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书迷正在阅读:渣女翻車之後 NP、末路、傅先生和傅太太(高H,1V1)、极昼(骨科)、从哥布林的角斗场开始(萝莉、正太、人妻、伪娘、魔物娘)、囚我所爱(futa)、我要包养你(1v1h)、【穿越1v1】人间去油剂、流浪(NP)、结婚两不疑
符若初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又去请教江咏歌:“江兄,越州这里的官员更亲哪一边?” 江咏歌笑答:“越州的军权虽然握在摄政王手里,不过在这里当官太苦太难,会巴结人的早就去了江南富庶之地。如今这位府台是在朝中实在没有门路,才安稳的干了五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江兄以为这里当官难的症结是什么呢?” “南蛮sao扰,赋税难收。除了茶叶,也没什么能卖的东西,吃盐都要靠从沿海运输,比江南贵了不少。” “此地与巴蜀一代比起来,又如何呢?” “自然不如巴蜀那边,是南昭比较穷困的州府了。巴蜀那边连接着西南外邦,那些外邦常年高价购买我们南昭的物资,全都走巴蜀那条路运出去。而越州与巴蜀之间隔着重重大山,时不时南蛮从中作梗,根本走不通。”江咏歌有些疑惑道,“符老弟,你身为北燕人怎么这样关心越州的事情呢?” “我们来越州,不是为了寻那件宝物么。别的事情,我只是有感而发随便问问。”符若初才不会一下子就进入正题,倒要看看江咏歌对这些事是否上心。否则她上赶着献计献策,人家压根没有往这方面凑的心思,岂不是贴了冷板凳,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江咏歌总觉得公子初话中有话,于是耐着性子说起了正经的事:“符老弟果然是行家,随便一看,就发现了问题。你也看到了,这里环境好,本来粮税应该很高,却因为交通不便还有南蛮的事情,最后搞成如今这样。好处全便宜给了寺庙的大农庄,这里在册的男丁也逐年减少,女户特别多。招赘养婿,女婿平时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只在庙里念经,如此下去,自然是官员难做。若是南蛮摒弃前嫌联合在一起,边境危矣。” “这事不该是摄政王担忧的么?”符若初好奇的问,“难道圣上也发愁?” 江咏歌苦笑:“此事朝中早有议论,有人上表提了一个法子。摄政王觉得还算可行,但是其中难点是清缴寺庙田产这一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摄政王爱惜羽毛不会做的。这时候摄政王倒是知道搬出圣上来了,几次三番暗示,让圣上下旨派人,到越州把寺庙里的那些假僧侣和田产清理出来,恢复人口和赋税。” “这事情不难,找到德高望重的僧人,编一套考核的标准,限期让僧侣参加考核,考不过的勒令还俗。”符若初并不是信口胡说,男丁出家躲避徭役和税收,进而田产捐为庙产不缴赋税,这种事在北燕也曾盛行一时。那时是母后综合各方良策,说服了北燕的高僧,这才得以推行出家考核之法。此法一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入佛门,没有通过考核的人限期还俗,立竿见影。佛门清净,世俗人口也增加了不少。 江咏歌也听过北燕这套手法,他此番也是为圣上打前站,先摸摸情况。如果真的积弊严重,圣上肯定不会不管,一定要迎难而上,选派合适的官员到越州,推行佛门考核之法。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符若初又说道,“赋税不足,是因为百姓躲避徭役兵役。可是为什么越州徭役兵役重于其他地方,还不是南蛮诸部的sao扰无法根除么?素闻摄政王用兵如神,当年也在南境吃了亏。这里环境恶劣,南蛮熟悉地形,你一攻入,他们就躲起来不见踪影,你一后撤,他们就冒出来偷袭,边军不胜其扰。” 江咏歌虚心请教道:“符老弟,你是不是有什么治本的好法子,不妨教教愚兄?” “我哪有什么好方法,还不是堵不如疏,开源节流呗。”符若初见江咏歌满脸诚恳之意,她倒不再卖关子,将那一日与孟如川探讨过的思路说了出来。 基本就是农税不够,商税来凑,寻觅合适的路径打通一条商路,从越州能直接走巴蜀到西南友邦,贩售商品。也能将巴蜀的井盐运入越州。以盐收买南蛮诸部,承诺与南蛮最强的部落首领联姻,许个爵位虚衔,直接诏安了以夷制夷。 其实二皇子也提过,让圣上迎娶南蛮某个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妃,以此诏安分化诸部,却肯定不如公子初提的,用他们急缺的盐等商品来收买,更能立竿见影。 这事若能做成,根除了南蛮祸患,巩固了南境边陲,开通商路增加赋税改善民生,便是圣上在位期间的大功业。 “这么好的法子,你当初为什么不对圣上说,反而现在告诉了我呢?”江咏歌百思不得其解。 符若初故作诚恳的说道:“上下嘴皮子一碰,说起来容易的很,让我真去做,我手头有几个人?我出发前就直接面圣说这些,圣上会怎么想我呢?不如实际到了地方,亲眼看了,确认了真有问题,你问我,我再说。你其实早有良策,我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只是小小补充仅供参考而已。” “符老弟你过谦了。”江咏歌是识货的,知道公子初这套办法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是能治标治本的好法子,正色承诺道,“这事情若真能做成,我定要向圣上上表你的功劳。” 符若初笑道:“那要是做不成出了什么纰漏,你可不要让我背锅就行。” 江咏歌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我说圣上怎么让你也跟来呢,原来竟是留着你给我背锅么?但凡什么事情出了问题,都是你这个摄政王的jian细从中作梗。” “我怎么这么冤啊。”符若初满脸委屈,噘嘴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