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国手在线阅读 - 第198页

第198页

    絮絮地说了几句话,慕夫人道:“从你父亲那儿过来吗?”

    慕远点点头:“和父亲说了一会儿话。”

    慕夫人认真端详着他的神色,突然道:“你父亲都与你说开了?”

    这莫名的话使得慕远又是一惊,他今日受到的惊吓已经够多的,几乎都不差这一出了。

    慕远:“母亲在说什么?”

    慕远此刻正半蹲在她面前,慕夫人拉着他的手,慈爱地抚摸着他的面颊:“孩子,不要担心,我与你父亲的想法是一样的。”

    慕远便知,自己的猜测没有错,母亲也是早就知道的。

    慕远苦笑了一下:“孩儿就那般不像吗?”

    慕夫人缓缓道:“若要说的话,是你比远儿好得太多了。虽然起初我也以为,是远儿经历了生死磨难,所以性情大变,还为此欣慰了许久。可是,母子连心哪,一个母亲,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我也很想告诉自己,是我想多了,我的远儿没有离开我。可是后来,我有好多回,看到你父亲背着所有人,默默地注视着远儿的旧物长叹,我便知道,我没有想多。那段时间,你又正好离家,我在心里恍惚了许久,也念了许久,我甚至担心,你离开了,就不会再回到我们身边,我要再一次失去我的孩子了。在京里重逢之时,我真的很高兴,你还在,还愿意做我们家的孩子。”

    “母亲。”慕远的心底柔软成一片,他彻底地跪下来,把脸埋进了母亲的手心里,眼底潮湿,像每一个渴望孺慕的孩子。

    慕夫人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抚摸他的头发,慈声道:“你是一个好孩子。虽然我失去了远儿,还是要感谢上苍,让我们有母子的缘分。我没有将你当作远儿,但你也是我的孩子。”

    慕远哽咽道:“只要父亲母亲不嫌弃,我永远想做你们的孩子。”

    “怎么会嫌弃呢,”慕夫人的眼底也闪着泪光,说不清是为了哪一出,或者都有,“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缘分。”

    母子两又慢慢地说了些话,最后慕夫人又道:“你父亲还一直以为我不知道,你日后也在他面前替我遮掩一番。他已经为远儿伤够了心,就不要让他再分神担心我了。”

    这样的请求慕远根本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他点了点头:“我会的,母亲。”

    慕夫人拉过他的手,放在手心里拍了拍,微笑道:“还有鸿儿和羽裳,他们是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就永远都不必让他们知道了。日后还要你这位兄长多多照看他们了。”

    慕远淡淡笑道:“这原是我应该做的。”

    这一日,离开慕府的时候,慕远既感觉到轻松,又有一丝沉重,心里千头万绪,只想与人说说话。即便夜有些深了,卉访还是忍不住去了信王府。

    见到纪谨的时候,他似乎正准备安歇。

    慕远顿时有些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迟疑道:“我也无甚重要之事,不若还是明日再来吧。”

    纪谨一把拉住他,笑道:“对我来说,事关云直,就没有不重要的。云直若此刻走了,是要让我这一夜都无法安睡吗?”

    慕远低笑一声:“那今日便容我任性一回。”

    纪谨摇摇头:“不是一回,是随时都可以。”

    点了灯,沏了茶,纪谨默默地听着慕远述说着今日所经历的一切。

    事情讲完之后,慕远苦笑了一下:“枉我费尽心思地隐藏,却原来早已叫人看穿。父亲母亲甚至没有细问我的来处,就这样接纳了我,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感激才好。”

    纪谨安慰道:“慎之到来之后的总总,自然早已让他们看清你的为人。你来自何处,原是何人又有何关系,对他们来说,你从此姓慕,是他们认可的家人,便够了。”

    说到这里,纪谨也不禁感概道:“慕祭酒与其夫人的胸怀,还有这拳拳的爱子之心,真让人动容;他们之间的伉俪情深,也叫人羡慕。云直能够寄身在这样的人家,真是再好不过了。”

    慕远点点头,站起身,遥望窗外映雪的月光,想到他两世以来的种种。其实,他来到这个时代,到如今也不过一年有余,却似乎已经经历了许多许多。从在钱塘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小棋士,到扬州论枰几乎拿下魁首,再到京师,进棋待诏,迎战扶桑来使,到现在成了首席,称了“大国手”。他追求更高棋艺的路还会一直走下去,在这个渐渐熟悉起来的时代里。除此之外,他还收获了早已逝去的亲情;以及,从未体验过的爱情。

    自己,是如此地幸运吧。

    纪谨走到他的身旁,与他并肩而立,低声问道:“云直在想些什么?”

    慕远低低道:“在想,我是如此的幸运,来到这里,还能有围棋,遇到父亲母亲,遇见你。”

    纪谨在心中默默地想着: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幸运!

    第107章 遇刺

    新晋首席棋待诏慕云直呈上的奏章, 果不其然遭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围棋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其规则亦是其中的一部分,修改规则便是对先贤的否定, 是大不敬,是绝不能允许的。

    也有少部分朝臣表示支持, 理由也无非是规则既是人定的, 自然也可以修改之类的。这些表示支持的臣子也未必个个都认可这个改制, 只不过是习惯性地与政敌提出相左的意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