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在线阅读 -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第7节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第7节

    住处找好了,那么家具呢,粮食呢,这是个问题。

    看来她要去趟镇上了。

    苗家沟距离怀河镇很远,这天天没亮,苗家三哥就把娘俩送到了山脚下的李家村村头。这里几乎随时有去怀河镇的马车,一辆马车满人了就出发。

    三哥想陪着她们一起去,但是文姜也不清楚今天是否有收获,何必浪费一个大劳力,便拒绝了。

    不过苗三哥折返之前还是硬塞给了她文钱,文姜推拒不过便收下了。

    娘俩坐着李家村最早的一班马车,随着众人很快到了镇上。车上大多是这周边村子的人,自然也有李家村的。看他们异样的眼神,显然很清楚老李家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文姜懒得理会,抱着儿子闭目养神。

    说是马车,实际上是拉车的都是骡子。一匹马二三十两银子,一匹骡子才多少钱,叫马车也就图个好听。

    不过骡子跑的也很快,车夫把人在镇上的城门口放了下来,又调转车头,在这里等待,看回城能不能捎上几个。

    文姜牵着长寿下了马车,交了进城的铜板。随后在镇上漫无目的的逛着,想着别的穿越女都是如何挣点快钱的。

    镇上很繁华,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长寿很少来镇上,此时也有点小兴奋,被父族放弃的难过也褪去了不少。

    文姜带着孩子转了好久,还别说,真给她找到一个来钱的法子。

    通过这半天的摸索,文姜发现这怀河镇的繁华还真是超出想象。光是大点的茶楼就找到了至少六家,每间茶楼里都有说书先生在说书。

    虽然身上总共就几十个铜板,文姜还是带着长寿挑了家人少的走了进去,花了10个铜板点了两杯大碗茶,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这家茶楼穿着富贵的人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像她这样的平头老百姓。

    不过说书先生在上面讲的热闹,下面认真听的却没几个。

    文姜静下心来听了会儿,嗯,才子佳人的故事。按说这类故事在民间很受欢迎。可是听台下的客人们吐槽,同样的故事,这位先生已经讲了几百遍了,镇上的人都听了个七八回了。再好的故事也听腻了啊。

    有人会说,不会让说书的换个故事讲嘛。可是其他故事也听过了啊。

    那就让他讲新的,没听过的。

    说书先生心说,我就会讲故事,不会写故事啊,我会的就这几个,术业有专攻,懂不懂。

    我是说书的,不是写书的。

    看,文姜发财的地方这就不来了。

    她满肚子都是故事呢,写来换点钱应应急呗。

    说干就干,一口气喝完碗里的茶水,文姜拉着长寿出了茶楼。

    转悠了好大会儿,才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看起来随时要关门的书铺。

    要说为啥放着满大街装修豪华的铺子不去,非要找这么个偏僻又小的店铺呢。

    哎,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兜里总共就这么点铜板,去人家大书铺里,能买得到一支毛笔么。

    果不其然,这家小书铺的老板尽管对文姜提出的买100张最便宜的黄纸,一支最便宜的毛笔的事嗤之以鼻,还是不情不愿的去给她找了出来。

    最后文姜好说歹说,还让大胡子的老板给饶了一小块边角料的墨块。

    有了纸张笔墨,文姜带着长寿找了个没什么人往来的胡同,搬了块石头当桌子,飞速的开始写起来。

    故事现编是来不及的,只能拿来主义了。

    文姜挑选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把官府在原著的基础上美化三分。官家是好的,只是下面有些不听话的贪官污吏逼得一百零八好汉上了梁山。

    她可不想惹上麻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姜写的很快,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写完了前三章。这文抄公做的真爽,就是对不起施耐庵他老人家了。就这一次,文姜在心里保证道。

    顾不得休息,文姜拉着长寿又来到了刚才的茶楼。中午时分,茶楼没几个人了,说书先生在靠窗的位置上喝茶。

    长寿还没吃午饭,就出发前那一碗稀粥能顶什么事。孩子乖巧,跟着她一上午在镇上跑来跑去,也不喊累。

    儿子,你再等会儿,一会儿娘有钱了给你买大包子。

    第9章

    回了茶楼,文姜拿着写好的手稿径直走到说书先生那里,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把那前三章放在他面前。

    说书先生对此见怪不怪了,镇上也有一些穷酸秀才为了点润笔银子,放下身段,偷偷给他投书。不过那些读书人不但讲话文绉绉,写起文章来更是动不动孔子孟子。

    来茶楼听书的有多少读书人呢,他要是照他们的内容讲,非得被扔瓜子皮不说。就算读书人来了茶楼也是想着放松一下,暂时把孔孟圣人放家里。

    呵,不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女子来送书稿的,估摸着是家里兄弟还是丈夫写的,自己不好意思来。

    这些穷酸文人,都快吃不起饭读不起书了,还一堆讲究,他不穷谁穷?

    反正中午也没事,那就看两眼。

    没想到就是这么随意一瞟,他的眼睛就挪不开了。

    哎呦,有几分意思哦。

    三章大概一万来字,过了小半个时辰,说书先生才意犹未尽的放下手稿。

    “说吧,这位娘子,整个书稿大概多少字,你家人想卖多少钱。”

    “这个故事大概100万字,钱嘛,你手里这三章给我一两银子。以后每3章除了你要给我一两银子之外,还要给我你每天收到的赏钱的五成。”文姜不紧不慢的说。

    “这个女子,你怎么不去抢。”说书先生气得嘴两边的胡子一翘一翘的,长寿在一边看得直乐。

    家里爷爷虽然也疼爱他,但是很少对他笑。而且只要哥哥福寿在,爷爷奶奶的注意力一般都放在福寿身上。猛然看到这么有趣的爷爷,长寿觉得好玩极了。

    文姜摸了摸儿子的头,老神在在的说,“老爷子,先不说钱,您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我就看了前三章,哪里知道后边呢。”老头嘀咕道。

    “我可以给您保证后边的绝对不比这前三章差哦。”

    “你三章卖一两银子,后边还要分成,你脸怎么这么大呢。老头子我一个月靠说书也挣不了二两银子,你三章就想要这么多。”

    “您靠说书是挣不了这么多,但是您也不靠说书活着,不是吗。”文姜凑过去小声说。

    “你.你这个女子不要离老头子我这么近。你说,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老头也压低了音量。

    “我知道你是这家茶楼的幕后东家哦。”这点还是文姜在那本种田文小说里看到的,正好这个时候拿来用用。

    古代很少有东家亲自登台说书的,所以这位骆老板一直没有对外宣布他的身份,除非是镇上的老住户才知道几分底细。

    这家茶楼是骆老板家里传下来的,奈何老爷子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说书,本身不善经营,要不是后来碰到了懂行的掌柜,这间茶楼还在不在就另说了。

    尽管去周边府城游历了一番,老爷子的说书水平.依然是一言难尽。

    “这都中午了,我们娘俩还没吃饭呢。那前三章您也看过了,行不行您给个准话。不行的话我们娘俩再去别家茶楼看看。”文姜站起来佯装要走。

    “哎哎,你个女子,急什么。”转头偷偷冲不远处的掌柜的使了个颜色,快,上几盘点心来,不能让人走。

    点心很快来了,文姜和长寿也不客气,快速吃了起来。

    在二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老爷子也做好了决定。不就是几两银子嘛,要是这故事真能给他茶楼多招徕点客人,他挣的可就不是几两银子的事了。

    “行,你这故事我买了。就按你说的,前三章给你一两银子,不过后边的要看看实际情况再定。”

    对此文姜可以接受,关于后边分成的事嘛,她相信过几天老爷子一定会同意的。不是她对自己有信心,是她对施耐庵他老人家有信心。

    这个故事能从宋朝流传下来,并在后世成为国人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经过了重重考验的。拿来征服一群古代人,绰绰有余啦。

    骆老板也是爽快人,很快让掌柜的取来了银子。契约先不急着立,要看看后续发展嘛,不过文姜也允诺了这前三章不会再外传。

    有了钱,接下来要干嘛,当然是买买买啊。

    大良朝的贫苦家庭一般都是一日两餐,怀河镇比较富裕,所以镇上的人大多都吃三顿。

    虽然在茶楼里吃了点心,但是毕竟不是正经饭食。有了进账,文姜也不想委屈自己的肚子,尤其长寿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出了茶楼,文姜带着儿子找了家看着还算干净的路边摊坐了下来,要了两个rou包子,两个菜包子,两碗汤。

    就着汤吃了几口包子,她才觉得自己算是真的在大良朝活了过来。天知道,这几天每天两顿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糙米粥,她是怎么过来的。

    包子很大,长寿吃不完,文姜找老板娘要了张荷叶给他包了起来。

    这几天也委屈长寿了,虽说他在老李家不是特别受宠,好歹是能吃饱的。但是在苗家,长寿也知道自己是外姓人,所以吃不饱也忍着不说。

    文姜摸了摸长寿的头,“包子娘亲先给你装着,饿了想吃了你要说。”

    “娘亲,长寿吃饱了,这包子你吃了吧。”

    “我也饱了,长寿啊,不要担心,你看刚才娘亲不是卖了个小故事给那个茶楼的老爷爷吗。他付了娘一两银子,这钱够我们用好久的,娘亲不会再让长寿饿肚子的。”文姜给儿子保证道。

    一两银子说多也多,能买500斤糙米,省着点够她娘俩吃一年的。

    可是说少也很少啊。

    谁来告诉她古代的棉花为什么这么贵,她都没敢去正经的布料铺子买新棉花新布料自己做被子,就是盘算着来当铺看能不能捡个漏。

    没想到两床破旧的厚被子就花去了小一半的银子,剩下的钱文姜只能拣着紧要的买了几样。

    一张稍微厚点的席子,山洞潮湿,可不能让长寿住出病来。铁锅是不敢想了,买个砂锅先凑合着煮粥吧。筷子也来两双,再买上5斤糙米,主要是多了她也提不动了。

    再说了她还跟茶楼老板约定了三天后再来呢。

    对了,再去之前的书肆买上一本千字文。

    长寿今年9岁了,但是一直没有上过学堂。在老李家的时候也就是捡着福寿用剩的边边角角的纸,毛都快掉光了的笔练练字,李奉文并没有正经教他。

    即便没有那本种田文的提示,从李红梅坚决要过继长寿的态度来看,这孩子长大的成就肯定不小。

    而且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文姜发现长寿这孩子不但聪慧,还坐得住。古代十年寒窗苦读,要的不但是一份天赋,更是一份韧性。

    文姜可不想让儿子的才华被埋没了,所以必须给他准备一份笔墨,让他先练着字,等过段时间挣了钱给他找个好的私塾。

    书肆的老板看到文姜进来的时候脸都要黑了,这女子才隔了多久又来了,那100张纸总不会这么快就用完了吧。

    “老板,生意兴隆啊,我这次再买一支毛笔,一块墨,最便宜的。”

    平常文姜也要写写画画,上午买的那点东西不够用。

    好歹这次没让饶个墨块,老板的脸色好看了点,转身去柜子里拿她要的。

    文姜四处打量着,砚台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买不起,回去用石头给长寿做一块,先凑活着用。

    这家书肆看着不起眼,麻雀虽小五脏却俱全。文姜很快找到了架子上摆着的千字文,一问,0个铜板。

    文姜都怀疑老板有透视眼了,他怎么就知道她兜里就剩这么点钱呢。

    儿子的学业最重要,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