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狐疑
“所以,你为何半夜偷看我的书?”
一清早醒来,二郎还没来得及为昨夜和好之事高兴,就被云安当头质问。小丫头抱臂斜晲着他,一副不交代不罢休的架势。
二郎似乎不大好意思说,嘴巴抿着一丝尴尬的笑,两眼眨巴着,投去乞求的目光:“你饿不饿?”
云安轻哼了声,岂不知这人是想试图蒙混,道:“你说不说?”
“我……”二郎权衡不下,想交代,身子却先挪后了半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书,但你看着喜欢,我就想看了也来讨你高兴。”
二郎说着脸上便挂不住,一阵发热,云安听来也觉得太不像他的作风。自然么,他这样端正长大的世家公子,哪有机会看见这样的杂书?既如此做,却又令人好笑,也,心酸。
云安叹了声,将自腊月来的种种心绪都放下了,道:“我难道是存心要和你过不去吗?你不想这根源所在?”
二郎见云安如此认真,心气猛提,蹙起眉头:“长嫂已告知老师为燕阁议婚,我也从来不曾与她逾越。你放心,郑梦观此生只会有你一个妻子。还是濡儿点醒了我,她说,凡为婚姻便是一辈子。”
云安不可谓不动容,尽管二郎一直以来都待她很好,但这几句话却得来不易。然而这只是第一层。
“在我心里,她是一座大山,现在大山移走了,还有一座小山。二郎,大哥为你谋职,你却来让我决定,其实就是因为你不愿意,是不是?”云安将第二层窗纱推到了二郎面前,只待他动一动手,自己捅破。
“那你想不想知道,我因何不愿?”二郎深切地望着云安,放在膝上的两手不觉握紧。其实,若真拿山去比方,在他心里,周燕阁连一方土丘都不算,而他将说的,却似一条连绵的山脉。
“你早就该说了!”云安感到激动,一下近至二郎身前,紧紧地按住了他膝上的拳头,“我听着!”
二郎尚不知云安早已心知肚明,只觉她目光纯粹,心地更纯洁,是用一片天真无私的情意喜欢着他。“如果说,我从一开始便根本无意成婚,你生不生气?”
“一开始的我听了不生气,现在,有点生气。”云安用了一个调皮的说法,又装得认真,不教二郎瞧出来。
二郎抬手轻抚云安披散背后的丝发,顺着丝发抚至腰间,将人揽进了怀抱,教她坐于自己腿上,凑着她的耳畔继续说:“大哥为我谋职,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我二十岁那一年……”
二郎细细地说,说了有半个时辰,与郑濡告知的无异,却又多出许多描述边关的话。云安更能体会了,二郎是真的向往从军,有一腔何不带吴钩的壮阔气魄。
“我既回来,便不会再去,今既有你,更不会离弃。”
二郎以为云安的沉默是担心他还会远走,可云安所想却是他这平生志业,先为家业所扰,再为情爱所困,于他自己可公道?云安也非初次这样想了,从郑濡口中得知时,便是如此感受。
“那你要如何处置任官制书?迟过上元,便不得不去上任了。”云安知道若是问他后不后悔,他必说不悔,所以便舍弃了无用之言,只看当下,也只能看当下。
“云安,我还是想让你来做决定。”二郎握住云安的手,两眼含着信任而坦荡的笑意。
云安先前只想自己没有资格决断这样的大事,无论于郑家,还是二郎。但现在,她只看得见二郎的心意,她要选择的,是他们夫妻共同的前程。
“别去!你不想做官便不做,我不是诗里的闺中少妇,不会教夫婿觅封侯。”云安说完,倾身而去,搂住了二郎的脖颈。
谁知,二郎一阵大笑:“那你上回不言,果然是在赌气了!”
云安含羞不语,她也搞不清了。
……
郑三郎在元日的举动引起了崔氏的兴趣,兴头萦绕胸怀,竟让崔氏连日耿耿。一夜,崔氏因见夫君窗下饮茶,尚无睡意,便动心想探探他的口风,问道:
“三郎那孩子并不常见,日前一看竟也长成个大人了,你可有想过他的大事?”
郑楚观倒果有想着,只是二郎夫妻先前不太平,轻重缓急,总要一件一件来。“新岁年节原本事多,你还要办燕阁的事,上元之后又有探春宴,这时再多一个三郎,我倒怕你累着。不过,云夫人健在,你可以先去问问她的意思,由她去办也还恰当。”
“我还好,有些杂事便交给阿春带人去办了。”崔氏一笑,既高兴夫君的关怀,也喜他并提了周燕阁,正可顺着去说:
“三郎虽然隔母,也是我郑家的儿郎,与二郎是一样的。若都交给云夫人去办,她乐意是一回事,却未免显得我们做兄嫂的轻视庶弟。况且,云夫人常年比三郎出来的还少,谨小慎微的不大说话,她若掌事也怕旁人不服,或有不知好歹的人家,以此挑剔三郎的出身,这就又生出许多事了。”
崔氏虽无十分公心,这一席话却当真面面俱到,有十二分的周全。郑楚观由不得点头,思量道:“那便还是我们做主,请云夫人一道来看。今岁办了便可,不必急于眼下,要你cao心的事也太多了。”
话到这里已说完了大半,却不过都是引子,最要紧的还在后头。崔氏仍笑着道:“大郎,我有句私话,是我细看出来的,你听了不管好不好,只先别急,更别动气。”
郑楚观倒少见崔氏迟疑的口气,愈加关切,执其手道:“是什么?你有何为难之事,大可交给我。”
“燕阁生得出众,自小到府上便讨人喜欢。二郎就罢了,我看三郎却是有意的。元日席上,我偶然望过去几眼,三郎都看着燕阁呢。旁的不提,这年纪品貌倒是般配的。”
崔氏是避重就轻,把自己的撇得一干二净。就算三郎确有其意,她如何去留心,都变成了“偶然”,而“旁的不提”,又怎能不提?却就是等着郑楚观来提,她再依附,便显得是以丈夫为主,好为自己讨一个贤名。
郑楚观不急不气,但顺而思之也只能上了崔氏的鱼钩,道理是明显的:“年纪品貌倒是相当,只是世俗来看,尚有门第之别,云夫人难免心存不满,也以为是轻视之意。另则,燕阁若是进门,未能与二郎隔绝,与云安妯娌相处,亦恐生出事端。”
“嗯,我也想到这些,故而不过藏在心里,与你说说罢了。”
崔氏至此探得了口风,此事虽有阻难,亦可再作计较。她终究是想看好戏的,把周燕阁放在家里,比将她嫁出去,更方便坐山观虎斗。若有什么事端,她这个长嫂出来调停,想来也不至将天翻过来。
……
二郎的书房立满了书架,却独空出南墙下,宽宽绰绰摆了一副铠甲,一柄长剑。云安就站在一步外,时而轻抚,时而轻笑,想那人穿上该是怎样的英武。
二郎倒并不陪着,他将云安送来,便先依她的决定向长兄辞官去了。因怕云安为利器所伤,便叫了素戴暂来看护。
“他说这叫明光铠,精良难得,是赠他的那位大将军年轻时所穿,二十年来不曾有损,可真是厉害。”云安感叹着,指尖拂过铠甲胸前的圆护,护铁打磨得光亮如鉴,映着窗外照进的日光,晃人眼睛。
素戴亦甚觉甲胄威武,频频点头,但她倒不似云安痴迷,侧站着,目光上下游走,不觉间望见了什么,蹲身指道:“娘子,你看这里是不是有几个字?”
云安俯身去看,乃见所指是甲胄腰间悬挂的,盛装箭矢的步靫,以皮革厚锦制成,略偏下处,暗纹之上果真有字。然而这字也是用相近的暗色丝线绣上去的,极难引人注意。
“你的眼睛也太好了!”云安好奇感叹,说着便解开革带,取下了步靫,就地而坐,仔细辨别,“常,常恐……至,常恐秋节至,这是句古诗啊。”
素戴也拿来细瞧,一面问道:“那是什么意思?”
诗意倒是简单,而且云安一时就想起有两首诗都用了这句“常恐秋节至”。只是,那两首诗的意境都不大愉快。
一首是《长歌行》,联句为: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其意是咏叹时光飞逝,青春难留;其二叫《怨歌行》,联句为: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这就更有名了,是汉朝班婕妤所写,叹的是女子不幸,忧心恩情日薄,以至断绝。
云安将这意思诉诸素戴,又疑惑:“这难道是那位将军的妻子所为?可她纵有所盼,也该是希望夫君平安早归啊,又缝得这般隐蔽,将军怎么看得到呢?”
素戴却没把这些话听进去,只一味低着头看这五个字,蹙眉抿唇,情态似有凝滞,脸色亦不觉沉了几分。
“云安!”正此时,二郎推门而至,一见了云安只光坐在地上,不用蒲垫,便急着跑去将人抱了起来,“地上凉,怎么不当心?”
云安一笑,想自己不过撒谎,身子无事,白享受这人的关怀,也挺好的。“我没事,你快看!”言归正传,云安从素戴手里又拿回步靫,举在二郎眼前,“你知道这里有字吗?那个将军知道吗?”
二郎却从未发现,惊疑道:“没有,将军也不曾说过。”
云安便也将疑惑向二郎述说了一回,又道:“将军以全副甲胄相赠,必是极看重你,送与看重之人的物品亦想必珍贵。或许他知道这几个字,只是其间私事不必与你说罢了,你继续珍存便是。”
“这是自然。”二郎笑着颔首,即揽过云安坐到书案之前,一时的心思并不在铠甲,“云安,你不想知道任官制书如何了吗?”
云安这才恍然记起大事,但见二郎并无为难之色,想是顺利,道:“大哥同意了?没责备你吧?”
“大哥同意……”二郎却欲言又止,故惹云安着急,待见这小丫头急得两只手攀上来,他一把拿住,才道:“大哥同意再走动一趟,让三弟顶替我去!”
“啊?!”这是云安挠破头也想不到的回答。
“我去时在后园遇见他,看他闷闷不乐便问他,他起初不愿说,我担心是什么要紧事便说要去问云夫人,他这才说了。他也大了,年来见兄嫂为我cao办婚事,又谋职,便也想寻事做,只是不敢告诉大哥。”
“所以你就顺水推舟了?”云安觉得事情也太巧了。
二郎摇了摇头:“官职乃国家公器,岂能私相授受?我只想我正好要去见大哥,带了他去,我来开口,再与大哥商议。”
“那大哥一定被你们气坏了!”云安只稍一联想那幅场景,兄弟三人各有己见,便好笑起来。
“大哥不是不知道我的意愿,虽责备,但当着小弟,他也没有多怪。便只这任官制书得来不易,没有辞去的道理,以弟代兄,也是个通融的法子,并不违律。”
“好啊,皆大欢喜!孔融让梨,郑郎让官,也算美谈了!”
二郎看云安眉飞色舞,却又拉住她:“云安,我不做官,但也不能长闲,我要去太学做一个经师,以此为业。”
“经师?”
一清早醒来,二郎还没来得及为昨夜和好之事高兴,就被云安当头质问。小丫头抱臂斜晲着他,一副不交代不罢休的架势。
二郎似乎不大好意思说,嘴巴抿着一丝尴尬的笑,两眼眨巴着,投去乞求的目光:“你饿不饿?”
云安轻哼了声,岂不知这人是想试图蒙混,道:“你说不说?”
“我……”二郎权衡不下,想交代,身子却先挪后了半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书,但你看着喜欢,我就想看了也来讨你高兴。”
二郎说着脸上便挂不住,一阵发热,云安听来也觉得太不像他的作风。自然么,他这样端正长大的世家公子,哪有机会看见这样的杂书?既如此做,却又令人好笑,也,心酸。
云安叹了声,将自腊月来的种种心绪都放下了,道:“我难道是存心要和你过不去吗?你不想这根源所在?”
二郎见云安如此认真,心气猛提,蹙起眉头:“长嫂已告知老师为燕阁议婚,我也从来不曾与她逾越。你放心,郑梦观此生只会有你一个妻子。还是濡儿点醒了我,她说,凡为婚姻便是一辈子。”
云安不可谓不动容,尽管二郎一直以来都待她很好,但这几句话却得来不易。然而这只是第一层。
“在我心里,她是一座大山,现在大山移走了,还有一座小山。二郎,大哥为你谋职,你却来让我决定,其实就是因为你不愿意,是不是?”云安将第二层窗纱推到了二郎面前,只待他动一动手,自己捅破。
“那你想不想知道,我因何不愿?”二郎深切地望着云安,放在膝上的两手不觉握紧。其实,若真拿山去比方,在他心里,周燕阁连一方土丘都不算,而他将说的,却似一条连绵的山脉。
“你早就该说了!”云安感到激动,一下近至二郎身前,紧紧地按住了他膝上的拳头,“我听着!”
二郎尚不知云安早已心知肚明,只觉她目光纯粹,心地更纯洁,是用一片天真无私的情意喜欢着他。“如果说,我从一开始便根本无意成婚,你生不生气?”
“一开始的我听了不生气,现在,有点生气。”云安用了一个调皮的说法,又装得认真,不教二郎瞧出来。
二郎抬手轻抚云安披散背后的丝发,顺着丝发抚至腰间,将人揽进了怀抱,教她坐于自己腿上,凑着她的耳畔继续说:“大哥为我谋职,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我二十岁那一年……”
二郎细细地说,说了有半个时辰,与郑濡告知的无异,却又多出许多描述边关的话。云安更能体会了,二郎是真的向往从军,有一腔何不带吴钩的壮阔气魄。
“我既回来,便不会再去,今既有你,更不会离弃。”
二郎以为云安的沉默是担心他还会远走,可云安所想却是他这平生志业,先为家业所扰,再为情爱所困,于他自己可公道?云安也非初次这样想了,从郑濡口中得知时,便是如此感受。
“那你要如何处置任官制书?迟过上元,便不得不去上任了。”云安知道若是问他后不后悔,他必说不悔,所以便舍弃了无用之言,只看当下,也只能看当下。
“云安,我还是想让你来做决定。”二郎握住云安的手,两眼含着信任而坦荡的笑意。
云安先前只想自己没有资格决断这样的大事,无论于郑家,还是二郎。但现在,她只看得见二郎的心意,她要选择的,是他们夫妻共同的前程。
“别去!你不想做官便不做,我不是诗里的闺中少妇,不会教夫婿觅封侯。”云安说完,倾身而去,搂住了二郎的脖颈。
谁知,二郎一阵大笑:“那你上回不言,果然是在赌气了!”
云安含羞不语,她也搞不清了。
……
郑三郎在元日的举动引起了崔氏的兴趣,兴头萦绕胸怀,竟让崔氏连日耿耿。一夜,崔氏因见夫君窗下饮茶,尚无睡意,便动心想探探他的口风,问道:
“三郎那孩子并不常见,日前一看竟也长成个大人了,你可有想过他的大事?”
郑楚观倒果有想着,只是二郎夫妻先前不太平,轻重缓急,总要一件一件来。“新岁年节原本事多,你还要办燕阁的事,上元之后又有探春宴,这时再多一个三郎,我倒怕你累着。不过,云夫人健在,你可以先去问问她的意思,由她去办也还恰当。”
“我还好,有些杂事便交给阿春带人去办了。”崔氏一笑,既高兴夫君的关怀,也喜他并提了周燕阁,正可顺着去说:
“三郎虽然隔母,也是我郑家的儿郎,与二郎是一样的。若都交给云夫人去办,她乐意是一回事,却未免显得我们做兄嫂的轻视庶弟。况且,云夫人常年比三郎出来的还少,谨小慎微的不大说话,她若掌事也怕旁人不服,或有不知好歹的人家,以此挑剔三郎的出身,这就又生出许多事了。”
崔氏虽无十分公心,这一席话却当真面面俱到,有十二分的周全。郑楚观由不得点头,思量道:“那便还是我们做主,请云夫人一道来看。今岁办了便可,不必急于眼下,要你cao心的事也太多了。”
话到这里已说完了大半,却不过都是引子,最要紧的还在后头。崔氏仍笑着道:“大郎,我有句私话,是我细看出来的,你听了不管好不好,只先别急,更别动气。”
郑楚观倒少见崔氏迟疑的口气,愈加关切,执其手道:“是什么?你有何为难之事,大可交给我。”
“燕阁生得出众,自小到府上便讨人喜欢。二郎就罢了,我看三郎却是有意的。元日席上,我偶然望过去几眼,三郎都看着燕阁呢。旁的不提,这年纪品貌倒是般配的。”
崔氏是避重就轻,把自己的撇得一干二净。就算三郎确有其意,她如何去留心,都变成了“偶然”,而“旁的不提”,又怎能不提?却就是等着郑楚观来提,她再依附,便显得是以丈夫为主,好为自己讨一个贤名。
郑楚观不急不气,但顺而思之也只能上了崔氏的鱼钩,道理是明显的:“年纪品貌倒是相当,只是世俗来看,尚有门第之别,云夫人难免心存不满,也以为是轻视之意。另则,燕阁若是进门,未能与二郎隔绝,与云安妯娌相处,亦恐生出事端。”
“嗯,我也想到这些,故而不过藏在心里,与你说说罢了。”
崔氏至此探得了口风,此事虽有阻难,亦可再作计较。她终究是想看好戏的,把周燕阁放在家里,比将她嫁出去,更方便坐山观虎斗。若有什么事端,她这个长嫂出来调停,想来也不至将天翻过来。
……
二郎的书房立满了书架,却独空出南墙下,宽宽绰绰摆了一副铠甲,一柄长剑。云安就站在一步外,时而轻抚,时而轻笑,想那人穿上该是怎样的英武。
二郎倒并不陪着,他将云安送来,便先依她的决定向长兄辞官去了。因怕云安为利器所伤,便叫了素戴暂来看护。
“他说这叫明光铠,精良难得,是赠他的那位大将军年轻时所穿,二十年来不曾有损,可真是厉害。”云安感叹着,指尖拂过铠甲胸前的圆护,护铁打磨得光亮如鉴,映着窗外照进的日光,晃人眼睛。
素戴亦甚觉甲胄威武,频频点头,但她倒不似云安痴迷,侧站着,目光上下游走,不觉间望见了什么,蹲身指道:“娘子,你看这里是不是有几个字?”
云安俯身去看,乃见所指是甲胄腰间悬挂的,盛装箭矢的步靫,以皮革厚锦制成,略偏下处,暗纹之上果真有字。然而这字也是用相近的暗色丝线绣上去的,极难引人注意。
“你的眼睛也太好了!”云安好奇感叹,说着便解开革带,取下了步靫,就地而坐,仔细辨别,“常,常恐……至,常恐秋节至,这是句古诗啊。”
素戴也拿来细瞧,一面问道:“那是什么意思?”
诗意倒是简单,而且云安一时就想起有两首诗都用了这句“常恐秋节至”。只是,那两首诗的意境都不大愉快。
一首是《长歌行》,联句为: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其意是咏叹时光飞逝,青春难留;其二叫《怨歌行》,联句为: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这就更有名了,是汉朝班婕妤所写,叹的是女子不幸,忧心恩情日薄,以至断绝。
云安将这意思诉诸素戴,又疑惑:“这难道是那位将军的妻子所为?可她纵有所盼,也该是希望夫君平安早归啊,又缝得这般隐蔽,将军怎么看得到呢?”
素戴却没把这些话听进去,只一味低着头看这五个字,蹙眉抿唇,情态似有凝滞,脸色亦不觉沉了几分。
“云安!”正此时,二郎推门而至,一见了云安只光坐在地上,不用蒲垫,便急着跑去将人抱了起来,“地上凉,怎么不当心?”
云安一笑,想自己不过撒谎,身子无事,白享受这人的关怀,也挺好的。“我没事,你快看!”言归正传,云安从素戴手里又拿回步靫,举在二郎眼前,“你知道这里有字吗?那个将军知道吗?”
二郎却从未发现,惊疑道:“没有,将军也不曾说过。”
云安便也将疑惑向二郎述说了一回,又道:“将军以全副甲胄相赠,必是极看重你,送与看重之人的物品亦想必珍贵。或许他知道这几个字,只是其间私事不必与你说罢了,你继续珍存便是。”
“这是自然。”二郎笑着颔首,即揽过云安坐到书案之前,一时的心思并不在铠甲,“云安,你不想知道任官制书如何了吗?”
云安这才恍然记起大事,但见二郎并无为难之色,想是顺利,道:“大哥同意了?没责备你吧?”
“大哥同意……”二郎却欲言又止,故惹云安着急,待见这小丫头急得两只手攀上来,他一把拿住,才道:“大哥同意再走动一趟,让三弟顶替我去!”
“啊?!”这是云安挠破头也想不到的回答。
“我去时在后园遇见他,看他闷闷不乐便问他,他起初不愿说,我担心是什么要紧事便说要去问云夫人,他这才说了。他也大了,年来见兄嫂为我cao办婚事,又谋职,便也想寻事做,只是不敢告诉大哥。”
“所以你就顺水推舟了?”云安觉得事情也太巧了。
二郎摇了摇头:“官职乃国家公器,岂能私相授受?我只想我正好要去见大哥,带了他去,我来开口,再与大哥商议。”
“那大哥一定被你们气坏了!”云安只稍一联想那幅场景,兄弟三人各有己见,便好笑起来。
“大哥不是不知道我的意愿,虽责备,但当着小弟,他也没有多怪。便只这任官制书得来不易,没有辞去的道理,以弟代兄,也是个通融的法子,并不违律。”
“好啊,皆大欢喜!孔融让梨,郑郎让官,也算美谈了!”
二郎看云安眉飞色舞,却又拉住她:“云安,我不做官,但也不能长闲,我要去太学做一个经师,以此为业。”
“经师?”