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汉军东征何处
曹昙的复魏举动,对于汉国的普通百姓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唯一的变化,就是长安城中的教坊、茶坊生意好了不少,一些来自洛阳、襄阳的商贾,借着这一波热度,夹带私货推销自己贩运的货物。 新汉朝堂上,赵广、姜维及苏愉等重臣,就魏国复立之后,可能带来的变化,推演了多次,但每一次的结果都不一样。 按马融、周巨等参军司参谋所说,影响的因素太多,可供选择的方向也太多,一切均不在可控范围之内。 赵广对此也彼有些无奈。 他所仰仗的两样东西,其一是系统,靠的上边的统帅术,只对发生中的战事有精准判断的能力,对未发生的事件则没有什么预见。 其二是穿越前的历史知识,西晋统一的步伐因为赵广的出现,而已经支离破碎,原本曹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却冒出一个曹昙,还竟然占据了重镇襄阳。 两样依仗都没啥作用,赵广也就无心去关注襄阳归晋,还是属魏。 实力才是一切变化的根本。 多一个曹昙,也不过是在复杂的局面下,再多了一个对手而已。 江东的吴主孙皓对魏国复立持什么态度,暂时还无法得知,不过,从吴军近期不断从东线往西线调兵的情况看,孙皓对襄阳起码是有些想法的。 魏国复立,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晋国。 晋国在失去荆州这一屏障后,都城洛阳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虽然暂时来说,曹昙力量单薄,没有北上攻晋的实力。 但若是假以时日,谁又能保证曹昙不会找个空隙给司马炎来一下子。毕竟,曹昙的老爹曹芳是被司马炎逼死的,魏国的基业也是被司马家给纂夺的。 “令荆州牧王浑、扬武将军孟观,调集扬州、豫州、司州各地兵马五万,攻打襄阳平叛,一灭伪魏,决不收兵。”司马炎在洛阳杀气腾腾下令。 以前,淮南有三叛。 那是因为接近对吴前线,将领手握重兵,一旦心有不满,就会借机起兵。 而这一次,淮南到是没有出事,荆州方面却出了问题,司马炎到这时,心里其实对调离羊祜之事开始后悔,但他又不好当众承认自己识人不明。 荀勖、贾充这几个眼力好、识机快的,已经在司马炎跟前消失了好几天。 当然,他们失踪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以司马炎对下属的宽宏大量,只要荀、贾等人改天献上一个好主意,信任度又会重新回来。 —— 弘农郡,函谷关。 为了对付汉国可能的东进,晋国前一阵子,在这里堆积了三员大将,孟观、胡奋、刘弘。 按资历来说,胡奋虽老,他不仅是胡芳的父亲,相当于国丈的身份,胡奋的军事才能在魏晋两朝的诸多战事中经受过考验。 就算到了汉、晋相争之时,其他晋军将领败仗连连,胡奋这边虽有小败,但未伤筋骨。在这一点上,也有胡奋始终处于偏师位置,不是赵广的主攻方向的原因。 刘弘的能力还算不错,在解池驻守时,也尽心尽力,按历史来说,他接下来在吴国灭亡后,会镇守荆南一带,成为荆南一地的重将。 但随着解池的丢失,加上汉、晋的反目,刘弘也被晋国朝堂所斥责,最后也渐渐被司马炎所冷落。 相反,倒是孟观因为护驾有功,在朝中的地位急速上升,加上孟观此时已经投靠贾充,朝中有人支持,在军中的话语权立时大增。 前不久,孟观也被司马炎任命为扬武将军,算是正式踏上的领兵作战的生涯。 这次司马炎令王浑为主将到襄阳平叛,也是将孟观考虑了进去。 关隘前,目送孟观得意洋洋远去的身影,胡奋和刘弘对视苦笑,他们两个难兄难弟,估计就是窝在函谷关一辈子了。 至于其他的想法,他们暂时还没有。 胡奋有女儿胡芳在洛阳宫中,有兄弟胡广、胡歧在洛阳,胡氏一族上百口人被司马炎捏拿在手里,就算因胡芳冷落心有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 刘弘则是因和司马炎走的太近,想要投靠别人也不能取信于人,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呆在弘农,等司马炎哪天想起,再被启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对于胡奋、刘弘两个旧臣,司马炎还是有感情的。 他也希望这两人,在函谷关好好守着,帮他看好洛阳的西面门户。 —— 新魏初立,曹昙即遣使夏侯湛前往长安。 在国力弱小的情况下,合纵是最好的苟存办法。 现在,曹昙最大的对手无疑是晋国,而最可能帮助他的,则是曹魏曾经的老对手:蜀汉。 蜀汉,或者更贴切的讲新汉,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堪比当年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国。 曹昙衷心的希望,能够得到来自长安的帮助,为了显得更亲近些,曹昙遣出了夏侯湛这个勉强能扯上关系的新进之臣。 夏侯家族因为张飞夫人夏侯氏的关系,与蜀汉这边关系密切。到了新汉时,又因太后张星彩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夏侯家族暗中与张家来往频繁。 夏侯湛从襄阳经武关道,峣关,蓝田,到达长安,已是元月中旬。 赵广此时正在大将军府,与一众汉军将领、参军司参谋分析襄阳战况。 元月下旬,王浑率军到达荆州南阳一带,曹昙知晓自家底子薄,经不起大的折腾,遂命令出击各县的魏军将校急回襄阳死守。 襄阳三面水道相连,晋军水军力量不足,根本围不死城内的魏军,而只要凭籍坚城挺过王浑的几波进攻,曹昙相信,汉、吴两国绝不会坐视不管。 不得不说,曹昙的政治敏锐度很强。 赵广确实没有袖手旁观的意思,司马炎连续的从晋国各地抽调兵力围攻襄阳,正好给了赵广向东推进的机会。 不过,新一年的进攻方向是哪里? 还需要汉国上下一起来好好的商议。 姜维、罗宪、张翼等老一辈将领,提出围绕荆州这一核心区域展开军事行动,按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的思路,汉国这一边先取荆州,再伺机向关中、中原腹地进军。 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新汉如今不需要再夺取关中了,因为关中早已被赵广孤注一掷的北伐给拿下。 魏容、文鸯、傅佥等驻守在河东的中坚将领,则将目光投到了太行山脉的东面,冀州、幽州等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现在晋国防御力量最为薄弱,若是汉军举兵向东,则完全有可能一举拿下晋国的大后方。 文虎、柳初、独孤胜、北宫纯等年轻将领则根本不去考虑打哪里? 在他们看来,东征最好是越快越好,越近越好,比如直接进攻函谷关,拿下弘农郡,然后再兵发洛阳,将司马炎从皇帝位置上给拉下来。 参军司方面,马融已经根据上述的方略,做了好几个方案以供赵广定夺。 这几个意见都有利有弊,比如参与荆州战事,则很有可能卷入到错综复杂的汉、晋、吴、魏四方角逐中,未到最后一刻,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友军,谁又是敌人? 再比如:越过太行八径打幽冀两州,虽然晋国一方不会有太多的防备,但两州均是平原地带,直接面对胡虏的骑兵,很有可能立足未稳,就遭到胡骑的进攻。 在灭胡杀胡方面,汉国与诸胡之间仇深似海,双方就视对方为眼中钉,rou中刺。 赵广眉头紧锁多日,将沙盘和帛图用天眼地图术复查了一遍又一遍后,最后将目光投向了函谷关方向。 《孙子兵法·势篇》讲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汉军若是从函谷关出兵,堂堂正正、平淡无奇,但结合了晋军的调动来看,兵出函谷又颇有奇兵的意味。 近两年来,汉军在潼关以防御为主,从未向东征讨过,要是猛然来一下子,或许真有奇兵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