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98节
书迷正在阅读:大家请我当皇帝、穿成恶毒女配,她把将军撩红了脸、顶流双生子的豪门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亿物资!、萧景千她又A又靓gl、[综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还给我、唐宫、一只驸马入赘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见众人走了。 张安世才凝视着朱金道:“给我找一个人,要绝对的可靠,我要这个人去一趟大漠。” 朱金诧异道:“这……” 张安世却自顾自说:“这个人……最好是咱们自己人,对大漠的情况比较熟知,可靠是最紧要的。” 朱金便认真地思索了一下,才道:“倒是有一人可以胜任,此人籍贯在辽东,这一年多,一直跟在我的身边做事,做事干练,也在咱们这儿安家置业了,侯爷记得不记得,上一次不是给咱们分宅子吗?就有他的一份儿!两个月前,他还生下来了一个儿子,胖乎乎的,非要教那孩子认小的做干爹不可呢。” 朱金顿了顿,接着道:“他还略通一些蒙古的语言。” 张安世眼眸亮了亮,毫不犹豫地道:“那就他了,你让他有心理准备,明日我会交待他,然后……让他准备启程。” 而后张安世沉默片刻,才又道:“告诉他,这件事会有一些危险,咱们不能瞒着他。所以他若是不愿意去,也不要为难。可若是他肯去,从今以后……我保他三代富贵。” 朱金点头:“小的知道了。” 说定后,张安世便笑吟吟地道:“商行还是要想尽办法,多招募一些识文断字的人。那些落第的秀才最好,给我四处去搜罗,咱们要干大事,最缺的就是人。” 朱金心头火热,他现在感激涕零,觉得若是张安世再让他去投井,他一定毫不犹豫了。 毕竟张安世这番话,是只跟自己心腹的人才会说的。 朱金乐呵呵地道:“是。” 过了几日,张安世去了一趟东宫。 此时,太子朱高炽正在詹事府的书房中,神色认真地看着最新的一批奏疏。 张安世进了书房,便上前笑着道:“姐夫,怎么这些日子,你的奏疏越来越多了?” 朱高炽这个太子,其实比较特殊。他父皇对于政务十分的反感,再加上朱高炽渐渐得到了朱棣的信任,因此,朱棣便命人将文渊阁的票拟抄录两份,分别呈送宫中和詹事府。 这些票拟,若是宫中没有别的批红,那么就以詹事府的批注为主。 这意思是,太子好好干活,朕嘛……偶尔也干一些,拥有否决的权力。 因此现在的朱高炽,就好像一头老牛,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扑哧扑哧地给自己的父皇分忧。 他既兴奋,又疲惫。 见张安世来了,才搁下笔,温雅地笑着道:“你这小子……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不过……你要寻朱瞻基玩,便自己去吧,姐夫这里还有许多票拟需核实。” 张安世道:“瞻基长大了,已经不喜欢和我这个阿舅玩了。” 张安世先退一步,等姐夫回去敲打一下那个小子。 而后张安世道:“怎么这样多的奏疏,都需姐夫来处置吗?” 朱高炽道:“你这是明知故问……天下的事,多如牛毛……” 张安世却没规矩地凑上去,看着摊在朱高炽面前的奏疏,上头记录的却是自四川布政使司奏报的祥瑞之事。 张安世干笑道:“这是解公让人送来的吧?” 朱高炽颔首。 张安世便又道:“多半这些奏疏……还都是似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臣们有时候就像后世的好学生,讲台上的老师还没提问,他们就跃跃欲试地想要举手了。 因此,有人对于上奏疏的事乐此不疲,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让陛下能惦记着自己的事情。 许多的奏疏就好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言之无物。 朱高炽道:“是解学士送来的。” 张安世笑着道:“我听说……文渊阁有些人,总是热衷于将这些小事的票拟一味地呈上,而真正决定大事的票拟,却故意留在最后。等到陛下看了多如牛毛的小事,不耐烦的时候,票拟堆积如山,便索性全部准了后头的票拟。” “如此一来,一些军国大事,便可由票拟来决定,而非是陛下和姐夫来决定了。” 朱高炽一愣,显得有些意外:“是吗?” 他惊讶地抬头看着张安世。 张安世道:“那我来帮姐夫梳理一下。” 当下,便站在书案的一旁整理,倒也是用心,足足忙碌了一个时辰。 果然……前头朱高炽批阅的奏疏,大多都是祥瑞和无关痛痒的一些奏报,最重要的几个票拟,其中一个是河南大旱,内阁拟下来立即赈济,准当地父母官,开仓放粮。还有一份,乃是吏部奏上来的廷推结果,决定了几个四品官的任免的票拟也在其中。 朱高炽看了一眼河南的灾情,见这里头是解缙的拟票。而廷推的结果,也是解缙的拟票。 前者决定的是钱粮的事。而后者呢,看上去只是几个廷推的四品官,毕竟真正的一二品官,都需皇帝亲自核准的,朝廷四品以上的臣子,则都需文渊阁和六部进行廷推出人选,最后宫中再进行最后的决定。 四品官往往不会引发多数人的关注,而且夹杂在多如牛毛的其他奏疏之后,皇帝只怕也没有耐心去看了。 张安世这时候道:“姐夫,你瞧一瞧此次廷推的三个四品文臣,家乡籍贯,还有是哪一年的进士。” 朱高炽也不是傻瓜,立即起疑,当下便命宦官来,吩咐道:“查一查这几人。” 那宦官匆匆去了,过不多时,便回来禀告道:“这李顺和梁正心,乃吉安县人。另一个江文鹿,乃江西宜春人。至于王德恩,乃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朱高炽听罢,脸就立即沉了下来,皱眉道:“解缙也是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应该是。”宦官小心翼翼地道。 旁边的张安世这时便道:“你瞧,你瞧,我早就说了,这些人包藏祸心,姐夫,他们都骗你,只有我是最心疼姐夫的。” 一向和颜悦色的朱高炽,此时也一脸怒容,难得恼怒地道:“解缙误我!” 可随即,他取了那份廷推的奏疏,看了半晌,最终还是画了个圈圈。 张安世不解道:“姐夫,你咋还同意他这样干了?” 朱高炽先让宦官退下,随后道:“解缙这个人,私心太重,可现在他修撰《文献大成》,同时还任文渊阁大学士,在士林之中,颇有名望,父皇还要用他……” 见张安世不停皱眉。 朱高炽此时反而微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许多事,本宫得有数,可对待这样的事,也不必动辄大怒,解缙如此……做……往重里说,是欺君罔上,往轻里说,至少也是任用私人。” 说到这里,朱高炽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才接着道:“你认为他想办法任用了这四人,只对本宫有影响吗?” 张安世讶异地道:“姐夫的意思是……” 朱高煦道:“四品官是一个槛,在地方上,便是地方大员。在朝中,距离一步登天也不远了。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迈不过这个门槛,可能迈过去,将来便大有前程。解缙一定是在暗中,左右了廷推的结果,若是本宫不准,那么就不得不重新廷推,可能解缙的人就塞不进来了。” 张安世显得更疑惑了,道:“那姐夫为什么还要让他如愿?” 朱高炽道:“他如愿了,就有人不如愿!难道这天下,只有解缙有自己的同年和同年,以及门生故吏吗?难道胡广没有?杨荣没有?还有吏部尚书蹇义,他是老臣,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可他这个吏部天官,竟没有办法左右哪怕一个四品的大臣,他会怎么想呢?” 张安世诧异道:“姐夫这是郑伯克段于鄢?” “也不能这样说。”朱高炽微笑着道:“我是储君,为君者要行王道,何谓王道,那便遇到了下臣的错误,要宽仁,给他迷途知返和改过的机会。此次同意他,若他不知恩,且还继续得寸进尺,等他闹到天怒人怨,那么他就是自寻死路了。” 张安世忍不住道:“姐夫果然博学多才,反正怎么说都可以。” 朱高炽在张安世的面前,是不会有什么隐瞒的,他随即目光落在了那河南的大灾上头,皱眉道:“河南又有大灾,这才是教人寝食难安的问题。单凭当地开仓放粮,依本宫看……不但容易引发弊政,而且也是杯水车薪。” 张安世收起了从容之色,认真道:“不如趁此机会,让东宫再接纳一批女子吧,如此一来,便可大大地减轻了灾区的负担。” 朱高炽却是摇头道:“东宫的宫娥已经太多了,再接纳一批,这东宫的宫娥,岂不是要比紫禁城里还多了?虽说父皇未必见怪,可我这做儿臣的,断不可如此。再加上,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张安世若有所思,猛地眼睛一亮,道:“我有主意了。” 朱高炽诧异地看着张安世,这家伙总是一惊一乍的,让朱高炽的心情,就像是过山车一般。 只见张安世喜滋滋地道:“姐夫照我说的做,一定可妥善解决。” …… “陛下。” 此时,亦失哈小心翼翼地给朱棣斟了一盏茶。 朱棣方才打了个盹儿,此时意识还有些不甚清晰,喝了口茶,才勉强打起了精神。 他对于奏疏的事,实在烦不胜烦,不知为何,只要看着那些奏疏,就容易犯困。 于是朱棣道:“将这些奏疏都撤了吧。” “是。”亦失哈顿了顿,突然道:“陛下,方才奴婢在司礼监……看过了昨日送来的奏疏,里头有一桩事,不知陛下知否?” 朱棣抬眸看他道:“何事?” 亦失哈道:“河南又大灾了。” 朱棣皱眉起来,随即道:“文渊阁有何建言?” “就地开仓放粮,朝廷这边,再筹一笔钱粮去赈济。” 朱棣便绷着脸道:“说是开仓放粮,可实际上,不就是让人中饱私囊吗?这些事,在洪武年间就有不少,皇考这样的严厉,尚且无法杜绝这些赃官污吏,而今朕以宽仁治天下,只怕就更加是屡禁不绝了。” 朱棣显得很不高兴。 亦失哈不敢说话。 朱棣道:“怎么又不吱声了?” 亦失哈这才道:“奴婢也觉得……这样很不妥当,可是……可是……奴婢以为……”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奴婢以为……历来对于赈济,都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以……所以……” 朱棣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的意思。是啊,每每大灾,朕都对这样的赈济方法不满意。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说来说去……也只能如此。这样开仓放粮,派人调粮去赈济,好歹……老百姓们还能从人家的指甲缝里捞上几口吃的,勉强能渡过难关。可若是连人都不调拨,仓也不开,这就等同于是将受灾的百姓置于万死之地了。” 说着,朱棣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顿了顿,便又道:“太子对此,有何建言?” 亦失哈道:“太子殿下那边,准了文渊阁的拟票。” 朱棣点了点头道:“他性子温和,极少驳斥文渊阁的拟票,罢……就这样办吧。” 正说着,有宦官进来道:“陛下,太子殿下领着安南侯来觐见了。” 朱棣挑了挑眉道:“这个时候,他们来做什么?宣进来。” 朱高炽领着张安世鱼贯入殿。 先是行了礼。 朱棣打起精神道:“朕听闻太子每日在詹事府批阅拟票,很是辛苦,今日怎么有闲?” 他口里这样说,眼睛却是看向张安世。 朱高炽回答道:“父皇,儿臣是为了河南大灾的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