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亮剑之军工系统在线阅读 -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57节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57节

    “这就麻烦了!”陈松勇皱着眉头说:“全军只有五十几发,战场都不够用,就更别说训练了!”

    陈松勇之前估算过需要的照明弹数量:

    以三十辆坦克计算,如果每辆坦克需要十发照明弹,那就需要三百发。

    加上三晚训练,每晚打三发计,三晚也将近要三百发。

    再加上一些备用,合计需要七百发左右。

    可现在连零头都凑不到,这训练也就没法展开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说道:“照明弹不够……咱们就用燃烧弹!”

    刚子眼睛一亮,赞同道:“这主意好,我觉得燃烧弹比照明弹管用,照明弹往空中打亮的是一大片,炮手还是很难确定目标位置在哪,但要是燃烧弹打到附近烧着了,目标就明显了!”

    陈松勇则为难的说道:“燃烧弹……咱们可能也没有那么多,顶多就是三四百发!”

    这倒不是火箭弹产量不高,而是火箭弹发展出多种弹种,主要是用于反坦克的穿甲弹。

    王学新说:“马上让兵工厂抓紧时间生产,燃烧弹加上照明弹,能凑足六百发就行!”

    王学新已经不敢有那么高的要求了,战场够用就行,平时训练能省就省吧!

    不过后来王学新还是发现一个省弹药的训练方法:

    训练时火箭筒可以不需要真打,反正坦克炮手就是看到前方有火光然后朝那方向打。

    因此,训练时燃烧弹直接用燃烧瓶代替了,这一下就省下了三百发左右的弹药。

    至于跟随步兵,他们的感知能力要比坦克好得多,他们更需要学的其实是火箭筒的cao作,到时就用燃烧弹为坦克指示方向。

    第617章 准备

    安达二十三这段时间从早到晚都在城外跑,他用了几天的时间在运城城外十里处构筑了第二道防线。

    安达二十三认真研究过八路军所用的“喷进炮”。

    这里的研究并非拿到实物研究,而是找到几个上次运城战斗中幸存下来有见过八路军打“喷进炮”的士兵,另外安达二十三还询问过看到过“喷进炮”的飞行员。

    安达二十三这样多方查证,最终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八路军的“喷进炮”射程五公里左右。

    实际射程六公里,安达二十三猜测的射程与真实射程十分接近。

    不过这是因为八路军上次打运城时,火箭炮没有在最远射程使用。

    由此可知安达二十三对这次运城防御的谨慎态度。

    他不只一次在布防时对副官说道:“竹田君,运城的重要性关乎整场战役,运城在我军手里,中条山就迟早是我们的。但如果运城在敌人手里……我们不仅要丢掉中条山,黄河北岸的部队也不得不撤出!”

    “是!”竹田上江回答。

    他还从未见安达二十三这么认真对待一场战斗过。

    往常,安达二十三对付战斗的态度,更多的就是“上去打就行了,只要勇敢的往前冲,敌人就将倒在我们的刺刀下”。

    但是现在,安达二十三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中将阁下!”竹田上江有些疑惑:“晋绥军已经被我们击溃,八路军也被我们困在中条山,何况他们还不擅长在平原作战,我们真的需要这么担心吗?”

    安达二十三摇了摇头,然后把目光投往南面的中条山,回答:“如果是别人,我或许不担心。但你知道谁在骆驼岭上看着我们吗?”

    “独立团?”竹田上江说:“中将担心的是李云龙?”

    安达二十三笑了起来:“李云龙也许的确是个麻烦,但他能起的作用只是一个团而已。”

    然后竹田上江就明白了:“中将阁下担心的是小东北!”

    安达二十三点了点头。

    竹田上江迟疑着说道:“可是,据说小东北只是八路军的一个营长,他比李云龙还可怕吗?”

    “竹上君!”安达二十三回答:“他虽然只是一个营长,但如果李云龙听他的建议,甚至八路军指挥官也听他的建议,那么你觉得,他能发挥的作用还只是一个营长吗?”

    竹田上江无言以对,这的确不能用“营长”这个职位来衡量了。

    何况,听说八路军的坦克部队也是由这个营长指挥,另外据说鹰酱和毛熊的联系也跟此人有关……竹田上江有些无法想像,一个人怎么能做这么多事,而且每方面都能如此出色。

    安达二十三再次摊开布防图重新把整个防线捊一遍,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除了南面的盐湖方向因为过于靠近中条山而无法增设防线外,运城各方向的通道都已层层设卡步步为垒,八路军想要攻打运城,只怕是比登天还难。

    想到这里,安达二十三才稍稍放心了些。

    几天来他几乎不眠不休,指挥着下属完成了这一切,他倒想看看那个小东北还有什么办法。

    安达二十三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王学新已经做好进攻的准备就等着天黑进攻了。

    其实说“做好准备”是假的,因为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各方面的准备都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不足。

    登陆艇缺乏试航,李厂长能保证的就只有它在路上能跑水里能开,其它的啥也不敢保证。

    李厂长是这么跟王学新说的:“同志,时间太短,前后只有三天,咱们只能做到这程度了。否则建艘渔船咱们都还得十天半个月的……”

    “我明白!”王学新回答:“放心,李厂长,要是出什么问题,我们不会找你麻烦的!”

    王学新知道李厂长要的就是这句话,他毕竟是个生意人,在“明哲保身”方面还是有一套的,否则也没法生存到现在了。

    不过说实话,这也的确不能让他负责,人家免费已经够意思了。

    李厂长则陪着笑,说:“王营长,这么说就见外啦,你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也不希望因为船的问题让部队有损失……”

    王学新的心思其实早就不在这了,他把目光投往李厂长造的两栖登陆船。

    还别说,到底是干了几十年造船厂的大厂,这船造的还有模有样的:

    底盘是汽车底盘……汽车是由八路军提供的,车头啥的原样不变,就是把后方的货舱给拆了,然后架上一艘由两艘浮桥焊接在一起前方还直立起一块铁板做登陆踏板的登陆船。

    李厂长介绍道:

    “踏板我们做过加强,沿着坦克的位置往前沿伸的位置我们用钢梁加强,这使它能支撑起坦克的重量。”

    “发动机用挎子的,在水里不需要太大的推力就能推动。而且挎子发动的机的声音会比汽车发动机小得多!”

    “最好是搁浅登陆,另外你们还应该在登陆点考虑清楚,对岸是硬地还是软地……”

    最后这句话是说到点上了。

    不过这点王学新早就考虑到了,这对八路军而言并非难事,只需要有几个百姓到对岸却看看找到合适的登陆点就行了。

    如果这时候才想起这个问题,只怕就太迟了。

    看着这登陆船,王学新就疑惑的问了声:“李厂长,这坦克要怎么开上去?沿着登陆板上去?这是不是太危险了?”

    李厂长呵呵一笑,就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示意图放在王学新面前,说:“这样上去,你们只需要挖个坑……”

    王学新瞄了一眼那图就明白了,果然是好方法。

    其实就是整一个跟登陆船有高度差的平台,然后将登陆船开到平台前再放下登陆板……于是对坦克而言就没有高度差,可以直接开上去了。

    王学新握着李厂长的手,说道:“感谢你,李厂长,这仗打赢了,功劳有您的一份!”

    这话说得李厂长呵呵笑着,嘴都合不上了。

    第618章 飞蛾扑火

    另一个准备不足的地方,就是战士们的夜战能力。

    刚子搭乘的由装甲车改装的指挥车还算好,装甲车的对外感知能力要比坦克好得多。

    其它坦克在夜里,要么就是走错路要么就是打错目标,第一天训练时就像一窝蜂似的乱成一团,还有两辆坦克开到路旁陷到烂泥里出不来,折腾了半天才把他们给拖了出来。

    第二天训练情况会好些,但还是对到处都火光感到困惑。

    刚子对此提出了问题:“营长,火光指引方向好是好,但那么多辆坦克那么多跟随目标,一个个都打出火光指引,驾驶员和炮手都不知道该跟着哪个火光走啊!”

    王学新听着觉得也对,这东西有点过犹不及,于是马上就规定除了作战时为坦克指引目标外,指方向的火光就减少为三组,每个坦克连用一个火光指引,这样驾驶员就基本能判断自己该往哪走。

    最后王学新又匆匆将运城地图发给坦克驾驶员让他们熟记,接着再用木板木桩往地面两侧一拦模拟运城的街道,让他们跑两遍这才算是完事。

    这种地形训练原本至少要一个月,这才能保证在战场上不出乱子,但战士们只有三天的时间,整得战士们心里都觉得有些悬,甚至有些战士在木桩间开两圈之后还是稀里糊涂的。

    第三天情况就好些了。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驾驶员一个个的全都没睡把地图给记下来了,他们甚至还想了个办法背,那就是蒙上眼睛走,一边走一边说“左转”、“右转”……另一个人看着地图对照,错了就重新背重新来过。

    结果每个驾驶员都把自己的进攻路线记得一清二楚,这天就走得有模有样了。

    王学新心下感叹,这或许就是战争的压力吧,要是没记下很可能就要打败仗,打败仗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或者再往简单里说,就是花点时间和精力记下就多一分活着回来的希望,能不用心去记吗?

    不过王学新想的不全对。

    这时代的八路军战士普遍有种“不怕牺牲、不怕死”的精神,他们的压力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胜利”、“为了独立团”、“为了祖国”。

    他们讨论时都是这么说的:

    “再怎么样咱们也不能拖后腿啊,要是打输了这仗,那不是丢咱营长的脸吗?”

    “咱们开的可是坦克,老子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开着坦克上战场!我可不想让它被鬼子炸废铁,怎么着也要把它开回来!”

    “见识短了吧?你们该想想,这仗要是打输了,就不是丢脸、丢坦克的问题,而是丢中条山让几万同志和数十万百姓被包围的问题!所以没说的,啃也要把这地图啃下来!”

    ……

    在他们的想法里,面子,确切的说是部队的荣誉,以及坦克和部队的利益,都在他们的生命之上,他们说的想的很少会考虑到自己。

    王学新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这也是一直以来他觉得难以理解的东西。

    仔细想想,王学新认为这或许就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与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战士们之间的代沟。

    尤其是此时的华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而且装备素质等都落后于鬼子,于是八路军战士就面临这样的选择:

    置之生死度外与鬼子拼命,就有生存下来的机会。

    否则,反而没了活路。

    身在其中的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在全军上下形成了一种不怕牺牲的风气。

    第四天白天王学新让战士们睡一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