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26
书迷正在阅读:C位学习,天选出道、在横滨当守护神的日子[综漫]、二世祖总在魅惑人心[重生]、他们都想抱朕大腿[综]、馨香、【简繁双拼】皇帝的爱人【古裝动作大片】、弟妹(古风强取H)、公主攻主GL(旧文搬运)、剧情崩了关咸鱼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开书铺[穿书]
庞籍再三推辞,终于还是坐在了刘恩搬来的凳子上。 赵受益微笑道:“庞卿家,上回去江南收粮有功,朕还没有好好赏过你。” 之前水灾正凶猛的时候,赵受益担心国库的存粮不足以赈济那么多的灾民,曾经派人去江南收购粮食。 当时派去的就是庞籍,结果庞籍把收粮的任务完成得非常不错,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到了大量粮草,这才为赵受益以工代赈安抚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这灾就赈不下去。 赵受益是极其欣赏庞籍的办事效率的,不过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欣赏庞籍,所以赵受益后来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御史们参庞籍的奏本,说他手段暴戾残忍,在江南横征暴敛,人怨沸腾,民不聊生。 赵受益还真情实感地担心了好一阵子——江南的粮食产量比北方要多,苏湖熟,天下足。江南这一块儿要乱了起来,那还真就不好收拾。 于是他叫刘恩派人去江南探访了一圈,发现人家江南百姓日子过得好好的,压根就没有活不下去的迹象。 所谓人怨沸腾,大多都是被庞籍以各种手段买空了存粮的豪强在抨击他。 豪强们都有闲钱豢养文人,文人的笔杆子厉害,写出几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来辱骂庞籍,这就算是人怨沸腾了。 谁让你们百姓不会写文章,人家会写文章的,一篇檄文上达天听,至于平头老百姓心里想的是什么,哪有人在乎呢。 更多的时候,连不会写文章的老百姓听村口老秀才读了几篇辱庞的檄文之后,都忍不住点头赞叹,看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好,多么的有道理。 那姓庞的可真不是个东西,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人家地主老爷的粮食是自家私产,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你嫌贵就不要买嘛,哪有威逼人家不卖粮就抓人家儿孙下狱的? 人家不卖给你,你居然真就抓人家的儿孙下狱了! 还是趁着人家带小孩走亲戚的时候率领官兵劫持人家的马车! 这和土匪有什么两样? 那最小的孩子才七岁啊,你将人家抓进了监牢,人家的爹爹娘娘爷爷奶奶该多么揪心? 你没有人性! 这是苛政!狗官! 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赵受益就将参庞籍的奏章统统扫进了垃圾桶。 庞籍的手段固然稍显偏激了些,但这是在灾年,整个黄河流域都在闹饥荒。他们宋国一共才有多少领土?黄河流域占了一半去。 一半的生民都要饿死了,现在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需要向另一半稍显富足的子民购买粮食。也不要你毁家纾难白捐粮食,只是要你以平常年月的正常粮价将粮食卖给国家而已。 结果粮商们仗着他们手里有大量的存粮,开始和官府讨价还价,粮价不翻三倍,就别想从他们手里买走一粒粮食。 庞籍不过是绑架了这些人的儿孙勒索买粮罢了,这点手段和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生嚼同胞血rou的粮商们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赵受益倒是挺欣赏庞籍的手段的。宋代的文官们大多都是正人君子,凡事讲究以理服人,恨不得捧着三坟五典招安外敌。 不说别人,就说范仲淹和包拯,叫他们绑架七岁小孩来勒索小孩家长,这两人是怎么都做不出来的。 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你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比如现在这个减免赋税的事情。 赋税一减,明年国库的收入骤降,整个国家财政的运作都要吃紧。朝廷不得不削减一部分开支,首当其冲的就是宗室开销。赵受益已经将宫里的宫女太监能放的都放出去了,太后、皇后、皇子、公主的份例都能减则减。整个宗室可以预见的三年里都不得cao办婚丧嫁娶之事——宗室们结一次婚、出一次殡,都得管国库要钱。 狄青的婚事不能往后延,必须得赶在三年之期内办完。但好在现在他和南清宫已经做好切割了,他娶妻不在南清宫,只要别大.cao大办,就不会引人注目。 如果仅仅只是缩减宗室开支就能够补上这两年减税的窟窿的话,赵受益可能还不会这么头疼,大不了亲戚朋友们一起勒紧裤腰带嘛。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赵家宗室一共才多少人? 第一代的赵氏皇族是太.祖太宗魏王,只有这三人的后代才是所谓的“宗室”。到赵受益,也不过是太宗的孙子,第三代皇族。 再加上烛影斧声、太宗登基之后的那一拨明里暗里的血脉清洗,到赵受益十七岁这年,赵氏皇族不能算是血脉稀薄,但也没繁盛到能给国家财政拖多么大的后腿的地步。 之所以先拿宗室开刀,只不过是为了做个样子而已。 真正想要节省下来财政开支,还是得…… 赵受益暗叹一声。 还是得缩减军费、减少官员俸禄。 这可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