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缓期(GL)在线阅读 - 分卷(14)

分卷(14)

    真正沉下心去了解还不到深入研究的程度她就意识到有些东西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困难和复杂。

    淮安发来的书里有一本专门讲天使投资,讲得通俗易懂:天使投资固然挂着天使头衔,本质上是一场寻求高回报的赌博游戏。

    书中提到,个人/家庭一般复合型投资的年回报率在7%(不包括不动产如商铺、住宅投资)还算高的。

    而天使投资的回报率平均在20%,最高可以达到一万倍当然只是极个别案例。不过某种程度上再次印证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注]

    理想情况下,投资方和创业者是互利关系,前期投资方提供资金资源支持,两到五年公司发展起来,亦会给予投资人丰厚回报。

    看完这本书,隋然觉得自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淮安想到投资魏先生。任何名义的投资都不是做慈善,淮总也要看项目回报。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魏先生的项目往标准答案上靠,至少给淮总看到回报的可能性。

    然而理想永远是理想,现实往往从各种刁钻角度给人当头一棒。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隋然拿着从《如何打动投资人》列举出的投资人会问的问题,问魏先生。

    就想做啊。魏先生推推眼镜。

    他可能遇到了挫折,隋然进门的时候就看他在房间里转来转去,脑门的汗水和行动轨迹汇成一个大写的烦躁。

    隋然想给极客先生降降温,或者让他别转了,越转越热。

    她忍住了拿冰冻水瓶给魏先生的冲动,结合实际情况,又问了一遍:魏先生,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系统?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魏先生低低地吼了一声,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颓丧地坐在机箱上,扣弄着手上戴着的劳工手套。

    隋然冷静地说:我在帮你做事,魏先生,我想帮你。但我需要你的配合。

    对、对不起。魏先生喏喏地道歉。

    隋然还是给他递了瓶冰水。

    我做过别的了。

    魏先生来回换手拿水瓶,最后放下来,望着一台持续闪红光的机箱。

    我没毕业就进了可为研究中心。我们我和我以前的同事我们开发智能生产线,效益很高。那几年也拿了不少奖金。后来我发现,智能生产线只有大的工厂买得起。大厂升了级,原先也做同类器材的小厂就倒闭了,我爸的厂子就是被大厂挤垮的。那我想,既然能给大工厂做大的生产线,能不能给小工厂做小的生产机器,成本没那么高的。

    隋然努力去理解,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所以你的系统应用出来是用来做机器的?

    魏先生用一种古怪而悲悯的眼神盯着她,沉默了半晌。

    隋然心里毛毛的,一度想:打扰了,告辞。

    我说不上来,我想

    魏先生做了个吞咽的动作,看得出很艰难,手套褪去半截,用力揉搓手掌。

    我觉得是这样:系统让大企业做大的统筹、应用平台、生产机器。然后小的企业甚至个体拿机器做定制。阿里的电商平台就是这样啊,原先是工厂做出的东西才有的买。现在只要有人需要,都可以定做。手工要一天两天的东西,机器一个小时可以出一百件。那你想,生成一个新的可定制化交易空间,大企业解决大框架,细分类别给小企业和个体去做散件,那这样大企业不用大包大揽,小企业和个体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就是这样。

    隋然想理清关系,脑子却像塞满了乱七八糟的线,找不出头绪。

    事情的流程是一方面,但魏先生说的这个

    她怎么想都像是,魏先生的系统本身需要有基础配套,也就是有一个比较符合他系统运作环境的商业平台像某宝诞生之初,然后基于该平台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乐观地想,也可能市场已经形成,只是她尚不了解。

    她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问魏先生:那你侧重点是系统平台,还是机器?

    不是系统,不是平台,不是机器,是人。魏先生苦笑了下,目光愈发炽热,称得上狂热,他一句一顿地说,网络空间不是万能。网络可以帮人买衣服,教人做衣服,但是网络本身不能做衣服。也许能。但是它不能种棉花、收棉花,不能织布,不能剪裁,也许它能。网络也不能帮人吃饭,不能种稻子。最后的落脚点还在线下。不是所有人都能靠代码生活,人也不能单纯靠一堆算法一堆程序系统活着。未来可以,但是现在,不能。

    魏先生说得很乱,但隋然领会了。奇迹般的。自以为是的。

    某种类型的科幻小说热衷将社会背景设置在人类不需要工作,机器人承担一切的久远未来,然后讲人和智能机械的矛盾。

    很少有作者往更细微处但更贴合现实(科幻当然也有现实映射)的方向描写,比如如果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那么人类做什么,人类由从何处获取报酬支付使用机器人的费用?

    这是个悖论。

    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人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所需,人希望生活更便捷,人希望减少廉价劳动力。

    主语都是人。

    但一撇一捺的人拆分开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人需要生活,需要吃饭。

    人需要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有些人挣扎在温饱线上,有些人在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主观或非主观地将另外一些人踢出生存线。

    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类似情况。

    有些行业开始渲染人工智能危机。

    当廉价高效的机械生产力出现,资本家毫不犹豫放弃相对低效、高价的人力,那么数量巨大的单纯依靠体力劳动谋求生存的人该怎么办?

    鼓吹技术革新、革命的大资本方是否会去想劳动人口?

    不。

    当他们强调技术促进生产力,就弱化了某个或多个群体的牺牲,直白点说,无视了这些群体。

    他们不会在向董事会报告应用新技术能够减少多少成本的同时,向大众披露会减少多少个劳动岗位,导致多少人失业。

    技术或许是冰冷的,缺少人文关怀,但是发明技术的人有。

    发明技术的人有人文关怀,那么受垄断寡头控制和引导的社会环境有吗?

    我以前在高科孵化器,就高科园的那个隋经理应该知道吧。我进去的时候,有专家指导的狗屁专家他们一早说我异想天开,这东西根本做不出来,我做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又说,说不行,市场不需要。后来我又研究出了一套算法,他们让我卖给我原来的公司,我其实没想卖的,我觉得东西还没做好我有个合伙人。我同学。他介绍我去孵化器的,他转手卖了。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三十好几的人了,我也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我还靠我妈的退休金买设备,吃饭。

    隋然离开魏先生办公室时有点绝望。

    很难具体形容这种感觉。

    真的很难。

    就像行人在车流来来往往的路口等一个漫长无尽头红灯。

    好不容易红灯转黄灯,你准备走,然后

    啪嗒,绿灯只有一秒。

    速度飞快的车辆无休无止,却没有一辆愿意停下来等行人通过马路而且关键在于并不是所有司机不愿意等,而是,行人面对的信号灯持续红色,没有通过的机会,车辆面对的信号灯持续绿色,你也不能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强行礼让极有可能导致车祸。

    是信号灯的问题吗?

    也许是。

    那天晚上,隋然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想不出该怎么去写计划书。

    淮安那天的意思很明确,魏先生的项目是在画饼,但她可以提供一张画饼的纸。

    隋然原以为努把力和魏先生一同讨论,至少能讨论出那个饼到底是披萨还是芝麻烧饼,结果发现极客先生不止在画饼,他还是骑着火箭在天上画饼。

    隋然越想越绝望。

    她到底怎么继续做下去?

    她给海总发信息,语无伦次写了一长串,然后想起大半夜的,海澄应该睡了,默默地一条一条撤回,前面几条超时撤不回了,她破罐子破摔:「没事儿,海总忽略我。」

    海总秒回:「卖白菜的社畜比卖白/粉的还忧国忧民[白眼]」

    接着是几条语音:

    俩人都没找别人找了你,咱俗气点说是缘分,刚好你们碰上了。换个说法,是对你的认可和信任,觉得你能从中间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他们真的是想让你把这件事完美做成吗?你有一百个亿投资给你那个客户吗?你能帮你客户搞出一个团队满足淮总的投资要求吗?

    你有纠结的那个时间不如想想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你不是救世主,做到你能做的那一步就完事儿了。

    要不为什么海总是兆悦内部为数不多的高级讲师,自己钻牛角尖死活想不明白的简单道理,海总套上一个合适语境,三言两语深入浅出,即可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责任跟能力是相匹配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力不足以担负拯救世界,那就先干好本职工作。

    隋然决定暂且放开魏先生的项目,老老实实去跑盘开发线索。

    离淮总的时限最长剩下一周,最短剩下一天,隋然在地铁上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你好,兆悦的隋经理吗?那边是个听起来挺热络的女声。

    是。您是?

    哦,以前有同事跟你合作过,介绍我来的。听说你回兆悦了,我这儿想找场地,隋经理有时间帮我推荐些吗?

    有。隋然精神一振,你意向区域在哪儿?

    继魏先生后,王玮再没分过新线索,可能认准她迟早要转组去海澄手下,所以直接打入冷宫。

    也因此,她先前才放任自己钻进牛角尖。

    啊,在金科技

    对面说话断断续续的,也可能是地铁信号不好,隋然担心两人交流出现断层,问:可以加下您微信吗?我在地铁上,待会儿会没信号。

    对方加了她的微信,个人昵称应该是真名,杨琳。

    隋然问了几个基本问题。

    然后了解到这位杨琳女士也是金融行业。

    隋然心里嘀咕,她是不是该考虑从金融中心搬家去科技谷,吸收一下那边的科技气息,四年前她在科技谷成交的项目更多,按理说她应该接到的回头客应该也是科技方面居多。

    想是这么想,杨女士提出见面详谈,隋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两人约在轨道交通方便的世纪汇碰头,杨女士说:办公场地想放在科技谷,未来的业务重心在那边。

    隋然提议直接去科技谷,杨女士毫无异议。

    杨女士三十岁出头的样子,举手投足中透露着事业女性干练飒爽以及女性特有的亲和,不过接触了一段时间,隋然感觉她如沐春风过了头。

    说起来作为服务方,顾问为客户排忧解难,有些教养良好的客户还挺尊重顾问,客气又礼貌。

    可这位杨女士格外热情。

    隋然有种隐隐的感觉,好像她对自己的兴趣比对业务内容更浓厚。

    尽管杨女士没有直白问到隋然私人信息,但她会问:隋经理平时的客户都是什么类型的?接触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的?然后再补充,我是第一次做这个事情,不知道你们行业惯例是怎样的,不会冒犯到你吧?哈哈。

    相当刻意的哈哈。

    两人下了地铁,经过便利店,隋然手机响了。

    她看着屏幕上的淮安,然后看杨女士,留意到对方的视线也似不经意地滑过。

    两人视线碰上,杨女士指向便利店,我去买瓶饮料。

    隋然接了,淮总。

    我明天回海城。淮安说,计划书怎么样?

    隋然停了下,一半因为她暂时搁置了,另一半是杨女士去而复返,热心地问:忘了问隋经理,你要喝什么呀?

    哦,不,不用。隋然略微侧身,把话筒远离了过分接近的杨女士。

    淮安马上问:隋经理不方便接电话?

    隋然迟疑了下,是。稍后打给您可以吗?

    淮安倒是很体贴,好。

    杨女士还问:气泡水怎么样?

    隋然便说:一起去看看吧。

    进便利店,杨女士选了瓶气泡水,拿出手机看信息。

    快速扫了眼屏幕,她把饮料递给隋然,说:我打个电话,隋经理帮我结下账,一会儿微信转你。

    好的。

    隋然往柜台去,便利店人不多,声音断断续续传到耳中。

    我是来办正事的啊。找场地嘛。

    杨女士跟电话那边的人说着,别有深意地看了眼隋然,也就是那道视线吸引了隋然,让她听到最后一句话

    顺便见见小可爱。

    第20章 不会[愉快]

    隋然很快知道杨女士不姓杨,也不叫杨琳。

    那时候她们刚从第一家园区出来,按隋然的规划去马路对面的5A写字楼。

    选址带看有个基本套路:一般顾问带客户看的第一个地方都不是主推,而是抛砖引玉的砖。

    一来给客户心理铺垫,该区域什么价格对应什么样的档次和软硬配套,让客户大致有个直观感受;二来,跟客户有个磨合过程,通过较长时间接触,更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倾向。

    通常,一家公司无论有没有预算控制,交通都是首要考虑因素。

    第一家离地铁站很近,但属于大型园区,建筑单元多,招商引她们在园区走了七八分钟,还没到地方,客户直接问:入口附近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