不是没有漏洞,只是那时候她来不及细想。

    如果程煜是骗她的呢?

    为了求证,她还是说了下去:“我看过国内的新闻,你从华尔街回国的当天,许染在机场向你示爱。”

    “她没有和我一同回国。”陈幸敛了敛眉,然后话锋一转,“是程煜给你看的?”

    连猜都不用猜。

    他们同处上位,有时候只凭一个举动,就能深谙对方的意图。

    如果昨天不是俞熹禾在场,他不想让喜欢的人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他很可能会控制不住,和他打一架。

    “他喜欢你。”

    陈幸和程煜在此之前只见过一次面,就是那次在那个饭店里的狭路相逢。他自然懂得那人看俞熹禾时的目光代表了什么。

    单是一个程煜,并不足以让陈幸畏惧,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原来俞熹禾并不是完全地相信他。

    因为不相信他们最后能走到一起,所以并没有在父母面前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怕日后尴尬。

    因为不相信他真的喜欢她,所以在那通电话里,她问完那句“你为什么选择我呢”,就挂断了电话,她甚至不敢追问。

    在高烧时难受到了极致,也只是说自己不舒服,甚至……在他怀里都不愿意过多停留。

    不敢依偎,不敢拥抱。

    有一种爱情,是插在心上的刀。

    “我想吻你,想抱你,想要你的全部……我以为我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了。”说话间,陈幸几乎是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每一下都沉重又疼痛。

    俞熹禾却说:“陈幸,我不想影响你。”

    即使梁杭学术造假被揭发,还了她清白,但海市学术圈里的风言风雨还是不会少。至少在近几个月里,提到“俞熹禾”这个人,更多人对她的印象还是会停留在“答辩论文抄袭”上。

    即使她“顺利”地毕了业。

    不明真相的人太多了。

    从S大到海市各大高校及研究院,不了解她的人数不胜数,只听过只言片语的流言的人也不在少数。出国之前的那几天,俞熹禾还听说了一些言论,说她不过是仗着父亲的身份,才获得了优秀的资源,说她在大学里取得的优秀成绩,也不过是抄袭得来的。

    然而话说回来,了解了事实真相又能怎样?

    俞熹禾停顿了一下,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她想说,你那么喜欢投资,如果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应该会比现在更好。

    而不是选择她,更不是在刚掌权AK不到一年的时候,从中国义无反顾地来费城找她。

    更不提,她在费城学习的未来几年里,如果两人要在一起,时差、距离、想念都是问题。

    还有她想知道,却不会去问的事情。比如他在欧洲的那两个月发生了什么,他为了谁进入模特圈。如果很重要,他愿意的话,自然会说。如果不重要,那也没有说的必要了。

    俞熹禾的话音刚落,陈幸就沉默了。

    她有顾虑,从年少动情,到现在,她是最清醒、最冷静的那一个。她热爱科学研究,同时也可以放弃这项事业,但她不会冒着彻底失去陈幸的风险,和他在一起。

    方程式有可能无解,化学反应向来奇妙,她选择回到最初的关系,青梅竹马,很好的朋友,也就不会有分开的可能。

    “你还是不相信我。”陈幸似乎尝到了自己唇间淡淡的血腥味。

    俞熹禾没有说话,但陈幸已经清楚了答案。

    怎么可能不失望?

    那时候,他并没有在她身边,而是和另一个女生在谈判桌上,配合得无比默契,赢得一片掌声。

    阳光下尘埃微微浮动,屋里一时静谧。像是过了很久之后,俞熹禾的声音才轻若羽毛般地响起:“那时候答辩出意外,我最先想到的人是你。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些事我只愿意告诉你。但是那天,我没有打通你的电话。我甚至想过,你是不是已经知道这件事,也不相信我……我等了一个晚上,冷静下来后觉得是自己想要的太多,所以才会患得患失。”

    她在学术报告厅里做过几次个人报告,台下有很多同学,也有老师和旁听的教授。可没有一次,能比当时更紧张。她表面看起来非常冷静,实际心里已是翻江倒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