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同人]大清第一作家在线阅读 - 第268页

第268页

    这篇颇有考古之风的话本,成了流传最快的著作,很快便传遍了各地。

    胤禔时常在外走动,深刻体会到了八弟在民间与文人之间究竟有多么出名!

    老百姓或许不知道大清有几位皇子又分别叫什么名儿,但他们一定知道八贝勒“倾城”!

    当初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不过是随口一说,结果现在老百姓们以为八贝勒就叫“倾城”。这可不得了,让人整天倾城倾城叫着,整得胤禩好像是什么蓝颜祸水似的,莫名有一种羞耻之感。

    胤禩待在京城尚且被人叫着耳朵发烫,各地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也不忘将自己花心血写的著作让人送去给“书友”、“笔友”蒲留仙。

    即使已经知道了他是皇子,蒲留仙仍能保持原来的交往姿态,以平常心与他探讨话本、放飞想象,实在难得。胤禩也是通过他,知道了许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需求。

    蒲松龄所在的济南府淄川并不如京城那地方繁华,售卖的印书数目不多,那便手抄,还真有秀才靠着手抄《大秦传奇》而赚了不少钱。

    说书的茶楼寥寥无几,可只要有人开堂说书,即使那地方再简陋,也一样有人闻讯而来。

    因为总是写超出字数与规定的八股文,蒲松龄屡试不第,只是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倒是没那么深的执念了。

    《聊斋志异》的出名,使得他这些年来的大量诗文、戏曲及俚曲也一并出了名,乡人们互相传唱,便有人戏称其为聊斋先生。

    这会儿他手里便拿着共四篇《大秦传奇》,倾城所写话本是出了名的高产,这篇《大秦传奇》又一改他此前给人不拘于伦理的印象,却也同样惊艳世人。

    他与倾城之间时常有交流,传递更多的,是民间的百姓百态,有些事倾城在京城看不见听不见,那么他可以民间的故事写给他看。

    为了方便老百姓们识字学手艺,他编写了一些书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百姓学会种田养蚕看病的道理。

    其中《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1)等吸引不了闻讯而来的商人,他便自己倒贴钱也要印售出去,又定价极低得卖给百姓。

    自从有了皇上为倾城作序后,文人们谈论倾城的尖锐声音逐渐消失了,这是何等的讽刺,这些自诩高尚的读书人本质上也一样是个俗人。

    最近他遇到了一位奇人,那人在各地漫游偶至淄川,听闻聊斋先生在此,遂登门前来拜访。

    作为同样写过私人著作的怪才,此人颇以史才自负,于是到处走访,以写出佳作。

    蒲松龄听他对《大秦传奇》颇有微词,认为话本有“误人子弟”之嫌,遂与他争辩:“先生既然看不起话本,又为何要来见我这个写鬼神话本的人呢?连写史的话本都批判之人,难道还能看上我这种写鬼神异志的?”

    “非也,非也,”那人连番摇头晃脑,大肆批判:“倾城之错,在于重于考据,且招众多文人一同考据,闹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写了一本严谨考据的话本。”

    “考据严谨难道不好?”

    “考据严谨,又润色以成故事,进行添加与删改,全篇以赞美始皇,仿佛那是神仙人物,这能好?”他吹胡子瞪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倒是让人分不清真假,信以为真,岂不误人子弟,误导后人?”

    要么就彻底写假的,假的里面掺合了真的,引人将假的误认为真,这才是他骂倾城的地方。

    蒲松龄作为倾城“笔友”,自为友人开脱:“那是话本,谁会以话本为史?”

    “天下人都在传唱,倒是《大秦传奇》考据严谨,即使是话本,名声传出去,信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

    “始皇残暴,而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那是事实!若非如此,秦末又岂会生民怨,苛捐杂税、严刑峻法猛于虎!”

    蒲松龄嘲讽他:“看的人都知道这是话本,非史书著作,你说《大秦传奇》有编造故事以假乱真,怎么不说《三国演义》的不是?”

    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流传至今已经成了文人心目中的话本传奇!

    蒲松龄发现,此人批判倾城,不过是为了引出自己所写的著作胜过倾城。

    经历了多年到处考证野史,寻找民间奇闻逸事,他自称写出了一部惊艳天下的大作!

    那部著作一问世便引人争相传抄,在江南等地流传。

    然而他出现的也太晚了,江南那地方的书肆,已经被倾城、端正先生、初见给占去了,他的著作如同石头坠入了大海,掀起一片水花后便淹没于海水之中,名气竟还没有一个无名小卒“美味不用等”大。

    他不甘心,他这是明珠蒙尘,是倾城挡了他的路!

    他所写的史书,他的骄傲,竟还不如倾城的话本流传广泛!以前倾城遭人骂,写话本,没动过史书,那时候他顶多酸一句“不过是一群看话本的俗人,正经文人都骂他”。

    如今倾城写个先秦,惊动世人,文人真相称赞,将他的脸打得啪啪响。他会上门找蒲留仙,也是听闻他与倾城有故交才特意上门。毕竟倾城难找,蒲留仙好找。

    蒲松龄气恼问他:“你持才傲物,也要拿出证明来,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著作能好被你这么自夸自卖。”

    那人便将自己花费大力气去考据印证的著作给了蒲松龄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