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书迷正在阅读:最后的三国2:兴魏、穿成反派前未婚妻[穿书]、穿成反派作死未婚妻[穿书]、我,还能抢救一下吗?[穿书]、她真漂亮、皇后是朕的小青梅、陛下重生追妻记、始乱终弃了师尊后、袖中美人、梁医生又在偷偷套路我
第112章 初到怀庆院(三) 一场小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着泥土的清香, 被雨水洗刷过青石路, 露出石头天然的纹理。 翡翠几人小心的跟在阿鸾身边,轻声道:“姑娘, 小心路滑。” 阿鸾今日带着人出来,是因为已经打探好了几处在出售的宅院, 很符合她的要求,便带着人出来看看, 若是合意便拍板定下。若是房子什么的都还不错, 他们略做修整和清理就可以搬家了。虽然说客栈不贵,但终究不是自己家里,还是有许多不便的地方。再者,他们一大家子人住在客栈里,也实在是惹人注目。 一行人转入一个幽静的巷子,只有一处朱红色的大门,其余皆是高高的院墙, 蒋峰一指前面的大门, “姑娘,就是这家。” 阿鸾站在门前举目四望, 高高的院墙一直延伸到巷子的入口处, 站在墙外便能见到院内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几枝盛放的桃花已开出院来。看得出来,这处宅院很大,此处大门应该是开在后园, 想必后园临门处应该是一所小院。 “这是谁家的宅子,已经挂牌了多久?”阿鸾对这个宅子的大小还是挺满意的,虽然还没到院内去看过,但是看这院墙砌得如此用心,便能知道这处宅子应该不错。 蒋峰道:“此处是洛阳府有名的花商孙家的别院,去年孙旺才去世之后,几房儿孙争家产,谁都不想要这处别院,又不想别人得到,就想卖掉之后,得了钱再平分。”他低头盘算了一下,又道:“算了,挂牌已经有小三个月了。只是这处宅子太大,他们家要钱又多,便一直没有成交。” “花商?”阿鸾笑了,“就是那位牡丹圣手?”孙家老父子了是位种牡丹的好手,连阿鸾都曾听过他的名头,宫中御园内的牡丹名品,有一半都是从他们家选的。老爷子辛苦几十年,攒下了若大的家业,遇到了不肖子孙,很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便烟消云散。 蒋峰道:“就是他家。” 听到是孙家的别院,阿鸾到有了兴致,花商之家的别院,后园之内岂能少了名花?只不过挂牌了三个月,这名花还能不能活着真是个问题,“这宅子一直有人打理?还是自挂牌之后,就一直荒着?” “孙家为了让宅子能卖上价钱,一直都有派人打理。”蒋峰自然是早就把今天要看的几处宅院打听好了,他见阿鸾似乎对此处更感兴趣,便说的更详细些,“此处宅院是几处宅子中修建的最精制的,虽没有另外两处大,便房子却新,只是……”蒋峰有些迟疑。 阿鸾见状追问道:“只是什么?这宅子还有什么故事不成?” 蒋峰苦笑道:“也不是什么故事,此处是孙旺才的一处外宅,当日住在这里的女子曾是洛阳名妓,因是怀庆府出身,孙旺才就把别宅修在这里,将她养在宅中。后来,听说为了这女子,孙家闹了不少事,所以在孙旺才死后,孙家几房子孙都坚持要卖掉这里。”这也是他为什么最后才带着姑娘来此处的原因,若不是前面几处宅子,姑娘都不怎么满意,他也不会来这里。 阿鸾到不是很忌讳这个,只要是宅子合心意,之前住过什么人与她还真没有多大关系。左右等他们住过之后,所有人都会记得这里是陆家。“走,咱们进去看看。” 此处宅院的正门前,阿鸾意外的遇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陌生人。“夫人。”那女子依然婉转娇柔的声音唤醒了阿鸾的记忆。阿鸾的目光落在女子丰润的红唇上,心下了然,这不是当初他们新婚时,在知味楼遇到的那个女伎么?她可是记得,这女人还给陆离送过一封带着她自己唇印的挑逗性情信。她打量了一下穿着华丽衣裙,梳着妇人发髻的女子,显然她已经从了良,只是不知身在何家?看她的穿着打扮,想必生活富足,丈夫宠爱。 阿鸾并未回话,两人又不熟,她到现在都不知道这女人的姓名,若非她当日当着她着面勾引陆离,阿鸾只怕连想都想不起来,她吩咐道:“去找买办来,我要看宅子。”这是她今天要办的大事,没功夫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女人。 “夫人,这处宅子奴家已经买了。”那女人嘴角微扬,带着几分胜利之感。 阿鸾终于正眼看了看她,也不多言,直接道:“回去再看看田家的院子,那处离官厅好像更近些。”她虽然觉得这处宅院外墙还算不错,便也不必跟人抢。说真的,她在京中有好几处精巧的院子,就以孙家这处,还真不被她放在眼里。不过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勉强选个罢了。她这里说完,干脆利落的转身走人,到让那女人粉面微白,气得攥紧了拳头。当日在京城时他们就是这样,半点也不曾把她看在眼中,随意折辱。如今,她已从良做了官家妾,她还是这幅目中无人的样子!真想看看,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纳个伎子时候的表情。 阿鸾一点也不知道,有人心里打着坏主意。除开孙家的院子,她选了之前最可心的那个,也是所有宅院中最大的那个。既然精致点的选不上,那就选个开阔的,他们家人住起来也敞亮。既然决定了,她 也不必跟陆离商量,当天就交钱拿了房契,又一次招了工匠去整修未来的家。 这个时候,怀庆府之前打着想把自家宅子半卖半送的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从头到尾的就没猜对过这位相府千金的心思。也因此,让好些人收起了试探和轻视的心思,以郑重的态度面对新官上任的陆同知和他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