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纵商才在线阅读 - 第368页

第368页

    ……

    对于陆天豪来说,公司的发展虽然蒸蒸日上,其实却已经渐渐偏离了原先设计好的轨道。

    公司最初的建设初衷,是以推广软件制作群体为目的的,网络游戏,仅仅是让大众认识自我制作的一种手段和必要的了解过程。

    然而事物的发展并没有按照理想中的计划行进,事实上,龙游公司已经越来越象一家正规的网络游戏公司了,而非一家软件公司。

    《纵横》带来的收益,高达公司盈利的百分之九十强。

    龙游公司自身所有的软件开发,几乎都是在程序完善上的进步。

    在网络游戏的发展上,龙游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软件开发程序上,却进展缓慢。

    软件DIY工程推行一年多,仅仅有十二款软件能通过审核,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而且其销售量并不是很大。

    种下了一颗桃树,却开出了满园的李花,这种事,龙游公司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象曾经风靡世界的单机游戏《英雄无敌》一样,有几个会知道,puting公司当初设计它的原因,仅仅是作为《魔法门》的附属产品呢?

    结果却是英雄无敌大行其道,《魔法门》风雨飘摇。

    因此陆天豪既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在赚钱上。

    也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在实现某个理想上。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是一种很痛苦的选择。

    龙游公司曾不止一次的为此做过讨论——是放弃原来的想法,全力经营纵横,还是坚持理想,继续花大力气推广软件DIY概念。

    这种争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趋势。

    从张震,刘小莉等高层管理,到唐浩,闵方书等中层主要骨干,甚至连张小明这样的半大小子,都认为赚钱才是硬道理。

    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来龙游公司工作,却渴望龙游公司能赚到很多的钱,以证明自己的成功。

    这种情况下之所以还能存在争论,原因只有一个,陆天豪依然没有放弃软件DIY的推广。

    为此,张震说他:“人很聪明,就是固执了点,还好不死板,给了大家选择和cao作的空间。”

    闵方书则举出当年胜大公司的例子:当年陈添桥搞胜大的时候,一共有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四部分主要经营内容。但是经营效果极不理想。后来陈添桥发现这样多种经营的方式实在过于分散精力,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所以果断的砍掉了其余的三个项目,只留下以娱乐为主题的服务内容。当时他还没有经营《传奇》,但是他的选择使他拼尽全力去做好网络游戏,并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纵横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反应良好,假如龙游公司能全力经营好这款游戏,其钱景与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

    刘小莉也指出:纵横与其他所有的网络游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一款始终在跟着时代进步的游戏,是一款由成千上万的玩家参与设计的游戏,更是一款内容庞大复杂得多的游戏。假如龙游公司能把所有精力财力都集中到纵横上来,它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取代目前排名国内前三的几款大游戏,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第一游戏。

    对这一切,陆天豪只是淡淡的回应说:“从一开始,我创建这家公司的目的,就不单纯是为了钱。”

    张震在电话那头正色道:“那么现在,你就必须这样考虑了。因为有太多人,和你一起绑在了这条船上。”

    那个时候,陆天豪是真得犹豫了。

    他虽然聪明,却也知道聪明人的更多体现恰恰是在选择上而非创造上。

    一个缺乏目标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个不懂得在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的人,也同样不可能成功。

    当他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意识到,自己最终所走的路,只怕还是要和理想起冲突,而这,不是以他个人的能力所能解决的。

    ……

    因此,今天刘小莉在这里侃侃放言,其实她的心里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她无法接受因为DIY工程的失败让龙游公司遭受任何经济上的损失。如果有必要,直接腰斩了这个项目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它现在带来的利益依然太少太少,反到是占用了太多公司职员的精力。

    萧清洪的测试小组一方面要不断进行《纵横》新版本的测试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从海量的民间软件中找出由盈利期望的软件,并一再进行工作指点,其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后者的工作内容,甚至远超过前者,虽然前者的利润,要远大于后者。

    全中国的软件公司,盗版商,都在盯着软件DIY工程,龙游公司自己的精力却放在《纵横》之上。

    如果可以放弃这个工程,那么龙游公司不仅可以赚更多的钱,也可以减少许多潜在的敌人。

    就利益上来讲,这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按照刘小莉的提议,已经交给经销商的软件将不再收回,只要让工厂停止生产即可。

    而按照夏俊的提议,那么龙游公司将为那些已经生产却无法销售的软件制作成本进行买单。

    虽然龙游公司付得起这笔损失,但是显然,没人愿意这样做。

    陆天豪突然觉得,问题的真正关键,不在于眼下的这点小小危机,而在于公司最终经营走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