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扯犊子。”温春华没好气的道,“你过几天开学,什么时候走啊。” “明天吧。”凌二笑着道,“你不出摊?” “我一个人去有什么意思?”以前大家伙出去都是成群结队的,现在陡然就只有温春华一个人,他显得很是不习惯,偶尔只能跟着视他为对头的算命老头张顺利大眼瞪小眼儿玩。 忒没劲。 “我那房子还空着呢,要不你租过去开书店?”凌二问。 “那还不是我一个人?”温春华摇摇头。 “那我就没招了。”凌二笑着道,“我可没空陪你浪荡了。” “哎呀,理解,你回去可是要认真读书,考大学一定不能含糊了。”温春华难得的严肃,他认真的道,“努力一番,以你的聪明,进北、清,也不是不行。 毕业了,国家随便安排,你也是有前途的,昨天我还和你嫂子说呢,说不定将来要沾你光的。” “我来浦江,怎么样?”凌二笑着问。 “为什么?”温春华不解。 “废话,我生意在这边,离老家又近,我当然优先来这里了。” “你非一心钻钱眼里?”温春华道,“年轻人,你不能只看眼前,得有大格局。” “时代风云变幻,万一我凌二在商场扬名了呢?”凌二笑着问。 “怎么着,你还想做虞洽卿这样的人物?”温春华问。 “谢谢你抬举,时代不一样了,他们是买办资产阶级,现在是新时代,出不了这样的人物,再说,我也不稀罕做那样的,”凌二道,“至于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我是没那个能耐,跟你一样,是臭老九的软心肠。” “想在浦江立足是要搏命的。”温春华叹口气道,“有些书里说到浦江大谈的是格调、洋气、罗曼蒂克,那指不定是言情的书看多了,以为小市民习气就是浦江精神。 浦江自开埠以来,依陆而生,因海而盛,南来北往的各色人在此汇聚,都可以在此栖身,这里既是商场,也是各地军阀的战场,腥风血雨,从来就没消停过。 闯荡浦江滩,而且还能立足的,包括那些温吞吞的、精明的宁波帮,鲜有不搏命的。 现在这形势啊,我看的比你明白,想小富,精明一点,拨小算盘倒是没差,可是想扬名,跟过去一样,是真的要拼命的。” “这是新社会,我不需要拿命跟人磕吧?”凌二笑着道,“肯流汗,愿意动脑子,老天爷饿不死我。” 温春华笑着道,“前几天我才从报纸上看,说日苯、台湾股票大跌,经济不景气,很多破产的跳楼呢,家里人站在楼底下哭着喊着,都没喊回来,难道新闻是假的?” “抬杠了?”凌二无奈的道,“你去年才给我算过,说我富贵滔天呢,现在给我泼冷水,没意思了吧?” “我是过来人,说这些是为你好,”温春华道,“你做的再大,也是个体户,私营主,有什么意思呢?” “老温啊,我开始鄙视你了,你这眼界,真的很让我失望了。”凌二笑着道,“你也不是呆家不出门的人啊,你看看,哪个手拿大哥大戴金表、金链子的嗓门不是最大的? 哪个港商、台商、侨胞不是前呼后拥的?”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温春华气呼呼的道,“我说的是社会地位,不是你说的这种场面,炫耀,这种算的了什么?” “谢谢你的好意了,“凌二笑着道,“你给我说的那条路,更难走,我不是那个料。做生意嘛,我也不在乎钱不钱的,主要是想为中国商业做贡献。” 温春华冷哼一声,为中国商业做贡献? 信了这话才叫有鬼! 但是,他倒是认可凌二的另一句话,从政不比从商简单。 似乎,还是赚钱更容易呢? 想到这里,他倒是不再和凌二纠结这个问题。 94、萝卜与大棒 周凯英骑着一辆老旧的三轮车,三轮车倔强的发着呜咽呜咽的声音,看到自己男人在门口蹲着,也没往家去,直接把三轮车停在了两人的面前。 车上是一堆堆的旧书,全是她从她大哥那废品站里拿过来的,当然,现在需要花钱了。 因为她分不清书的好赖,每天拉回来后,还需要自己男人从里面挑挑拣拣。 只有品相和内容不错的书,才有资格进入温春华那小小的书摊子。 温春华从三轮车搬下来一袋又一袋的书,哗啦啦的全倒在了地上,灰尘和霉味一股脑的往鼻子里钻,习惯后,他也不像以前那么介意了,认真的除霉,抚平褶皱。 随意在书堆里挑挑拣拣,拿出来一份旧报纸,瞄了两眼后,放到凌二近前,对他道,“瞧瞧,这是上个月的报纸,知道怎么说的吗? 官方报纸用的词叫:疲软! 说明什么? 世道不景气,你刚刚还说做什么商界大亨呢,别看你们现在的洗衣粉卖的好,按照这个形势走下去,情况不妙啊,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困难只是暂时的吧。”凌二明白眼前的情况,西方资本主义这一次出奇的团结,他们要按照他们的意志主宰世界。 东欧的剧变符合他们的期望,唯一顽固不化的只有中国。 热心的西方世界,毫不气馁,他们依然怀揣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投入到忘我的宣传工作中,努力的要把东欧的情形告知给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